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皖江城市带物流系统效率评价

2019-10-28 05:38程元栋
城市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皖江物流业经济带

李 鑫,程元栋

基于DEA的皖江城市带物流系统效率评价

李 鑫,程元栋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为提高皖江城市带物流系统效率,对经济带中8个城市2013-2017年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研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物流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效率进行衡量和评价。研究表明,皖江城市带纯技术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规模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物流效率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显著,且由于投入产出不平衡导致皖江城市带地区间的物流效率差异大。基于此现状,皖江城市城市带物流业发展仍有提升空间,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提升效率,实现物流效率最优化。

物流系统;效率评价;DEA模型;皖江城市带

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安徽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区域。[1-2]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重要经济腹地,包括合肥、铜陵、马鞍山、安庆、芜湖、滁州、宣城、池州等8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与舒城县。如何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把握新形势,对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皖江城市带的划分是基于国务院2010年1月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该布局是以产业转移为基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于促成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5]皖江城市带如何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发挥其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方面的优势,逐步建立区域联动的现代物流格局,为区域发展创造更多价值,是目前皖江城市带物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物流效率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已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Hokoy Min运用产出导向方法对美国六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了效率评价。[6]邓学平运用DEA Malmquist生产效率变化指数,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7]田振中利用DEA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对各省物流业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8]柳键运用DEA模型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2008年物流投入产出效率,并提出了发展建议。[9]张璇等利用DEA模型评价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0]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物流效率研究多用数据包络方法,说明该方法对于物流效率测评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国内外物流效率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或者全国各省市,以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鲜有。因此,本文选取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对其物流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

模型如下:

假设区域物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有个输入、个输出指标组成。其中X=(1j,2j, …,x)和Y=(1j,2j, …,y)表示第个DMU的输入和输出向量,=1, 2, …,, 构建CCR模型如下:

若=1,且−=+=0,则物流效率为DEA有效即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同时有效,该地区物流效率最佳;若=1且−≠0,+≠0,则DMU为DEA弱有效,即综合效率有效,但是投入和产出不是最佳。可通过保持产出不变、减少投入或者投入不变提高产出以实现提高物流效率的目标;若<1,则DMU为DEA无效,该地区物流业投入浪费或产出低效。

在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DEA模型去除了规模可变影响,研究物流纯技术效率(TEv)即物流资源配置和技术效率,即 BCC 模型如下:

<1,且+≠0,−≠0,DMU0为DEA纯技术无效,该地区物流业低效。

=1,DMU0为弱DEA纯技术有效,该地区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利用尚未达到最佳。=1,且+=0,−=0,DMU0为DEA纯技术有效,该地区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利用程度最佳。据此,各DMU规模效率为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分析权威物流效率评价论文并结合数据有效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物流业从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和物流里程数为投入指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物流产业总产值为产出指标(见表1)。

S P F级T L R 4基因敲除小鼠7 0只,6周龄,(20.3±2.5)g,雄性,购自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合格证号:201800971.普通饲料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高脂饲料由上海普路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动物饲养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动物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所有研究人员均人道地进行动物实验,严格遵守动物实验的各项伦理条例。

表1 皖江城市带物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指标内容指标变量 投入指标从业人员/人X1 固定资产投入总额/万元X2 换算后线路运输里程/公里X3 产出指标货运量/万吨Y1 货运周转率/万吨*公里Y2 物流产业GDP/万元Y3

(二)数据来源

由于皖江城市带部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未公布,本文所使用的近五年皖江城市带数据分别来自2013-2017年《合肥市统计年鉴》《芜湖市统计年鉴》《马鞍山市统计年鉴》《宣城市统计年鉴》《滁州市统计年鉴》《池州市统计年鉴》《铜陵市统计年鉴》及《安庆市统计年鉴》。其中六安市因只有金安区与舒城县划为皖江城市带,本文未做统计。物流业从业人员数(X1)由统计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邮政业从业人员相加而得,固定资产投资额(X2)为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物流里程数(X3)由铁路、水路和公路里程数相加而得,货运量(Y1)与货物周转量(Y2)直接从年鉴中查询获得、物流产业总产值(Y3)是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邮政业产值的总和,具体数据见表2。

三、效率分析

(一)纯技术效率分析

2017年,皖江城市带中合肥、安庆、铜陵、滁州和池州等五市的物流纯技术效率均为1,也就表示在一定的投入时,目前均已经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近五年发展趋势分析显示:铜陵市和池州市连续5年物流纯技术效率均达到了1,合肥市仅2015年没有达到1;虽然宣城市在2016和2017年纯技术效率未达到1、安庆市和滁州市2013-2015年效率低于1,但是近两年效率均达到1。效率较低的两个城市是马鞍山市仅2013年达到1,2013年后连续四年生产效率均呈下降趋势,芜湖市纯技术效率近4年呈上下波动状态2013、2014和2016年均达到1,但是2015和2017年略有下降,未达到1。这说明皖江经济带大部分城市的物流状况较好,物流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较高,物流管理水平较高。但是个别城市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紧跟市场进行调整,出现效率下滑的情况,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物流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来解决问题(见表3)。

