☐文、图/四川省巴中市应急管理局 李本钦 刘天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安全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基层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服务“三农”的内在要求。四川省巴中市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加强安全保障,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2018年9月,中共巴中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2次会议审定通过《巴中市乡村振兴安全保障实施方案》,随后巴中市通江县诺水河镇率先推进安全保障示范镇建设,该镇各类事故与伤害起数、受伤人数均比前三年同期平均数下降50%,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矛盾纠纷起数分别比前三年平均数减少10起、35起,下降40%、32%;邻里和谐,互助友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感恩党、感恩国家成为主流;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一年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安全保障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是预防各类事故的有效管理模式,也是应对生态和自然灾害的有效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最大限度调度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形成安全保障正能量;能够增强居民的安全和防范意识,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使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能得到全面的广泛响应和有序落实;是助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之捷径。
乡村振兴,安全是前提;安全保障,宣教是抓手。
体验式教育。按照区(县)建综合安全体验中心、中小学校建安全体验教室、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建行业安全体验馆的思路,构建多级覆盖、多点体验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通过实景模拟、游戏互动、知识竞答、VR体验等多种形式普及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居家、防灾减灾(地震)、生命科学等安全知识,解决好传统说教“不入脑入心、说千遍也不会”的问题,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
全媒体宣传。在政府及涉安单位的官网、官微及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开设安全生产专栏,运用官方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通过微视频、图文、动画等方式,普及安全常识、自然灾害防御和公众应急逃生自救等知识,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发布、相互呼应的立体化传播渠道,构建“全媒体、全行业、全覆盖”的大宣教格局。
分众化推送。以乡镇(街道)、村(居)为单位,针对不同对象,适时向辖区群众推送安全提示短信,向边远农村住户赠送乡村安全知识挂历,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培训,利用网络电视和坝坝电影播放警示教育片,利用村村通大喇叭播放“李伯清说安全”等安全语音广播及安全警示提示。在乡镇(街道)、村(居)聚居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长廊。
安全文化长廊
优化三项服务,助推产业振兴。一是优先安全生产服务。提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加快通过安全风险评估论证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工程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实施,促进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群。优化全程安全监管,重点为乡村各类企业、各类新型经济主体提供五项服务:即帮助业主建立一个懂安全的企业管理团队、建立一套满足需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一次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建立一套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主体责任落实在全产业链的每道工序上,确保从业人员经安全培训后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到位。二是优化防灾减灾服务,应急管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与规划等部门通力协作,信息资源、队伍共享,保证了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送达,防灾减灾措施第一时间落实。三是优化应急救援服务,发展安全服务产业,完善政府救援、社会救援、企业救援一体化应急救援服务体系,配备基层应急抢险设施装备,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救援科学性、有效性。
坚持四个纳入,助推人才振兴。一是把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市、区(县)党校和行政干部学院主体班培训内容,提高乡镇(街道)干部安全管理能力。二是把安全知识常识纳入农民夜校课程,对村(居)干部和村民进行普及性培训,在春节前后,突出对返乡探亲的外出务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集中重点培训。大力推行院(户)长、楼长安全责任制,督促家庭用火、电、气设施设备符合安全规范,定期开展用气、用电、用火等安全检查。落实化粪池等有限空间“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规范,普及“烤火不关窗、关窗先灭火”等安全常识。在人口聚居区建立红白理事堂,统一农村宴席办理,严格执行宴席办理申报备案制。三是把安全知识纳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占10分。作为巴中市2020年建成“全国学校安全教育示范区”的重要举措,让学校安全教育于法有据,加速推进。四是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作为乡村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省级红十字协会培训乡镇(街道)示范教师、乡镇(街道)示范教师培训村(居)和乡镇(街道)辖区单位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苏生员的方式,普及心肺复苏技术。
九寨山安全文化景区(主题公园)
