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千欢
摘 要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自我提升、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家国情怀;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104-01
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传承人类优秀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是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鉴于其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大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实现自我提升,树立榜样;需要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拓宽思维,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唤醒学生意识。
一、教师的自我提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追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身正为范”。只有教师立身为正,才能够引领学生的发展。面对高中历史学科被忽略的现实,教师受功利性因素的影响,未能正确处理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关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满足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让其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那些从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优秀血液。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实践中,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幽默的教学风格等给学生提供较为深刻的教育,让其从心灵深处感悟家国情怀。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帮助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素材的深入挖掘
高中历史教材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教师应深入挖掘,以此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而且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教学素材,采用古今中外对比的形式对其深入拓展,有助于培養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岳麓版必修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师可联系古代中国的教育状况:夏商周时期的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兴盛、汉之后儒学思想是主流思想、近代以来对儒学的批判,总述教育受益人群集中于社会上层,读书人比例很小,感受教育资源的匮乏与不公。结合教材内容,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体系建立、发展受挫、新时期复兴的史实,总结现代教育基本普及,更是向高等教育的普及迈进。高中生深刻领悟近现代以来教育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做了重要贡献。如岳麓版必修二第2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讲解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时,可联系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及当下的“一带一路”,囊括当时及后世所知的世界,探究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教师授课结束后,可联系当前中美贸易战的相关史实,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谈谈对对贸易战的看法,从而感受到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与美国谈判的重要筹码,增强为中华民族的经济独立、民族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勇气与毅力,加强家国情怀观念培养。
三、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情感依托,需要学生主动地构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单纯地灌输,而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觉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多媒体展示蕴含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追求社会进步的政治变革、担负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学生直观感受以培养家国情怀。如教师展示北宋理学家张载及其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悟儒学家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角色扮演、讨论辩驳等形式,丰富史料,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岳麓版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安排五组学生负责搜集诗经至明清小说等的资料,择取其精华部分,在课堂上予以展示,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辉煌的文学成就,教师联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实和习近平总书记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讲话,体会大国风度与气魄。运用乡土资源,感悟家国情怀。可利用地理位置的便利,带领学生参观屈斗宫陶瓷生产遗址,感受陶瓷生产中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付出,从中促进了家国情怀的提升。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最终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自我提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教学素材,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实现情感的升华,培养其家国情怀,成为21世纪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自我提升、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顺应了新时代培养合格人才必备的历史人文素养的发展趋势,也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导向。
参考文献:
[1]王雅贞.怎样借鉴高考命题思路[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