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创新

2019-10-24 08:55李正昌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创新

摘 要:河南省中药产业经历了早期的家庭经营模式、新中国成立后的专业化工厂模式,到改革开放之后产业大发展期的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现代专业市场模式、现代企业运营模式等。产业发展中,主要依靠资源禀赋和政策推动,模式创新提升内生动力不足。河南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中药产品开发机制、产业组织、产业经营管理、商业流通等方面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中药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77(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3-0051-03

我国中药产业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幼稚期,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政策因素已经不能独自推动中药产业大的发展,依靠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产业内部竞争,调整和创新发展模式是适应未来产业竞争态势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通过对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的考察分析,探寻创新发展模式的思路和方向。

一、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发展

河南省中药生產历史悠久,商代河南中药生产已经萌芽,汉代中期制药生产工具已有较大进步;北宋时期,河南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中药经营机构;明清时期,河南医药商业兴隆,中成药生产随之发展,民间商人开设的中药店堂遍及全省城乡。鉴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中药生产规模小、工具简陋,大多属于传统的前店后场的家庭经营模式,即一家一户的丸、散药店,自行加工、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省医药公司和药材公司于1951年、1957年先后建立。1957年县以上医药商业机构全部建立,国营医药商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郑州、洛阳、禹县、开封等地的私营中药店开始联营办厂,经公私合营,中成药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工厂模式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河南省中药产业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中快速发展,现建有中药制药企业100余家,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企业59家,医药流通企业300余家,中药材经营商户(药行)1 600余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1个,已经形成了一条涵盖种植、初加工、物流、仓储、批发、零售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中药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1]。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中,基于特定的区位、文化背景、资源、市场、产业政策,在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等领域创建了多种产业发展模式。

(一)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是中药材经营中比较流行的模式,这种专业化、集中化的生产能够较好地保证中药材质量。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是在传统的中药材种养户直接到市场销售的市场+农户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南省道地药材产区的西峡、淅川、淮阳、禹州、温县等地,农户种植药材,自行销售。这种模式资源配置灵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各地普遍存在。但缺少规划和组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标准和规范。为了保证药材的品质,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领下,河南省中药材基本实现了基地化生产。大型医药企业在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建立药材生产基地。基地与农户按合同规定方式合作生产药材。一般企业方提供技术和管理指导,包括提供种子等,农户负责种植、采收。农户收获的药材,企业按照合同价格回收。目前全省建有焦作市怀药种植基地、南阳市方城县裕丹参种植基地、南召县辛夷种植基地、西峡县山茱萸基地、唐河栀子种植基地、济源市冬凌草种植基地、许昌市禹州禹南星生产基地、新乡市封丘县金银花种植基地、洛阳市卢氏连翘种植基地、嵩县柴胡种植基地、汝阳杜仲种植基地等30多个中药材生产基地[2]。河南优质中药材历史上就具有较好的声誉,白云山制药、北京同仁堂等外地制药企业纷纷在河南省药材主产区投资建立药材基地。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生产单位消费技术,两者作为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的合作发展模式,就是“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技术融入生产,实现了技术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转化。

河南省中药科研资源丰厚,省内有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药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省内的新乡、济源、许昌、新县、洛阳、焦作等地政府、企业,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地市、企业关于中药产业的合作深入开展,发挥产、学、研优势,相互借力,融合形成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三)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中医药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是指在资源配置上,把中药种植、药材加工、中成药生产、产品销售、中医药文化开发、中医药教育、中医药医疗养生等融合为一体的产业经营模式,是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宛西制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宛西制药”),是一家由老旧小药厂改制建立起来的大型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多年来,弘扬张仲景中医药文化,利用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组建起中成药制药以及旗下张仲景中药材公司、张仲景大药房、张仲景大厨房、张仲景医药物流公司、张仲景养生院,形成了集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工业、健康食品生产、中药医疗及中药养生六大产业为一体的健康产业链。

