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正之
【品质生活 第13期】
绿松石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贵玉石,在距今约8 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圆珠、方形的绿松石饰品的发掘出土,证实了远在新石器时期,绿松石就被应用于装饰。在西方国家,人们把绿松石作为镇妖、避邪的圣物,并看作吉祥、幸福的象征。
关于绿松石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据考证最早出现于清代早期的文献中。元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泥沙普尔,即回回甸子,文理细;乞里马泥,即河西甸子,文理粗;荆州石,即襄阳甸子,色变。”其中所记载的“甸子”,经考证,可以确认是指绿松石。据《清会典图考》记载有:“皇帝朝珠杂饰:惟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蜜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至于绿松石名称的含义,我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章鸿钊先生(1877-1951),在其所著的《石雕》一书中有如此描述:“此或形似松球、色近松绿,故以为名。”
绿松石矿物的化学分子式为CuAl6(PO4)4(OH)8·5H2O,属于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矿物,多呈隐晶质集合体,致密块状构造,可含有少量高岭石、石英、黄铁矿、云母、磷铝石、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自然界产出的绿松石有蓝色、绿色、黄色、白色以及这些颜色的过渡色,光泽一般为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也有土状光泽,由其质地的致密度决定。折射率通常为1.61~1.65,摩氏硬度为3~6,密度大多为2.40 g/cm3~2.90 g/cm3。
评价绿松石品质有四大因素:颜色、质地、块度和表面花纹。虽然国内外的评价标准略有不同,但是“颜色”和“质地”都不容置疑地成为评价绿松石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
颜色是评价绿松石的重要因素。绿松石的主要颜色有蓝、蓝绿、绿蓝、绿、黄、褐色等。品质好的绿松石颜色应纯正、明亮、鲜艳且均匀。以天蓝色为最佳,其次为深蓝、蓝绿、绿色,浅蓝或灰蓝色相对较差,灰绿、黄色、灰色者最次。主体颜色所占比例应不小于60%。
绿松石的颜色主要由Cu2+离子和Fe3+离子决定, Cu2+离子对绿松石的基色(天蓝色)起有益作用, Cu2+离子含量越高,颜色越蓝。Fe3+离子在绿松石由蓝到绿直至黄色的色调变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矿物晶体分子结构中会出现元素相互替代的现象,被称之为类质同象。绿松石中的Cu2+离子可被Fe2+、Zn2+、Ca2+等不完全类质同象替代,使得绿松石呈现出绿色、黄绿色、黄色、红黄色等多种颜色特征。
泡松
绿松石中的水以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三种形式存在,而石中的Cu2+离子是以[Cu(H2O)4]2+水合离子形式存在,产生蓝色色调的,所以,绿松石中吸附水和结晶水的存在,直接影响绿松石的色调和色饱和度,而其结构水的脱失会直接导致其结构被破坏,使其向非晶态转变,变成黄白色的粉末。
质地是评价绿松石品质的另一重要方面。优质绿松石的质地致密坚韧、没有杂质和其他缺陷,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硬度。较高的密度和硬度反映出绿松石受风化的程度。随着风化程度的加深,绿松石相对密度和硬度降低,耐久性和品质也会明显降低。一般划分为三个等级:极致密、致密、一般。
市场上依据目测绿松石断口光泽强弱和刻划难易程度,通常将绿松石分为瓷松、硬松、面松、泡松等不同质地。
瓷松,多为天蓝色、蔚蓝色,其断口紧致细腻、光洁明亮,感觉就好像瓷器釉面一样。瓷松产量很少,大块状的更少,目前安徽马鞍山开采出的能达到瓷松级别的松石多以片状形态出现。
硬松的致密度比瓷松要弱一些,颜色多带有绿色调,断口有明显粒状感。
面松的致密度一般,断口有明显粉末质感,类似粉笔的质感。
乌兰花松石
泡松更差,结构疏松,把其放入水中,会出现气泡。
