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昀
2018年8月3日,北京前门步行街庆丰包子主题雕塑
1948年,北平,市井生活如故,山东的徐老板(一说姓“许”)虽已年过40,仍千里迢迢奔赴北平创业。
转悠了几天,西单牌楼附近因为人来车往、交通便利,得了他的青睐,于是便在西单路口的东南角开了间小飯馆,叫作“万兴居”。据说,徐老板只干了三个月,便将小店转手给同乡,名号不变。
长安大戏院彼时在西单,生意兴隆,晚场要演到深夜,附近售卖吃食的,却只有“万兴居”,演员和戏迷都爱到这儿来垫补垫补,包子成为最畅销的品种,大名由此传开。
1956年,“万兴居”开始专门经营包子。1976年,“万兴居”更名“庆丰包子铺”。
前两任山东老板,留下了庆丰包子的“正统”基因。
山东地处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据记载,西汉初期发明了石磨,此后人们开始吃面食,至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都是中国最热爱面食的省份。
山东有名的包子很多,青岛有对虾小笼包、大鸡包,济南有什锦包、五仁包、猪肉灌汤包,惠民、泰安有油煎包(水煎包),还有菏泽回民羊肉煎包、宁津长官镇包子、聊城孟家灌汤包,等等。
“万兴居”的徐老板家乡在何地已无法考证,不过他来自“包子大省”,出品终归是维持了较高水准。
汉语里,面食最早统称为“饼”,后又出现“馒头”的叫法,直到清代,“包子”和“馒头”这两个称谓才渐渐分化成现今的界定,区别是“有馅”还是“实心”。
俗话说,包子好吃不在褶上,“馅儿”才是重点。梁实秋写过天津汤包和山东大包子,文字中对于“包子馅”的描述,让人读之口水涟涟。
前两年,庆丰包子的传人透露过自家招牌产品“大葱肉包”的馅料制作方式:取臀尖肉一斤,四分肥六分瘦,边打边加水三两(用大骨高汤最好),酱油上色,盐、味精调味,然后静置上浆,一斤肉二两葱花撒在肉馅表面,并不拌匀,客人下单时拨葱挑馅现包现蒸。
1999年因西单大街进行市政建设,庆丰包子铺拆迁,同年在西安门重新开张,此后它通过走中式快餐连锁加盟发展之路迅速扩张。2018年8月8日,这家老字号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
年逾七十的大包子能否从心所欲,并不重要,满足食客们的口腹之欲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