(四)现代专业市场模式

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中,传统的药材集散市场逐步被现代化专业市场取代。河南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又称“中华药城”)是中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省境内唯一保存至今的国家级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现代化专业市场改变了历史上流传久远的药农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了传统的“集贸市场+零散种植”的产业模式向“企业连基地,药商加农户”的新型生产模式转变,提升了中药产业化水平。现代专业市场模式不仅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更加快了中药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进程。目前,禹州中药材市场知名药企云集,全国各地药商达600多家,市场经营有上千种的中药材。

(五)现代企业运营模式

在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中,河南省成长起一批在全国比较知名的中药企业,如太龙药业、羚锐制药、辅仁药业等。这些企业运用现代生产工艺,通过整合、改制,构建起现代企业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现代企业运营模式。以羚锐制药为例,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集医药研究、生产、销售、保健品开发等为一体的医药企业集团,成功在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拉长产业链条,经过股份制运作,先后参股、控股十余家企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由要素禀赋具有优势的产品带动中药产业整体发展

河南省中药产业是依托自身资源发展起来的。其一,河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中药材的品种数量和储存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辛夷花、连翘、丹参、白芷、桔梗、红花、柴胡、猫爪草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河南省境内中药企业多集中在中药材主产区。其二,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模式中,浸润了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的因素,文化消费成就着“豫药”品牌。以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3]河南省丰厚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弥足珍贵,它既是内容丰富、滋润我们的精神财富,又是可以充分开发的物质财富。

(二)产业链初步形成,但创新力量薄弱,产业发展模式中科技要素不强

2000年,河南省政府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河南省实现中药材种植规范化、饮片加工标准化、中药制药工艺现代化、药品流通现代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牌系列化、产业集群化,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起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但河南省中药产业中大多为传统中药品种,高技术、高附加值、高价格的高端产品不多。中药衍生产品(日用品、化妆品、保健食品、中兽药产品、中药农药产品)开发起步早,但成绩不突出。由于投入不足,衍生产品开发力量薄弱,没有能在全国产生影响力的产品。

(三)以中型中药企业为主,运营规范、成熟、稳健,企业效益良好

河南省以中型制药企业为主,生产组织的复杂程度相对简单,对于市场反应灵敏,能够快速反应、灵活转型。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味地黄丸、月月舒冲剂,太龙制药股份公司的双黄连口服液,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络祛痛膏(骨质增生一贴灵)等产品,已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中成药名优产品,在全国医药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有着较好的声誉和良好的形象。

但大多数企业在生产规模、整体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河南省缺少产值10亿元以上大品种,没有大品牌,制药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水平不高,名牌产品和精品匮乏,龙头企业辐射、拉动能力不足,不能以互補合作方式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的产业整体优势。

(四)中药商业流通模式中很好地利用了区位优势,中药商业发达,在全国具有较高地位,影响极大

河南省位居国家南北、东西交通枢纽要冲,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业可以说条件得天独厚。在国家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中,中原经济区正位于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交会处,物流、人流的聚集效应也日渐凸显。近十几年来,河南物流业飞速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的繁荣兴盛,间接地支持了河南中药商业的发展。河南省有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了能够及时反应市场变化的中药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现代化的中药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完善。

三、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一)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中药产品开发机制模式创新

河南省中药产业运用较广的产学研模式,是比较流行的产品开发模式。但这一模式在后来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高校和科研机构关注的是成果的数量、质量对于单位声誉的影响,而企业的关注点在项目的创新能否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产学研合作在初期容易达成一致,但双方在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合作往往虎头蛇尾,难以深入和持久。

解决产学研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引入“政”和“用”的元素。首先发挥政府的作用,争取融资、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便利,协调产学研各方利益,以政策促进产学研更广泛的合作。

将“用”引入产学研结合体系,把“用”视为技术创新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产学研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性举措。产学研结合关注的中心是生产方的意愿,受企业能力的限制,虽然想满足市场的需要,但很难通过技术主导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产学研用结合,把买方因素拉进来,让市场的力量直接发挥作用,才更有利于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可以看出,“产学研用结合”替代“产学研结合”,这不仅仅是在“产学研结合”上添加了一个“用”字,更是一种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工程与系统合作。

