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芬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层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一直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欠缺,截至2016年,学校教师队伍梯队断层,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偏少。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学校立足校情,推出“引·培·育”工程,激活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新动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引·培·育”工程由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联合策划实施,旨在通过专家磨课教研、听课教研及评课议课的方式,将教师教育中先进的理念、方法与策略融入基础教育教学,引导教师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在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营造全校集体教研和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实践氛围,助力学校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及学风的发展,促使学校发展办学水平与层次得以提升。
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进行的第一期“引·培·育”工程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开展;2018年9月始至2019年1月进行的第二期“引·培·育”工程在英语、物理和政治三个学科中开展;第三期分别在历史、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中开展。
1. 针对性
为了使“引·培·育”工程具有针对性,更切合学校学科发展的客观实际,项目组进行了基线调研,专门就本校相关学科进行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项目组团队先后分别与6个学科18位教师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教研备课等方面的情况。项目组还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及学习动机方面的优势和特征,便于学科指导专家在把握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定制“个性化”和“持续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团队在每次专家备课和评课后就相关过程与受培养教师、学科专家及科组教师进行交谈,评估实施效果,以做出设计和指导上的改进。为此,项目组重启了“专家进课堂”团队,进行全程跟踪,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具体模式实践如下图所示。
2. 持续性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例如,第二期“引·培·育”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承接上一期,对其中的英语学科做了持续性的“引·培·育”设计,将上期项目的后测问卷调查情况作为本期英语“引·培·育”的教师教学能力基础。
3. 实践性
“引·培·育”工程面向课堂,采取磨课、观课、评课等实践形式,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专业反思,发展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随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知水平和运作能力将得到逐步提升。
4. 智慧性
2017年12月,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成为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学校逐步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2间智能录播室、7间智慧教室,拥有12个智慧纳米黑板教学平台和一个校本网络资源库平台,信息化学科覆盖率达100%。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这是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必然要求。在“引·培·育”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學实践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学校构建了3+1智慧课堂教学(希沃助手、希沃白板、希沃传屏3个授课工具及测评云即时反馈系统)满足各学科开展智慧课堂的需求。其中测评云即时反馈系统能够自动收集错题,形成学生个人电子错题本;智能分析系统可以诊断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学生和教师制订复习计划。
1. 建立并完善“引·培·育”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机制
依托有着长期教师教育研究经验和“专家进课堂”项目创新实践的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认知与教学团队,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确立了基于本校实情开展专家指导下的面对面教研与辅导成长规划。尝试“一备课,两评课”,将理论专家(学科教学法教授)与实践专家(学科教研员)引进来,立足课堂教学,探索适合具体学科的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
2. 专家指导下的集体备课模式(磨课)
专家指导下的集体备课模式(磨课),其大致过程是专家指导集体备课,并在一周内即安排教师进行改进后授课及引领课堂活动设计。团队在这一过程中既关注教师的教与学改进(与备课时段相比),又关注教师从备课到授课时发生的设计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变化,并观察和分析这种改进的持续性和优势所在。具体来看,每期“引·培·育”工程中每个学科共有9次专家进校指导,包括3次磨课、3次评课,每一次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指导,研究团队都会全程跟踪、观察,收集相关音视频和文本资料,在后续分析中详细展示。
3. 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从实际校情出发。我校教师梯队断层,骨干教师比例偏少,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研究决定分层切入,积极引导。“引·培·育”工程瞄准教师队伍各学科中间层次力量,以中间层次水平的教师促整个科组发展,鼓励和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引·培·育”工程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磨课→上课→集体评课→实践反思→知识积累与创新→专业成长。在理论与实践专家引领磨课后,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着眼于新课程新高考,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教学目标。专家进课堂观课后,与同科组教师进行评议,研究团队利用问卷调查项目实施效果,并要求每位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实践证明,“引·培·育”工程对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的发展及教学态度与理念的转变均有显著影响。例如,政治科组马老师受专家指导后开展的“政治情境式复习课”非常精彩,很好地践行了“情境”“建构”“体验”式课堂教学新理念,课堂教学自然饱满、有趣。此外,多名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取得新成绩。例如语文科组王老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大赛”中获得广东赛区一等奖,初老师获得2018年白云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引·培·育”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共有近30位教师成功申报市、区骨干教师,现在学校有省、市、区名教师、骨干教师52人,占比近40%。学校还成立了一个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和两个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辐射、示范作用。
4. 助力学科发展与转变,推进学科建设
“引·培·育”工程立足学科建设,重点研究最适合本学科特点、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本的课堂教学。
例如英语学科,研究团队追踪和访谈了专家和受培养教师,确定了四个课型的教学,即:读写结合的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课型进行探讨,有利于科组教学系统建设。
再如物理学科,针对备课和教学设计、实践以及科组未来的教研发展、教师成长,研究者和专家都认为,高一、高二年级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教学小问题或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引·培·育”教师专业发展既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寻求最实在的教师专业成长效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体现了科组建设的实效性。而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证实了这一点, 2019年白云区高三调研考试本校统考的情况,较上一年有很大进步,语文、政治等多个学科平均分在区内提升两至三个名次,连政治单科最高分也在本校。有专家指出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经验值得推广,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和提升。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学校开展“引·培·育”活动以来一直强调的教师几大方面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规范与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经过“引·培·育”工程两年多的实践,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校已经实现了从一个底子薄、基础弱、起点低的农村学校到规模大、质量高、声誉好的现代化广州市示范性高中的华丽转身,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学校发展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