防范三大风险,助推生态振兴。主动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六化”工程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六网一中心”工程。一是防范建设领域安全风险。区(县)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和乡镇(街道)安办从规划设计、现场施工监管到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服务企业厂房搭建、巴山新居建设、危旧房改造、农村道路施工、地质灾害整治等各类建设项目,督促业主单位及主管部门主动落实安全标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达标,建设过程不发生事故与伤害。二是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解决农村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深化森林火灾防控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建设,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开展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完善应对灾害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灾后重建工作机制。三是防范“九小”场所环保风险,以安全示范街建设为载体,以防范火灾为重点,落实“三个必须”,实行行业部门监管与属地监管联动,及时有效治理安全隐患。
夯实三支队伍,助推组织振兴。一是夯实乡镇(街道)应急管理队伍。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阵地、有满足监管执法需要的能人、有足够的装备设施设备、有章法、有权责、有经费要求,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队伍能力建设,保障其依法履职、权责对等。村(居)足额配备专兼职应急管理员(网格员),落实安全网格化管理到底到边。厘清网格内每个监管对象对应的监管部门,实现相应专职或兼职网格员无缝监管。二是规范片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实施委托、派驻、跨区域执法,深化乡村安全综合监管,治理乡村公共安全隐患,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联动,互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安全监管执法体系。片区执法中队协同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对当年建设的中心村、聚居点、扶贫新村和省、市“四好村”建设全过程跟踪监管,对辖区各类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控。三是健全乡村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市建支队、区(县)建大队、重点乡镇(街道)建中队、其他乡镇(街道)和中心村(居)及新农村聚居点建微型救援队的思路,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整合乡镇(街道)机关干部职工、治安巡逻(协警)、专(兼)职消防、防汛抗旱、卫生医疗、基层民兵等各类队伍资源,建设“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以村(居)基层民兵为骨干,建立村级应急救援队伍。社区以物业管理小区为单位,以小区业主、社区干部、物业保安等为主体,建立融物业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志愿者救援队伍。
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示范村——通江县诺水河镇梓潼村
打造四个示范,助推文化振兴。一是打造安全文化宣传示范阵地。在乡镇(街道)、村(居)阵地及新村聚居点建立永固式安全文化阵地(安全文化墙、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公园),乡镇(街道)辖区内各单位建立安全文化宣传栏,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二是打造安全示范学校。在学校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校园安全管理规范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家校联动,彰显“小手拉大手”效果。三是打造安全示范街。综合打造集工作场所(九小场所)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场所安全、居家安全、残疾人安全等为一体的安全示范街,并在街道的醒目位置设置永久标牌,以示范展示形象,引领行为规范。四是打造遵法守法执法示范。把安全纳入乡村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乡村同步评选安全示范户。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按照好干部标准,在村(居)网格员、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人员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中开展最美应急人评选,用先进典型激励区域安全文化形成,安全健康和谐目标实现。
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办牵头、部门帮扶、专家指导,乡镇主建、村民自治”的工作机制,解决乡村振兴安全保障所需的资金、技术、人力从哪里来的问题。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落实行政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乡村振兴安全保障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各级党组织讨论决定。区(县)、乡镇(街道)成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民生办和目标督查办同步督查安全保障工作,工作成效纳入民生目标和安全生产目标双重考核,并实行每季度一通报、年末考核,兑现奖惩。
安办牵头、部门帮扶、专家指导。安办牵头重点扮演七种角色:即党委政府安全保障工作的参谋者、安全保障工作的规划者、安全促进项目的设计者、部门帮扶责任的分解者、多元参与的协调者、实施全过程的监督者、具体建设艺术的指导者。相关部门按照“同办一桌席,各敬各的神”原则,从项目、技术、资金方面予以保障。专家指导,通过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将技术活交给专业人员去干,避免“瞎指挥”。
乡镇主建,村民自治。乡镇(街道)承担安全保障工作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建设全过程的主导者,担主责、负全责。村域范围的安全保障相关事项通过村民自治公约界定、一事一议决策,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参与。具体工作中,区(县)安办根据建设单位开展辖区安全风险诊断后的决策成果,建设单位制订促进项目建设任务清单,区(县)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全体成员会议,将所有促进项目逐一分解给区(县)级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由区(县)级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区(县)安办负责按照时间节点督查、验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