(二)以兼顾各方利益,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为目标,促进中药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

目前中药农业组织模式主要有市场+农户模式、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药材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但是中药材产业中各组织之间利益纠葛问题还很突出。现代中药农业产业化组织是一个新型事物,如何构建发展模式,需要有一个多方探索的过程。

现代中药农业是中药产业现代化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构建起与其运行相适应的规则和环境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一,符合当地的区域性特点和发展特性,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中药产业组织如药农、药企、研究开发机构等,在中药材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目标模式要在药农、药企、研究开发机构相互借助对方优势、共享收益的原则下实施。第三,以质量就是生命的精神,全力保证生产的中药材质量。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药农、药企、研究开发机构有效合作,实施GAP基地生产运作。第四,中药材的种植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种植方式、生长的自然环境、种苗管理、采收到初加工等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进行有效的中药材产业相关技术的研究、形成成果的推广机制是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重要内容。第五,中药对于土地有特殊的依赖,不同的地域产品功效存在差异,也就是说,中药材质量的维护需要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中药材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遵守中药材产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以塑造品牌为手段,借助信息化工具,促进中药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市场看好药,经济看大药。”好药靠技术,大药靠品牌。打造“豫药体系”,创建“豫药知名品牌”是河南省中医药界多年努力的方向,多次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实施“豫药”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为驱动力让河南省中药资源优势变为竞争优势,以管理创新为手段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药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提升河南省中药产业整体质量,实现河南省中医药界多年来努力要把中药产业做强做大的愿望,把中药产业做成为河南新的支柱产业。

(四)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为手段,促进中药商业流通模式创新

物流是产业链的一部分,实现的是从产业链源头到终端消费者的快捷、准确的配送服务。现代医药物流的兴起是对传统中药产业链结构的变革。在传统的医药商业体系中,医药流通受地方行政体系、批发体系的约束,企业很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现代医药物流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专业化的采购和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以产业联系为内容、以经济人为纽带、以集约配送为特点、以电子商务为手段的少环节、高效率的现代流通方式。按照现代物流的模式运作,可以对企业拥有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最大限度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益。完善的先进物流配送体系和先进物流技术将成为主要竞争优势,扩大物流配送功能,争取到更多的上下游客户,能使整个产业链的管理趋于协调有效。

(五)以龙头企业带动,借助河南中药文化优势,促进中药大健康产品发展模式创新

随着全球低碳、绿色环保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药食同源”类大健康产品已经是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在大健康产品开发模式上,可以将中药配方中的治疗功能精准地移植到相关大健康产品上,同时通过品牌联想,让消费者建立起信任度。知名公司通过强大的品牌营销和精细的渠道控制,打造一个受人尊重和信任的产品品牌。企业对部分道地名贵药材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同时通过收购和自主开发药材资源的方式,推出相应的健康保健产品。可以通过对中医药养生文化宣传和品牌的深度挖掘来实现价值回归。在具体产品开发实施的过程中,“品牌”、“渠道”、“药材资源”和“文化”四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是对于不同企业,它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劣势各不相同。中药企业要想发展“药食同源”类大健康产品,最核心的是将文化、品牌、营销和药材资源整合到一个产品上,通过实际效用来占有市场和推广产品。

(六)以生产现代中药和二次开发为内容,促进科技驱动模式创新

创新驱动是中药产业向高效型和节约型转变升级的内在动力。河南省中药产业创新实质就是中药产业科技不断升级优化,主要体现在新药创新和中药二次开发上。中成药二次开发,解决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探寻中药制药技术升级路径,让古老的中药良方老树开新花。二次开发成果能够实现无缝转化,对于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发挥着引领支撑作用。与新药创新相比,利用高新科技进行新药开发和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更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李正昌,等.河南大中药产业发展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66-72.

[2]  于松河,鄒艳.科技创新支撑“豫药”崛起[J].创新科技,2010,(3):8-12.

[3]  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香港“中原文化港澳行”恳谈会上的讲话[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2):6-13.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创新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