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春市某大型三甲医院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特征分析

2019-10-25 08:08于晓洁冀旭峰许建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病患者骨髓小儿

王 萍,于晓洁,冀旭峰*,许建成*

(1.解放军九六四医院四六一院区 检验科,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检验科)

布鲁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spp)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慢性细菌性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1]。布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大汗,腰背痛及关节痛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养殖业、乳业、肉食加工业及其他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布鲁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2]。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使临床难以与类似疾病相区分。本研究分析了长春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18年布鲁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血培养特征,以期为布鲁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12月经实验室培养分离出布鲁菌而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的54例患者,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经血培养分离出布鲁菌阳性者共54例。

1.2 仪器与试剂

美国BD公司FX40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的培养基及常规生化试剂。

1.3 方法

血培养采集严格按照指南要求,除小儿科只采集一个儿童瓶之外,成人患者均采集2套血培养进行培养;无菌体液如脑脊液、骨髓、关节腔积液均采用血培养瓶增菌培养。将临床送检的标本及时上机进行培养,待血培养仪器提示有细菌生长时,将报阳的血培养瓶及时取出,记录阳性报警时间并观察细菌生长曲线,后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并根据镜检结果选择培养基接种,置于35℃、5%CO2培养箱培养24-48小时,取菌落进行鉴定。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该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54例布鲁菌病患者,年龄最大76岁,最小18个月,见表1。

表1 54例布鲁菌病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2.2 时间与地区分布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差异。入院时间汇总见表2。 54例病例中,来自农村 48例,占88.9%,来自城市 6 例,占11.1%。多数患者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

表2 54例布鲁菌病患者入院时间分布情况

2.3 临床表现

人布鲁氏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与多种疾病相似,54例患者中45例均有发热,其中发热伴关节腰背痛 3例,发热伴咳嗽2例,发热伴腰背痛及睾丸炎1例;关节腰背痛7例,颅内占位 2例。收治的54例布鲁氏菌病患者分布于全院14个科室,其中感染科 32例,骨关节外科及神经外科各4例,脊柱外科、老年病科及小儿呼吸科各2例,小儿风湿免疫科、肝胆胰内科、肝胆胰外科、疼痛科、介入治疗科、泌尿外科、心内科、眼科门诊各1例。

2.4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培养分离的54株布鲁菌,其中49株来自血液标本,3株来自关节腔积液,1株来自脑脊液,1株来自骨髓。除1例24 小时内阳性之外,其余53例均大于2天,报阳时间最长的为5.6天;平均报阳时间3.8天。

2.5 鉴定特征

血培养直接涂片可见散在或成堆出现的革兰阴性细小球杆菌,并呈细沙样排列。分离的54株布鲁氏杆菌均生长缓慢,培养24小时未见细菌生长,培养48小时在血平板上可见圆形半透明、湿润光滑、突起,边缘整齐、不溶血的针尖样小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分离的54株布鲁菌氧化酶试验阳性,触酶试验阳性,快速尿素试验阳性,葡萄糖阳性,还原硝酸盐,吲哚阴性,甲基红阴性,不液化明胶,H2S阴性。

3 讨论

布鲁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容易感染猪、羊、牛等家畜。该菌为细胞内寄生菌,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感染。该病致残率高,且预后较差[3],因此临床要高度警惕,避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文中统计分析的54例布鲁菌病患者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男性患者43 例,女性患者11例,男女比例约为4∶1。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40-60岁组为布鲁菌病发病高峰年龄,是因为青壮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频繁而致感染率较高[4]。该院布鲁菌病患者除成人病例之外,还发现了3例儿童患者,小儿呼吸科2例,小儿风湿科1例。说明布鲁菌感染,儿童发病并不是罕见现象,而且临床表现并不单一,与成人相似。该院小儿呼吸科收治的最小年龄的患儿,仅18个月,以发热咳嗽咳痰就诊,在回顾病例时发现小患儿居住在农村,平素有爱喝生牛乳的习惯,血培养培养出布鲁菌而诊断。而小儿风湿科的患儿,年龄10岁,以多关节疼痛伴发热半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查提示ASO抗体、CRP及血沉升高,临床医生一度考虑风湿热、血液系统疾病,行骨髓穿刺并进行骨髓培养,意外培养出布鲁菌,结合患儿居住疫区有密切接触史而明确布鲁菌病的诊断。Bosilkovski等[5]研究发现, 在133例儿童布鲁菌病患者中,年龄2-14岁,平均年龄9岁,最常见的症状为关节痛和发热,分别占 77.4%和73.7%,这与文中的3例小儿患者病情相符。因此对于儿童患者,特别是来自布鲁菌病高发地区的小儿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接触史,警惕布鲁菌病。本地救治的布鲁菌病,并未从农村广泛流行到城市,与曹敬荣等报道[6]的不一致。

不明原因发热是临床各科室常见的疑难疾病之一,根据国内外所针对病因的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依旧是其主要病因[7-9]。因此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应积极送检微生物培养,以获得明确的病原学结果。布鲁菌进入机体后首先被多形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液到达附近淋巴结,在局部淋巴结内增殖而形成病灶,繁殖到一定数量后便破溃入血,到达人体各器官及骨髓等处,便开始形成新的病灶[10]。因此临床考虑布鲁菌病时,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部位的标本,如血、骨髓、关节腔积液、脑脊液、组织等进行细菌培养。而且有研究认为骨髓培养较血培养的敏感性更高,且不受抗生素的使用影响[11,12]。

文中54株布鲁菌,其中来自血液标本49株,关节腔积液3株,脑脊液1株,骨髓1株,全部由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内增菌获得。与有些文献报道其血培养阳性率很低结论相差较大[13]。本研究中血培养瓶报阳时间最短 0.75天,最长5.6天,平均报阳时间 3.8 天。由于布鲁菌为专性需氧菌,对于报阳时间超过2天且只有需氧瓶阳性的标本,要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培养瓶穿刺进行涂片,细菌浓度低,在涂片染色镜检时要进行仔细查找以防漏检。接种培养24-48小时后查阅血平板,观察是否有典型的菌落,并选取单个菌落进行鉴定。布鲁菌为乙类传染病,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恐怖病原菌[14],因此实验室应严格按照高致病性微生物进行处理,减少此菌对实验室人员的危害。

综上,布鲁菌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化及无特异性的特点,因此对不明原因发热且病程较长的患者,临床医师应拓宽诊疗思路,警惕布鲁菌病,及时送检血液、关节腔积液、骨髓、脑脊液等体液标本行细菌学检查,且与微生物实验室提前做好沟通;而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对布鲁菌的认识,提高布鲁菌的阳性检出率,为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猜你喜欢
病患者骨髓小儿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