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时忠
初识伍学明校长,是去年底在荆楚名师专家委员会暨名师团队成立大会上。他发言时说,当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户;当他面对内心的世界时,需要的是镜子。窗户让我们看见外面的精彩,镜子帮我们关照内部的真实。这样空灵而富有哲理的发言,一下子吸引了我。
再识伍学明校长,是今年6月,我到他曾经工作的学校考察。虽然他已经调离了学校,但人们介绍的还是他当校长时的办学成绩,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提出的办学理念,甚至学校醒目处写的还是他拟定的办学目标——“办一所让学生终身回味和留恋的学校”。
两次难忘的经历,让我对他充满了好奇。我很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位校长,他有着怎样的精神世界,他有着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在他离开后,“仍然流传着他的故事”。现在看到了他的教育随笔《教育慢慢来》,终于走进他的世界。
《教育慢慢来》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育故事和层层深入的教育反思,向读者娓娓道来的是一位校长的视界与世界,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把握时代脉络、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宏观见识。改革是时代最强音,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只有对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等有了清晰准确的判断才可能有主动正确的改革行动。伍学明对此有自己的系统思考,他说:“从国家政策层面看,高考改革在为学生科学减负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从社会层面看,分数至上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诟病,好分数好大学与好工作好生活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直接;从家长层面看,越来越多的家长追求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生活,而不只是传统的望子成龙;从学生层面看,他们不再是几十年前如我们一般的‘听话者,不再信奉家长、老师和书本,广泛的信息源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判断,有了更丰富的内心和个性追求;从老师层面看,大家知道很多知识除了考试意义再无其他作用,教育是什么,老师们也有了新的理解。”(《家长来信》)
第二,以生为本、关爱弱势群体的教育慈爱情怀。这本书讲述着一个个学生的故事,特别是那些有着各种缺点的学生,在作者笔下都是那么可爱:“调皮的学生、迟钝的学生总是存在……孩子就像花朵,有早开的,就有迟开的;像玉石,有些可能已经美玉初现,让我们怦然心跳,赞赏不绝,而有些则还在石块里掩藏,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去打磨。教育的最高艺术是宽容和等待,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和期待,每个孩子都将是独一无二的美玉,终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学生的另一个身份叫孩子》)“善待那些‘二黄毛吧,特别是那些被老师批评、惩罚了很多次,依然笑意盎然地问‘老师好的学生,他们将來一定会比现在优秀!”(《由二黄毛想到的》)“我在听课的时候,往往特别关注那些所谓的‘差生。坐在他们旁边, 观察他们课堂的表现和学习。”“‘差生并不差,给予他们多一点的关注,善意地督促,热情地帮助,他们完全可以变得优秀。”(《“差生”并不差》)
第三,见微知著、超越日常经验的理性问题意识。“在听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感到困惑:这节课究竟教给了学生什么?”(《教学中缺少一根线》)“反思我们的教学,有多少刻意的行为!为了让学生归同于老师的思路,很多老师可谓绞尽脑汁,用尽了拉、驱、逼等 ‘强权手段,把学生的思维逼上一座独木桥。老师一次次的刻意,学生的棱角一次次被抹平。”(《少一些刻意如何》);“参观学校,一般都会观摩大课间展演,标准化的队列,军事化的跑操, 整齐划一的集体舞,或者全校性的某项特色活动,场面确实震撼。可是仔细观察,孩子们或紧张或僵硬的表情,不得不让你质疑,他们快乐吗?”(《把快乐还给学生》)
第四,尊重教师、善于变革的教育领导能力。他在松滋先后担任三所学校校长,从农村学校到城镇学校,都将学校打造成了当地最有名气的学校,即使离开,他的故事还被津津乐道。他认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只有激励唤醒了教师的职业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才会发挥出无限的创造力。“没有表彰的节庆,让节日更像节日。其实从管理的角度,大家的心顺了,凝聚力强了,正能量足了,情系学校了,工作也就更加顺溜了。”(《节日里,我们没有表彰》)针对八宝初中大面积留守学生特点,他提出阳光教育理念,让阳光照耀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在实验初中城北校区,提出卓越文化,形成了卓越目标、卓越课堂、卓越课程、卓越教师、卓越管理的文化系统架构。不同的生源、校情,采取不同的学校发展策略并坚持付诸实施,形成学校品牌,体现了出色的教育领导力。
第五,与真理为友、与大师为伍的精神交往世界。今天,越来越多的校长感叹没有办法管理教师,没有自信引领教师。可是,伍学明校长却以身示范、有理有据地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忠告:学点教育理论;研究并不难;保持五种心态——职业、教育、学习、交往、生活;教师要“五有”——身体有活力、师德有口碑、事业有追求、工作有业绩、生活有雅趣等。他之所以能,是因为他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与真理为友,与大师为伍。这本书形式上是教育随笔,但是全书始终在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话、向他们请教,不完全统计就有孔子、杜威、陶行知、卢梭、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叶圣陶、于漪、李希贵、李镇西、余映潮等;涉及的教育思想理论有行为主义、生活教育论、建构主义、结构主义、人文主义等。
当下,一方面,囿于传统教育的习惯,人们对分数的追求一如既往;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家长的教育需要日益多元化。作为校长如何既关注眼前,又注重长远;既革新传统,又面向未来,确实是一大难题。伍学明校长对此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探索。他强调学校一方面要思考如何科学地去提高分数,另一方面又不能牺牲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空间。他认为课堂有效了,分数自然就有了;课堂有效了,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其他。他反感那种“刻意”的课堂,也反对那种“越位”的课堂。他在学校改革中不怕“折腾”,就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他所追求的,是慢慢来的教育,是陪伴学生成长的真教育!
多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我曾感慨,与京沪苏浙的中小学校长们比起来,湖北的中小学校长们写不如说,说不如做。今天从伍校长的这本教育随笔上,我看到了希望——鄂派校长们同样可以说得好、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