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构建的价值,认为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构建可以促进文化传承、推动道德培育、强化语文素养,提出构建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的策略:创建校园人文环境,构建实施平台;注重能力提升,加强诵读方式训练;营造情感情境,实现饰演体验;培养诵读兴趣,建立大语文观念。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 人文素养 诵读兴趣 开放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46-02
经典诗文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含着优美意象教育,肩负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重任。然而,传统高校经典诗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见“言”而不见“文”,或见“文”而不见“人”的倾向,开展诵读活动不够深入、运行诵读机制不够健全、理解诵读内涵不够全面,这一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经典诗文的文学性因素和情感教育功能,因此,探究新时代背景下经典诗文绽放“时代风采”的策略,学会运用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经典诗文的思想情感内蕴,构建“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构建的价值
(一)促进文化传承。经典诗文中包含的仁爱美德和高洁品行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是一个民族保持旺盛创造力的充沛水源。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学生熟悉传统的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内容,汲取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价值判断。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正是古人将匡世济民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瑰宝和每个时代永恒的主题。
(二)推动道德培育。道德与文学艺术密切相连,而经典诗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个民族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例如,左班司马的史学名作,争奇斗艳的唐诗宋词均蕴藏着民族正气、爱国思想和做人气节等浓郁道德追求,有计划地诵读这些经典有助于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提升品德、拓宽视野。
(三)强化语文素养。语文学习注重厚积薄发和日常积累,而这种心、口、耳之间密切配合在大脑中所形成的信号刺激远远强于默读和交谈,其知识的内化和巩固速度也远远强于默读与交谈,不仅有利于规范语速,训练语音,熟悉句型,而且也在无形中训练了缜密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构建策略
(一)创建校园人文环境,构建实施平台。为了营造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教育环境,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和熏陶,应在教室、楼道、餐厅等醒目地方悬挂和张贴图文并茂的经典名言名句,在学校宣传栏内常年开辟经典诵读板块,放置师生总结的诵读方法、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心得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同时,加大学校图书馆开放和建设力度,不断丰富古典文献方面的藏书,定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经典诗文诵读推荐书目,举办一些以“弘扬古典诗文文化和精神”主题的诵读交流活动,选定具体作品或设定主题的“中华传统经典”辩论赛,指导和帮助学生成立经典诗文协会,定期督促协会开展“经典诗文”主题晚会、经典诵读大比拼、传统经典知识竞赛等活动。此外,利用校园网站和校园广播从听觉视觉角度帮助学生走进经典,充分将经典诗文和流行歌曲有机结合起来,播放以经典诗文谱曲而成的流行歌曲。例如,以韩愈《幽兰操》原文谱曲的《幽兰操》、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谱曲的《明月几时有》等流行歌曲。
(二)注重能力提升,加强诵读方式训练。由于缺乏对经典诗文诵读教育意义的重视和有效指导,在日常诵读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形式,未对诵读进行系统训练,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能力,教师应从有声诵读、熟读成诵、灵活诵读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有声诵读。由于经典诗文讲究平仄押韵和抑扬顿挫,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字音、停顿、语调、语速、重音、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对于诵读中的生字,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牢固掌握这些生字的形、音、义;对于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等现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对于多音字,要引导学生理解字在语句中的意思再作判斷,读准字音;同时,为了表达经典诗文所蕴藏的思想、抒发情感和增强乐感,要引导学生用不同音量把语句的跌宕起伏充分表现出来,要用语速的快慢表现失望、紧张、庄重、缅怀、警示、热烈、急迫等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诵读“珍珠”“玉盘”等一系列比喻琵琶音时,为了体现琵琶女情绪的急转,语速应激动、昂扬;在诵读听众反应的语句时,为了表现听众被音乐感染的情景,语速应缓慢。
2.熟读成诵。教师不可一味追求机械地诵读,而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采用角色扮演、绘图背诵、比较异同、关键词句、提纲背诵、分层理解等诵读法,快速、准确地记忆,并善于运用。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教师应提示学生抓住“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等关键词句进行背诵。又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先分析文章结构,在“梦因”里,将天姥山和瀛洲、五岳、天台山进行对比;在“梦境”里面按照剡溪、登天姥、游仙境三个过程撰写,如此分层理解,条理清晰,有助于快速记忆。
3.灵活诵读。为了避免反复诵读的单调和枯燥,教师应引入范读、齐读、个读、自由读、配乐读、接力读、角色读、男女分读等灵活多变的诵读方式,激起学生共鸣,呈现琅琅书声。例如,为了热情鼓励学生自主诵读意识、指导纠正学生诵读时出现的问题,通过自告奋勇或由教师指定的方式确定学生进行个读,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为了完美展现诗词的豪放之风,在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选配背景音乐古典名曲《大浪淘沙》,渲染古战场两军拼杀的场景,在诵读《木兰诗》时,选配背景音乐《十面埋伏》。
(三)营造情感情境,实现饰演体验。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满堂灌”和说教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通过言语描绘、激发想象、联系生活、角色扮演、视听辅助等方式创设、渲染、再现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品味、体验、感悟作品。例如,在一些叙事类经典古诗文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编剧、导演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进入角色选择合适的语言、行为领悟作者的真情诉说,揣摩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同时,大力开发网络资源,为了配合教学,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选配与之相关的音乐和视频短片,有效提高学生诵读学习的兴趣,降低经典诵读的难度和枯燥性。例如,利用央视《百家讲坛》《诗词大会》栏目中的相关视频作为文化知识的补充。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快捷地获取经典诗文材料,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申请微博账号,用短小精悍的经典词句进行每日点滴,就某一专题发布推荐诵读书目、诵读指导,及时倾听学者、名家的言论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交流的同时,为防止学生走向沉迷网络的歧途,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控制。
(四)培养诵读兴趣,建立大语文观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经典诗文的欲望和热情,在“知之”的基础上,认识到经典诵读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不断向学生阐释诵读对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积蓄的重要作用,并及时提供优秀的传统经典诗文材料,运用“以作品带动作家”或“以作家带动作品”的经典诵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同一类风格的作品或某个作家感兴趣,进而不断扩大涉猎面,还可以结合历史名人的实例或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充分利用模范、榜样的作用,让学生从榜样的身上不断获取知识经验,激发起学生对诵读的热爱。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经典诗文激发、培养学生在遭遇厄运和挫折时仍奋斗不息的精神。
应注意的是,仅仅依靠课堂上知识的获取和内化是不够的,教师应开展外延活动,开放学生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诵读和其他语文活动,让经典诵读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之中。例如,结合自己的爱好,将自己的诵读练习制成录音上传至博客、QQ空间、微信朋友圈,或写成书法作品进行展示,或将其配以乐谱进行演唱,或搜集相關资料撰写论文并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或开展诵读接龙、古诗词配、编曲和经典改编剧表演等娱乐性活动,或举办一些讲演、讲座和比赛。
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既需要结合新时代教育的新进步、新需要,将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又需要在教学策略上敢于尝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将经典诗文教学与高校语文教育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出经典诗文厚积薄发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钟冈萍.诵读经典之美,点亮精神世界[J].江西教育,2018(21)
[2]阿玉孜曼.诵好中华经典诗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巴州图书馆开展“书香巴州·经典诵读”品牌活动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4)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