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2018年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这为本科高校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设立了标准。
当前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遭受诟病,部分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对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不是非常在意,在对待学业方面,许多大学生更是高度认同“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观念,教与学双方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教学质量谈何提升。在考试前,还会有不少教师给学生“划重点”,而学生也心知肚明,反而认为这是“好教师”的标准。而在学校层面,很多高校往往会在毕业前夕为那些挂科、学分不够的学生安排考试要求非常低的“清考”,好让绝大部分学生“顺利”毕业。这些都严重降低了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本科高校应严抓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师生态度等方面严格规范。
首先,要求和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通知》明确要求“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目前高校教师在科研导向的驱动下,对本科教学不够重视,在备课、上课、创新教学方法、學生实践、评价多元化等环节不愿付出太多精力,加上许多高校都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在科研上,教师们处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就忽略了教学。对此,高校应制订相应的规范,要求专任教师积极投入一线的教学,如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对于年轻教师,则规定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等等。在教师评价方面,则按照《通知》要求,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其次,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目前本科教学中充斥了不少“水课”,老师不愿教,学生也不愿学,对此,高校应积极打造“金课”,对于“水课”则坚决淘汰,严守课程教学的质量。高校可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精品课程,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探索如何打造“金课”。教师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课程的考核难度和实践难度,多采用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严格要求课堂纪律,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再次,提升教学过程管理的质量。在课程考核方面,大多数本科教师倾向于采用终结性考核,即期末以试卷或灵活考查的形式检验学生的成果,如果加入过程性考核,则要求教师必须加大对考核设计和实施的投入精力,因此很多教师并不愿意过多地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此,高校要认真查找教师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薄弱环节,制订课程管理的规范,督促一线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管理,改进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对待学生反映的较突出的教师教学和管理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切实把教学纳入全过程质量管理。
最后,对考试严格要求。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有18名学生因为学分未达到毕业标准,本科学历被降为专科学历,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谓本科教育对考试严格要求的一个积极信号。尤其是目前很多高校还存在“清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达不到毕业要求的毕业生的纵容,在有“清考”保底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对自身放松了要求,严重影响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对此,《通知》明确了要求取缔“清考”制度。另外,专任教师也应该严格对待考试出题,不应为保“及格率”而刻意降低试题难度,学校则应想方设法杜绝考前“划重点”的教学行为。
总之,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已经迫在眉睫,本科高校要在未来的发展中高度重视提升教学质量,激励师生积极投入教学,打造“金课”,提升教学过程管理的质量,对考试严格要求,最终的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