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学 (邮编:312050)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问题进行研究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通过研究,挖掘其隐含的问题的本质,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以2019年5月柯桥区中考适应性九年级数学的一道填空题为例,对其解法方法进行探究,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图1
本题源于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的一道中考填空题,此题虽内容平实、条件简洁,但内涵深刻,学生深感望“题”兴叹.据此,笔者细研此题,发现此题切入点多,方法多样,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解题方法.现把此题的几种常规解题思路整理成文,以期待同行的指正.
思路1 注意到∠EAF=45°,构造“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
图2
图3
图4
图5
评注抓住核心条件“45°”这个角,从多角度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形成上述思路的关键.解法1运用“全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法2、3、4运用“全等+相似三角形”,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思路2 注意到∠EAF=45°,构造正方形中的“半角模型”
图6
图7
评注抓住核心条件“45°”这个角,由平时积累的解题经验,结合该矩形邻边的特定的关系——2倍长,自然联想到将长方形中的45°角转化为正方形中的“半角模型”,借助此模型的相关结论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若眼中有“形”,手中有“数”,心中建“模”,则解法自然来.
思路3 注意到∠EAF=45°,构造“一线三等角”相似模型
图8
图9
评注抓住核心条件“45°”这个角,构造出“一线三等角”的相似三角形模型,不过这个基本图形需要平时深度研究,考生才能在紧张的考场上实现有效的迁移.此法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重要构造方法,一旦悟透,解决问题显得简洁、快捷.当然,此题也可分别延长DA、AD至点M、N,使得∠ANF=∠EMA=∠EAF=45°,用类似方法解决问题,具体过程留给有兴趣的读者思考.
思路4 运用割、凑,构造相似三角形
图10
图11
评注抓住核心条件“45°”这个角,构造出“一线三等角”的相似三角形模型.解法9侧重于割“45°”这个角构造相似三角形,解法10侧重于有“45°”这个角,再凑出两个45°角而得到相似三角形.当然这需要认真观察,化“无形”为“有形”,树立起“有模型找模型,无模型造模型”的解题意识,做到会善于变通、善于转化.
思路5 构造“A”型和 “8”字型的相似三角形
图12
评注抓住核心条件“45°”这个角,通过延长AF构造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借助“8”字型(△ABE∽△GHE)和“A”型(△ABG∽△FCG)的相似三角形而获解.可以看出,通过“45°”这个角的中介作用,揭示了命题中条件与隐含条件、结论的内在联系,为寻求解题途径指明了方向.
思路6 用面积关系建立方程
图13
评注面积法在初中数学各模块的知识中都有所涉及,此题正是注意到图形的特殊性,利用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建立方程,使一道难题变得清晰、透明,令人拍案叫绝.有时面积法还可以解决网格中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求线段的长等问题.由此可见,面积法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应当予以重视.
思路7 运用旋转,构造共点双垂直
图14
评注当题目中出现45°或90°特殊角时,联想到“共点双垂直”模型,由此通过旋转可得等腰三角形,从而得到△EAF≌△HAF,再借助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也就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采用“旋转”策略,是通过对题目的深入分析,或联想,或转化,挖掘知识模块内蕴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喷薄”.让人不禁感叹,几何构造之神奇,“旋一旋”出精彩.
思路8 运用数形结合,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15
评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若考生对题目的特殊性(如90°角)进行多观察、多思量,就能迸发出建立坐标系的解题思路.一旦找到了解题的切口,再采用旋转,结合“中点坐标公式”求出AF的解析式,用函数解决计算问题便会水到渠成,就能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
思路9 运用平时积累的公式,构造基本图形求解
图16
这个结论,其实可借助图16的网格进行直观证明,此处不再赘述.基于此,我们可得到下列思路:
评注本解法是通过一个常见结论的中介作用,揭示了命题中条件与隐含条件、结论的内在联系,为寻求解题途径指明了方向,使问题的解法简单流畅、别具一格.由此可见,一些优秀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吸收、内化,积累一些先进的“武器”,为自己擅长的方式构思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贮存能量,是一种经验的“喷薄”,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亲爱的读者,你看了以上的几种解法,是不是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那你就动起笔来,思考、挑战一下两道变式题吧.
图17
变式1 如图17,四边形ABCD中,AD∥BC,∠BCD=90°,AB=BC+AD,∠DAC=45°,E为CD上一点,且∠BAE=45°,若CD=4,则△ABE的面积为( )
图18
变式2 如图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m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点C(2,0).设点P为线段OB的中点,连结PA、PC,若∠CPA=∠ABO,则m的值是.
聪明的读者,上面的两道变式题,你能运用哪些方法求解?一题多解,比较解法的优劣;多解一题,领略解法的真谛;多解归一,感悟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总结经验、掌握通式和通法的基础上,要多引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思,拓宽思路,帮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让学生由此及彼,并感悟出同类问题的深层结构,使得学生下次再碰到类似问题时能快速找到切入点,顺利贯通思路,提升解题能力的同时,发展数学洞察力,训练思维的深度,让一题多解成就精彩,让课堂高效起来,让学生在考场中能有一种经验的“喷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