绿松石是一种多孔隙的玉石,其孔隙不仅影响其颜色,更影响其结构质地,大多数的绿松石质地都是不够致密的。因此,通常对质地不够致密的绿松石通过将蜡、树脂型黏胶剂、无机黏胶剂等材料填入绿松石的孔隙中,以此来增强绿松石的耐久性,使其结构得到改善,提高加工的成品率,同时降低绿松石中水的流失,让其颜色得到稳固,增强绿松石整体的稳定性。
绿松石中的杂质矿物比较丰富,其表面形成各色的花纹,俗称“铁线”。铁线的成分与绿松石围岩和出露地表的地质条件有关,因受地表强烈风化影响,致使绿松石含有大量深色矿物,如铁的风化产物。
通常情况下,铁线会降低绿松石的品质等级。但当绿松石本身品质较好,且铁线的分布构成了美丽的图纹时,也会具有较高的价值。
常见的花纹可分为6类:
蛛网纹
唐三彩
水草纹
水波纹
雨点纹
①乌兰花:以质地致密的蓝色绿松石为主体,铁线均 匀,呈网状分布。乌兰花松石属于铁线松的一种,但不是有蓝色有铁线的就能叫“乌兰花”,真正的乌兰花首先要满足高瓷、高蓝这两个基本要求,颜色呈天空蓝或海水蓝。其次铁线如网状分布,走向呈各种花式纹路。
②蛛网纹:绿松石表面呈现蜘蛛网状花纹图案,网纹分布均匀、粗细一致。
③唐三彩:绿松石表面同时含有三种颜色,常为蓝色、绿色、黄色。
④水草纹:绿松石表面呈现水草状花纹图案。
⑤水波纹:绿松石表面呈现水波纹状花纹图案。
⑥雨点纹:绿松石表面呈现雨点状花纹图案,并且雨点部分透明度较高。
在其他品质要素相近的情况下,绿松石的块度越大越好。但品质较高的绿松石,块度要求可以相对降低。
目前市场出现的大多数绿松石仿品,一般多为碳酸盐类矿物经染色充填处理而成,最常见的是染色菱镁矿。
菱镁矿是一种碳酸镁矿物,它是镁的主要来源。含有镁的溶液作用于方解石后,会使方解石变成菱镁矿,因此菱镁矿也属于方解石族。富含镁的岩石也会变化成菱镁矿。菱镁矿中常常含有铁,这是铁或锰取代掉镁的结果。菱镁矿呈白色或灰白色,有玻璃光泽,含铁的菱镁矿会呈现出黄到褐色,硬度4~4.5,性脆,相对密度2.9 g/cm3~3.1 g/cm3。含铁者密度和折射率均增大。隐晶质的菱镁矿呈致密块状,外观似未上釉的瓷,故亦称瓷状菱镁矿。经染色后,它与绿松石在外观上相似度很高,然而在矿物成分上区别很大,通过红外光谱就能够十分直观地区分二者。
磷铝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它是由富含磷酸盐矿物的水与含有铝的岩石起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主要产于氧化带,与赤铁矿、褐铁矿等共生。晶形少见,偶见斜方双锥(假八面体)晶形或呈细粒状,多呈胶态出现,如皮壳状、结核状、肾状、豆状、玉髓状、蛋白石状等。磷铝石一般呈绿色,摩氏硬度3.5~5,密度2.53 g/cm3~2.57 g/cm3,具有导热性。磷铝石具有多孔的特点,可以用来吸附油脂。
菱镁矿
染色菱镁矿
磷铝石
三水铝石
微晶玻璃及其表面特征
三水铝石是铝的氢氧化物矿物,常含铁和镓。颜色呈白色、浅绿、浅灰绿色或粉色。晶体极少见,通常呈细鳞片状集合体,有时呈结核状、豆状或隐晶质块状。三水铝石是绿松石的一种共生矿物,颜色比较浅,性脆易裂,相较绿松石的蜡状、土状光泽,它呈现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
微晶玻璃也称微晶玉石或者陶瓷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综合玻璃。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亮度比陶瓷高,韧性比玻璃强。多用来仿制绿松石的一些瓷松成品,如戒面。
再造绿松石
再造绿松石是一种混合物,由绿松石粉末、铜盐和树脂或硅化合物胶结而成。通常在胶结物中添加染料,以改变其颜色。放大检查可见清晰的颗粒界限及基质中的蓝色或绿色染料粒子,具粒状结构。因含有黏合剂,其密度低于天然绿松石的正常范围。通过红外光谱明显可见黏合剂引起的吸收峰。
在盘玩过程中,绿松石表层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俗称“反碱”)。它与常见白色矿物杂质有所不同,一般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盘玩保养不当造成的。为避免此类现象,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很多爱好者会给绿松石泡水,来提高绿松石的颜色等级,建议使用纯净水为佳。因为,自来水中的漂白剂会让绿松石出现化学性质不稳定现象,引起变色。
2. 由于人体的汗液是碱性的,在长期盘玩的过程中,汗液会对绿松石颜色造成影响,使其变色。
3. 绿松石不耐热,在高温下会失水,所以存放不当或受热曝晒,可能会导致有些绿松石出现脱水现象,发生干裂和褪色。
4. 绿松石硬度不高,在佩戴和保存时都应避免与其他硬度大的首饰或物品摩擦碰撞。由于绿松石多孔隙的特质,应避免与茶水、油污、化妆品和酒精等接触,以防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