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沈 亮
对于中国现下教育,学生对学习秉承的态度各不相同,不少学生存在偏科或是厌学的现象。作为高中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本文将浅要谈谈核心素养的定义,随即简要分析在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六个方面,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的学习一般都比较抽象难懂,有些学生虽然能够解答一些数学题目,但是对数学的学习方法缺少经验和总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不高,需要及时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总结出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很多学生都表明能听懂老师讲的每一道题,数学公式也背了好几遍,但一到考场,看着熟悉的题型,只能呆坐,无从动笔。其原因有三:一是缺少实战,缺少课堂外的练习。二是缺乏耐心将错误归结于粗心。三是随着电子设备在学习上的应用,学生借从网上查找信息为名,实则为翻阅与教学无关的娱乐新闻。过多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这三点都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建立。若能将二者合二为一,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好数学的重要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那么在数学核心素养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便又成了一大瓶颈,其中便需要为师者的引导。
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以高中数学概率计算为例,最为常见的一个案例便是抽签问题,关于先抽后抽抽中的概率相等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比如说三个学生不放回抽签,有学生认为先抽的抽中概率大一些,有学生认为后抽的抽中概率大一些。这是学生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个惯性认知,如果以数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便能分析出其实这三个人抽中的概率是一样的。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考虑先抽的人未抽中的情况。
这个例子很简单,但不少学生都对此抱有疑虑,这是缺少数学思维能力的表现,在计算第二个人抽中的概率时,在学生刚刚接触概率学时,会自然而然地得出这个答案。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在教学之初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看待数学问题,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会发现大部分数学题都是换汤不换药,这就牵涉到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数学建模能力,像数学公式其实就是一种建模。其中还考验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在学生对数学有全局的认识后,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后反复进行练习。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不再以囊括各个知识点为前提,适当选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题型,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总结规律。这样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理解的深度,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一句话莫过于“我真是太粗心了”,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常态。粗心,归根结底,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除了练习之外,还应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教科书的编程其实都遵循着由浅入深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面临学习新知识,便忘记了之前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这也是一大忌。在数学核心素养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决定数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更加发现数学之美。
总而言之,当下社会教育,很多人都在怀疑数学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带给我们的不是计算能力,而是全面看待问题的习惯。就比如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高中是一个人形成独立思维的关键时刻,在数学核心素养下,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老师灌输的教学观念息息相关,重视基础教学,学会举一反三,对知识的巩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