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引领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新形势研究

2019-10-25 06:25廖一霖邓明明
人物画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高职院校

廖一霖 邓明明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 +”理念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业者应主动适应新技术,切实提高互联网的运用能力,努力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1+1>2”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当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言语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借助互联网思维,汲取其“互联、互通、共享”等特质,在学校及学生之间搭建一座座“平台”,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会缺位,反而会更加接地气、更快捷高效。“互联网 +”的提出,势必会对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一、“互联网 +”思维给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互联网给学生带来海量的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拥有庞大的数据和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查找飞速更新的咨询,且数据更准确、便捷。海量的信息资源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汲取有效知识,开展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互联网能促使与大学生的沟通更便捷。网络语言具有方便、快捷、幽默和个性化的优点,可加快大学生交流的速度,更好地表达情感;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与激情;增添语言表达的趣味性。通过在互联网平台开展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学生更容易、更轻松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目前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

二、“互联网 +”思维给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尽管高职院校的学生已成年,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觉性较差。大学学习时间相对宽裕,很容易通过网络消磨时间。同时,大学生人格还没有完全发展成型,最易受网络不良咨询的影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

(二)网络语言具有粗俗、随意性、不稳定性等缺点,部分流行网络词汇粗俗泛滥,使得大学生的语言过于另类,造成语义模糊,容易产生交流障碍。在被大量使用的过程中,网络语言正在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对大学生本身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互联网 +”思维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

(一)开展思政教育的难度增加。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面对面为主,课堂上和课堂外的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让师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直接沟通交流,向学生传输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和更新的速度飞速发展,传播的平台更是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从网络获得各种资讯。因此互联网时代,学生所接收的思想和信息来源与内容都不是老师能及时把控的,要确保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政教育,对于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难度增大。

(二)开展思政教育的形势更加复杂。互联网平台除了是信息的传播源,更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普罗大众都可以在平台上随意发布自己的观点。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互联网上存在偏颇的观点没有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更有可能加入人云亦云的队伍,成为网络“水军”、网络“喷子”中的一员,并对其他同学产生消极影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及时关注,就不能及时掌握学生们的精神动态和心理变化,使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更趋复杂化。

(三)开展思政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授课方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对于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容易感觉课题内容枯燥无味。一线辅导员在开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式也是以面对面的交流为主,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对说教的逆反心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和平台,高职院校也积极践行互联网时代的理念,搭建思政教育的平台和媒介,以求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更加便捷、有效的互联网技术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互联网 +”思维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拥抱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多元性特性,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有效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通过微课、慕课、雨课堂等平台的使用提升课堂吸引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交互性,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堂课形式,让学生也参与课程的互动,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空间和平台。辅导员老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多管齐下运用易班、QQ、微信、微博等工具,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互联网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

(二)培养网络人文精神。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增加了师生之间互动的频率和便捷度。同时,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也使得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这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抢占思想政治高地,掌握网络话语权,运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教师的个人微博、微信,以及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传播出去,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自觉地摒弃网络上不良的思想政治信息,形成风清气正的高职院校网络人文环境。

(三)将网络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偏向刻板教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难引起情感的共鸣,提升学习的兴趣,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互联网时代,可以积极采用拓展性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课程素材不应拘泥于课本,而要与时事热点问题同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平台主动追踪评论时事热点,从而引导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与国家的发展步伐同频共振。对于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的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不应回避,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都可以主动向学生讲述并组织大家讨论,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同网络谣言作斗争,为青年大学生揭示真理,帮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乐于接受易于感受,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情感认知的统一。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掌握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制作工作已经是各专业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大比例学习的是文科类专业,对新技术的敏锐度较弱,熟练度较低。因此,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教师信息知识培训活动,保障培训活动的长期性与高效性,杜绝“走过场”式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主动提升信息素养的意识,利用个人时间主动学习关于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和研讨会,不断增加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知识储备,充分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技巧。

(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巧用网络语言。“有意思”如今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评价一门课程和一项活动的重要“指标”。而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如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话语习惯。因此,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将课程与网络相结合,在对话中运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学和交流形式。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平台时,可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传播主旋律,以国家政策、时事热点、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为辅,以新颖有趣的文章标题吸引学生,以高质量的文章内容打动学生,以流行时尚的新式语言影响学生,以科学先进的思政文化教育学生,达到抓住学生“眼球”,收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標。

总之,在“互联网 +”思维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都需要不断学习,更新传统观念,提高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思考转化,通过不断内化个人的价值观取向,外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达到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巢乃鹏.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种信息查寻的研究范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张久珍.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律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9.

[3]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胡凯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5]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谢群,徐建军.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基于网络语言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2018.

[7]霍美丽.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手法—以网络论坛日常用语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

[8]张建利,王因.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成机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基金项目:2017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思维引领下衡阳市高校思政教育新形式研究”(课题编号:2017D075)、2016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网络语言对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TYSD2015-06)的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