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熠
摘 要:绘画基础课程是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培养需要,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与演进,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产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要变革传统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本文就中职院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探究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旨在促进中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方法
绘画基础课程作为中职美术专业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强化与发展奠定基础。绘画基础课程在美术专业能力提升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对专业人才提出新要求,国家对中职院校的大力扶持,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因此革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下现状,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影响力,发挥自身职能的必然选择。
一、中职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在开展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时候,依旧采用原有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原有课程体系中过于强调学生某一方面技能的重要性,原有课程体系针对某一特定岗位设置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注重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基于此种背景下展开的绘画基础课程教学,由于教师的急功近利,对于绘画基础即素描课程开展时,过于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提升,让学生练习大量的石膏像、静物等作品,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忽视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绘画基础课程学习目的不清晰,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难以适应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无法解决在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基于此种方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强化,更难以应用于社会生產实践之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中职院校的发展。造成此种现象的成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师思想固化、学校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以及专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中职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一)重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中职美术专业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程作为其独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知识点的相互沟通与交融,使学生的基础能力到不到强化型应用技能提升的需求。绘画基础课程中静物素描、水彩以及水粉虽然学了很多,然而,在进一步实践操作用运用过程中表现性较差。因此,中职院校应结合此种情况,打破传统教学结构之间的独立性,密切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绘画基础课程乃至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中职院校学生在入校之前,其绘画基础基本为零,在开展绘画基础课程的同时,一般会选择从几何形体以及明暗关系两方面展开,基于此种方式展开的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限制。因此教师可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从透视和形体结构出发,强化学生对物体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思路清晰,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结合项目实际,强化学生能力
中职绘画基础教学的开展,在于强化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而促进学生岗位竞争力的提升。基于中职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际项目为教学背景,展开教学。基于此种方式展开的绘画基础专业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教师以某电影广告海报设计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其展开观察并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海报基于专业性评价,强化学生对结构、黑白灰处理关系、创意等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养成观察,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开展绘画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绘画作品能够给人直观的艺术感受,强化对于人的视觉刺激,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展开绘画基础教学,让学生直观掌握绘画技法,提升学生对绘画的认知,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美术教师需要对中职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提升绘画基础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为中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 柯略. 新时期美术院校本科油画创作课程的教学方法:评《融通合璧——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5):146.
[2] 李佩周. 关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