表2 皖江经济带8市物流业的投入产出表

(二)规模效率分析

近五年来,皖江城市带有六个城市物流经济规模效率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和滁州市,说明六市物流产业投入相对过量或集中度较低。应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对投入资源的管理,以达到其最大比例产出,实现最优生产规模。安庆市2016年之前连续递减,但是2017年达到最优生产规模。这说明目前安庆市经过多年的发展, 不断增加物流投入,已经实现了规模效益,目前不适合扩大物流业规模。池州2014、2015和2017年规模效率均为1,达到最优,其余两年未达到1。说明池州市在物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经过不懈努力,规模效率达到最优状态(见表3)。

表3 皖江城市带物流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值(2013-2017年)

城市年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收益DEA效率 合肥2013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4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50.9 296 2610.9 884 8530.9 404 550drs相对有效 20160.9 281 7121.0 000 0000.9 281 710drs相对有效 20170.9 621 9681.0 000 0000.9 621 970drs相对有效 芜湖20131.0 000 0001.00000001.0 000 000-有效 2014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50.9 044 5250.9 530 0860.9 490 500drs相对有效 20160.8 963 2671.0 000 0000.8 963 270drs无效 20170.8 768 6960.9 044 3130.9 695 260drs无效 马鞍山2013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40.8 384 9370.9 030 9830.9 284 630-无效 20150.8 566 4150.8 716 5170.9 827 800-无效 20160.8 335 1170.8 488 7670.9 819 000drs无效 20170.9 005 3900.9 396 8490.9 583 410drs相对有效 宣城2013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4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5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60.9 803 1290.9 986 4620.9 816 420-相对有效 20170.9 347 5780.9 716 6480.9 620 170-相对有效 安庆20130.5 405 9800.5 538 4850.9 760 760irs无效 20140.5 752 0800.5 841 1920.9 847 440drs无效 20150.6 197 2900.7 778 9480.7 966 750drs无效 20160.6 829 1871.0 000 0000.6 829 190drs无效 2017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铜陵2013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4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5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60.9 600 4191.0 000 0000.9 600 420drs相对有效 20170.9 521 8081.0 000 0000.9 521 810drs相对有效 滁州20130.5 977 9170.7 553 0710.7 914 550drs无效 20140.6 623 5020.8 704 2480.7 609 500drs无效 20150.6 587 8660.8 892 6100.7 408 250drs无效 20160.7 237 0541.0 000 0000.7 237 050drs无效 20170.7 447 4411.0 000 0000.7 447 440drs无效 池州2013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4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20150.9 622 1961.0 000 0000.9 622 200drs相对有效 20160.9 241 0081.0 000 0000.9 241 010drs相对有效 2017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有效

(三)综合效率分析

2017年仅有安庆市和池州市综合效率为1,达到有效;合肥市、铜陵市、宣城市、和芜湖市五市的综合效率较高,处于0.8-1.0之间,说明想要达到技术有效的最佳状态,只需要对投入产出方面稍作调整;滁州市稍低为0.7,说明其物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想要提高效率,需要优化投入和产出中的多个指标。在近五年趋势方面: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和铜陵市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物流业发展略有滞后,出现综合效率下降的趋势,需要对产出和投入方面做出调整。安庆市、滁州市和马鞍山市综合效率较低,但均呈增长趋势,说明这些地区的物流资源配置在往优化方面发展,值得其他市借鉴参考(见图1和表3)。

图1 皖江经济带8市物流业的综合效率趋势图

四、投影分析

对综合效率分析非DEA有效的城市进行投影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合肥市、安庆市、池州市、滁州市和铜陵市已经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而马鞍山市、芜湖市和宣城市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具体情况如下,合肥市在2015年同时存在里程、人员投入冗余和货运量、周转量产出不足,近两年实现消除。安庆市在2013和2014年存在产出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2013年为货运量和周转量的产出不足,2014年为货运量和产值的产出不足,经过发展到2015、2016年消除了产出不足或是投入冗余的情况,继而改革优化物流管理机制体系,至2017年达到DEA有效。池州市和铜陵市分别在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不存在产出不足或是投入冗余的情况,2017年实现了DEA有效。滁州市2013-2015年均存在里程投入冗余,2013年货运量产出不足,近两年实现无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

