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2019-10-28 01:50屈明
人民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实践路径

【摘要】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处于人格亚健康状态,而体育则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体育促进健康人格的途径与对策有:革新体育教学观念,拓展教育功能;丰富体育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培育健全人格。

【关键词】体育育人;健康人格;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屈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重庆市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400015)

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优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由于短视和功利行为,关注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格教育的缺失,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去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学生在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上较突出。现象往往折射本质。报告中的现象是可测的,内在人格的不健康却是难以检测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不快乐,他们明显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抑郁症、自闭症逐年上升;表现为意志薄弱、心理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信心、责任感严重缺失;表现为缺乏合作意识,人际关系紧张,以自我为中心、爱发脾气,甚至动不动离家出走……类似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另一方面,家长、教师、学校对这些现象往往束手无策。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格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必须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观念中牢牢树立起全面育人的思想,树立起“五育并举”、五“育”之间不可分割的育人导向。在此基础上,重点发挥体育教学的学科育人功能,使体育教学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站在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估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当前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健全人格被放置到与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相提并论,充分表达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现实层面,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错误的认识与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体育课就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而已;体育学科专业性不强,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等等。这些片面认识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干扰了人格教育的实现。

人格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心理学家早就提醒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全的人格,那么即便知识再渊博,学业再出色,身体再强壮,其脆弱的心理和生命_旦遇到挫折和风浪,也会有崩溃的危险。

体育同人格教育之间的天然联系也在实践与研究中被反复证明:体育运动中,情感体验能够深刻触动内在品质的形成,这也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不仅能壮筋骨,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正是看中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在学生自主发展中健康生活需要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人的核心素养。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明确提出了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它们涉及健康人格的培养。这些观念如何在一线学校体育教学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拓展体育的育人价值,不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集体观念、抗挫能力、阳光自信、诚信规则、情绪调控、社会适应等健康人格。

当然,第一步必须更新传统体育观念,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估体育教学价值,这个时代已经到来。

在智力与体力的对抗和交融中形成健康人格

如何发挥体育教学在促进健康人格发展方面的育人价值,除了观念和价值层面的重估以外,还要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上做出创造性改变。

如果从人格培养角度审视中小学体育教学,那么只要有助于发展与培养健全人格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开发与整合。良好、健全的人格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人際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自我意识正确,学习生活态度乐观向上,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等。学生习得这些健康人格应该坚持在行动、参与、交流中获得,而这些活动很多都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但由于安全“紧箍咒”的原因,当下中小学体育课普遍存在简化运动项目、降低运动强度和难度的现象,体育课多是跑步、做操、拍球。这些项目以及项目难度与强度难以真正起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内容开发和整合。开发整合体育教学内容的宗旨是育人,因此要重点考虑参与者的角色体验:要么是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任务,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要么是全员参与,各尽其长完成任务,学会感知集体魅力与力量,提升团队意识;要么是设置多重困难,需要足够的耐挫力才能完成,培养学生的逆商……

在教学内容开发和整合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内容搭配恰当实用的原则。针对学生人格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系统构建以运动能力、健康体质与健康人格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选择体系;在教学活动中,要完善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形成不同项目、不同学年阶段的健康人格发展目标,以及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活动措施等。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体育拓展项目”中危险性小、锻炼价值高、易于开展的项目通过改编实施。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学生的不同年龄、体质、不同智力水平等具体情况,进行变通与拓展。

人格发展的长期性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设计每个环节的原则。人格养成不是短期内一两次教学、活动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在大量而系统的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效果。因此,体育学科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育人功能。教学设计、场地器材布置、准备与体能练习、教学比赛、结构化的情境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应体现出对健康人格的正向引导,这种正向引导应该基于科学合理的设计并长期坚持。同时,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乐于参与、教育引导效果明显的项目,反复、经常开展,以助于人格养成。

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成合力,才能最大可能发挥育人效果,因此体育课需要加强与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活动设计与体育、德育活动类似,这三类课程完全可以整合起来,融合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可以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学生思想变化规律,透过思想变化分析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作为下一步开展人格教育的依据。整合起来的体育课,在活动内容上要体现竞争性、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学科特质。所谓竞争性,是指活动内容要有可比性,能够判定出不同组别相同时间完成的任务多少,或者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多少。所谓创新性,是指活动内容不能是学生过于熟悉的,即使是同一项目也要变通,适当修改,增减难度。创造性,则是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智慧有施展舞台。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很大层面上需要在体育活动中实现智力与体力的交融,让斗勇与斗智精彩纷呈。

有助于健康人格发展的体育教学呼唤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空间上,首先必须打破长期以来封闭的教学空间。学校体育要拓展到校园以外的大自然中,例如拓展野营、攀岩、轮滑、社区街舞等。这不仅仅是外在空间扩展,更体现了体育育人的多重功能与价值。其次,体育教学方式要由学校走向家庭。健康人格的培养建立在家校和谐共育的基础之上,引导和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行为影响和教育子女,确保每天锻炼两小时,这是体育育人功能得到发挥的重要保障。

全面育人格局呼唤育体、育心、育德相互支撑

一线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的障碍,不仅在于观念改变、内容选择上,更来自于如何使用良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依据实际进行创新设计和灵活开展教学,直接影响着人格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注重学生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学设计必须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先设计相对简单、强度不太大的项目,待学生适应后逐渐增强,逐步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协调能力。例如篮球项目,小学低段可以用箩筐代替小篮筐,中高段可以用降低高度的篮筐,一般中学生可以用降低高度的篮圈或加大篮筐的篮球架进行教学与比赛,提高成功率,让学生体会到篮球项目的成功与快乐,增强自信心。

教学形式上要以游戏比赛为主,注重学生全面体验的感悟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团队融入。教学要紧扣学生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必须坚持以实践活动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多运用游戏、比赛,采取各种措施,力争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在游戏和比赛中培养规则意识与诚信意识。

教学资源上要善于利用已有资源,注重教学体验的情景性,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融合所在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運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管理上要加强教学专业性培训,注重活动设计的目标性,用爱心、责任心感动和引领学生。体育教学中健全人格培养活动对于中小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前要对参与的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需要有一个从教学活动的理论到实践、从体验到操作、从感知到运用的学习过程。许多教学活动需要德育工作者、心育工作者、体育教师共同拟定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彼此配合,达到育体、育心、育德的全面育人效果。在学校师资薄弱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社会拓展训练团队的指导下开展拓展式体验活动。

教学组织中可运用体验拓展,分段分层实施及时评价,注重学生培养的针对性,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注重结合不同区域的学生在开展体验式培养活动中总结创编的适合学生的活动方法与规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长发育不同敏感期的差异,找准学生人格完善的结合点,分段分层进行活动案例的实施,注重学生体验活动的针对性,同时注重在教学中评价要及时有效。如感恩教育、领导力、执行力培养等项目,要根据小学低段、中高段和初中、高中学生的实际进行活动的编排与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与感悟。

责任编辑 施久铭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实践路径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让阅读教学助力学生的健康人格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分析
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