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又被称作是“烂肠瘟”,是一种由于受到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侵害而感染上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传染性与致死率都比较强。对于猪养殖户来说,养殖过程中最害怕的莫过于出现猪瘟感染了。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患病猪的排泄物以及身体的其他分泌物或是屠宰过程中的血液等物质都可以传播猪瘟病毒,散布的范围非常广。下面就剖析一下猪瘟的患病机理以及患病症状,从而提出预防与治疗措施。
1.典型性猪瘟。一般来说,猪感染上典型性猪瘟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患病症状,通常会在短时间之内忽然没有生命特征。对于患病时间比较长的猪会逐渐开始不进食,体温升高可达到42℃左右,并且几乎不动,嗜睡。一段时间后,又患上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周围的分泌物在短时间内增加,身体的腹部和四肢周围等部位逐渐长出大小类似于小米粒的出血点,呈现出紫红色。而对于患病的公猪则表现排尿困难,包皮肿大并且存留有味道非常臭的尿液;对于患病的母猪,则往往会流产或者死产;对于患病的小猪,一部分会出现痉挛甚至死亡。从整体上看,患病猪还会表现出便秘,粪便类似于羊粪而且混有血液。另外,少部分患病猪既存在便秘又伴随有腹泻。
2.非典型猪瘟。猪感染上非典型猪瘟后不会立即死亡,通常患病的时间会达到一个月及以上。在患病期间,猪会表现出进食困难甚至拒绝进食,体温忽高忽低,身体的耳朵附近以及腹股沟周围的皮肤会变得比较干燥。同样的,患上非典型性猪瘟后猪会时而便秘时而腹泻,全身没有力气。有一些猪由于抵抗力比较强,对猪瘟病毒产生耐性,但是会长期携带病毒,如果继续在养殖场中将会成为一个病毒携带源。
1.免疫预防。通常来说,对猪瘟的预防控制要从小猪开始。一般小猪在出生之后的20d以内就要第1次接种免疫,在出生之后的60d以内要接受第2次接种免疫。具体的接种方法如下:小猪出生之后,要在它们还没有被喂奶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猪瘟疫苗的接种,疫苗的量大约为1mL左右,并且幼猪在接种疫苗的1h之内都不能喂奶。到45d的时候,幼猪要再次接种猪瘟疫苗。而对于成年的公猪与母猪,接种疫苗的周期大约为半年一次,疫苗的量在3mL左右。另外,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时一定要注意其是否在妊娠期,通常母猪妊娠期的40d左右都不能接种猪瘟疫苗,尤其是如果疫苗量比较大,容易通过母猪胎盘使得幼猪受到感染。
2.疫苗预防注意事项。猪瘟疫苗主要有两种,即组织疫苗与细胞疫苗。被稀释之后的疫苗需要在其规定的时间之内尽快使用完毕,一般25℃以上时可保存1h,25℃以下可保存2h。在注射的过程中,兽医人员要保证一头猪使用一个注射针头,避免出现由于针头的混用而造成猪之间交叉感染的现象。疫苗的保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则,不能在阳光下直射,否则疫苗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灭活。在成功接种疫苗之后,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够掉以轻心,接种的1周之内,避免在饲料中混有药物,特别是一些具有抗病毒性的药物。
当发现猪患上猪瘟时,必须对患病猪紧急注射猪瘟免疫疫苗,注射疫苗的量大概是普通注射量的10倍。并且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注射白细胞干扰素,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毒的传播。接着,给患病猪服用抗生素和退烧药等药物进行后续治疗,这是由于猪患上猪瘟之后,一般还会伴随有其他细菌感染等,所以在针对猪瘟治疗时还要兼顾其他疾病的控制。除此之外,猪用免疫球蛋白也是治疗猪瘟的一个有效方法。猪用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抗体,它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以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在治疗猪瘟时,只需要注意选取猪的基因工程产品即可。
综上所述,对于养猪场来说,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治疗猪瘟的方法是保证猪正常生长、保障养殖利润的关键,做好猪瘟控制与预防工作是防止出现感染的根本。由此看来,养猪场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对猪瘟的重视程度,了解该疾病的作用机理,进而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养殖场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