马鞍山市2014-2016年连续三年存在物流业固定资产投入冗余,直至2017年投入冗余情况得以改善,在产出方面,2014-2017年连续4年货运量产出不足。此外2014和2015年产值产出不足,近两年有改善。芜湖市2015年存在固定资产投入冗余和货运量产出不足,2016年得以改善,但是到2017年再次出现了相同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宣城市2016-2017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主要表现在里程和固定资产上投入冗余,产出不足方面在2016年表现为货运量和产值,2017为年货运量和周转量(见表4)。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皖江城市带各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合肥、芜湖物流竞争力水平居前,铜陵、宣城、池州物流竞争力提升较为明显,滁州、马鞍山和安庆物流竞争力水平处于区间波动状态。第二,从发展趋势上看,皖江城市带面临市场变革产生的新挑战,出现了投入和产出不足、技术效率欠缺等问题。

(二)政策建议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我国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的实施,物流业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皖江城市带具有良好的发展国内、国际物流的条件,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点,亟待解决。如何全面提升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实现物流现代化,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切实改善皖江城市带物流体系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和推行符合皖江城市带物流业的政策与法规,为其发展提供便利。其次,政府应当加快规划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统一市场政策,促进公平竞争;最后,政府应当积极推动皖江经济带物流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技术合作以及供应链的合作,拓展物流与金融、电商等新商业形态的深度融合,帮助皖江物流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 提高皖江城市带物流发展水平

皖江城市带中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要明确城市物流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地挖掘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同时,物流发展模式要从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化模式发展,使物流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地区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表4 非DEA有效区域投影分析

3. 提升皖江城市带物流资源利用率

人工智能时代加快了物流公司信息的利用率以及传递率,使物流的每个环节能通过互联网快速准确掌握物流信息,进而提高了城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物流公司应该在物流资源分配研究方面增强研发资金投入,与高校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物流资源利用率方面进行创新性提高。

政府应当加强皖江城市带交通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建设,为车辆调度与交通监测提供便利。同时,政府还应当依托皖江城市带的机场、公路与铁路,形成国际货运枢纽,增强皖江经济带的货物集散能力,提高物流效率。

4. 提升皖江城市带物流体系的规模效益

在提升物流体系的规模效益上,首先,政府应该简化物流的中间程序和环节,促进皖江城市带各市之间物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其次,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向皖江经济带集聚,从而增强皖江经济带内物流企业间的网络和技术互通,发挥皖江经济带物流业的资源共享、技术外溢和规模经济等优势,提升其物流业的综合竞争力。

[1] 章寿荣, 杜宇玮. 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深度贯通[J].群众, 2017(15): 37-38.

[2] 刘志彪. 运输带变黄金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定位[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5(1): 27-33.

[3] 国家发改委.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内部文件)[Z]. 2010-01-20.

[4] 李恕宏. 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综述[J]. 池州学院学报, 2009, 23(3): 70-73.

[5] 唐云云, 曹卫东, 罗健, 等. 近20年安徽省经济地理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 2012, 26(6): 56-59.

[6] HOKEY MIN, SEONG JONG JOO. Benchmarking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11(3): 259-265.

[7] 邓学平, 王旭, ADA SUK FUNG NG, 等. 我国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分析[J]. 系统工程, 2008(6): 1-9.

[8] 田振中. 我国区域物流业运行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 商业时代, 2011(33): 40-41.

[9] 柳键, 邱国斌.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33(1): 5-9.

[10] 张璇, 杨雪荣, 王峰.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实证分析[J]. 学习与实践, 2016(5): 21-32.

[11] 马占新.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2] 张璐璐, 吴威, 刘斌全.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交通运输效率评价与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 34(6): 712-718.

[13] 徐永辉, 匡建超. 地、县级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在技术产业集聚下的差异——以四川城市为例[J]. 城市学刊, 2019, 40(1): 81-87.

[14] 孟魁. 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中部六省物流效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 2014(2): 57-60.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Urban Logistics System in Wanjiang Economic Belt Based on DEA

LI Xin, CHENG Yuand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in Wanjiang economic city belt,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logistics input-output data of 8 cities in Wanjiang economic city belt, and uses the three-stage DEA model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and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anjiang economic city belt has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cale efficiency has de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logistics efficienc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logistics efficiency between Wanjiang economic city belt areas has been greatly different due to the input-output imbalance.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Wanjiang economic city belt, to be further adjusted to improve efficiency, logistics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logistics system; efficiency evaluation; DEA model; Wanjiang economic city belt

2019-07-22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KJ2016A206)

李鑫(1988-),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系统工程研究;程元栋(1979-),男,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流系统工程研究

F 252.2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9.05.009

2096-059X(2019)05–0049–07

(责任编校:贺常颖)

猜你喜欢
皖江物流业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物 流 业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小鲟”过皖江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