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鸡场白羽肉种鸡腿病发生原因的调查与防控

2019-10-24 10:51:18张桂枝李新正靳双星陈旭辉刘先锋
现代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液囊鸡腿种鸡

张桂枝,李新正,靳双星,陈旭辉,刘先锋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省家禽疾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吉尔吉斯斯坦国亚洲之星股份有限公司,楚河托克马克 723000)

亚洲之星农业合作园区是河南贵友实业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区。该园区从2012年开始饲养肉种鸡和商品肉鸡,经过几年饲养,已选育出适合当地生产和市场需求的肉鸡品种罗斯308,目前商品肉鸡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同时在生产性能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该公司饲养的各批肉鸡未因其它疫病造成明显损失,但肉种鸡腿病持续发生,占整个饲养期总死亡数的80%以上,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高度关注。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与亚洲之星农业合作园区合作查找肉种鸡腿病发生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课题组于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历时将近400 d对合作园区饲养的15000套肉种鸡腿疾病发生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调查和分析。根据鸡群总体健康状况、垫料质量、日常管理和疫苗接种等资料,结合饲料成分及患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发现该公司肉鸡腿病持续多发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在后期饲养的几批肉种鸡生产中采用,取得显著效果。

1 肉鸡基本情况及发病特点

该公司肉种鸡育雏舍为地面垫料平养,料盘和料筒饲喂,育雏伞和热风炉供暖。鸡8日龄、5周龄分别接种病毒性关节炎活苗,15周龄接种病毒性关节炎灭活苗,5周龄转至育成舍,采用地面垫料平养,料线饲喂,15周龄转入产蛋舍,采用网上平养和地面垫料平养相结合(两高一低)。种鸡在不同生产阶段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肉种鸡自育成舍转入产蛋舍后开始出现腿病,一直延续到产蛋结束,发病高峰在17~22周龄,发病率达8%~10%。多数由于关节发炎而跛行,采食、饮水困难,最后消瘦衰竭死亡 。

2 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

病鸡首先表现在行走困难,常见一条腿关节肿大,难以跳上棚架或接近料槽、饮水器。发病关节多见跗关节,其次为跖趾关节。患病关节肿胀、增粗,触之有热痛感,按压有波动感。切开肿胀关节有浆液性、脓性及干酪样渗出物,健鞘及滑液囊膜水肿、肥厚。

3 实验室检查

3.1 饲料成分检测与分析

采集肉种鸡各期所用饲料,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饲料检测中心检测饲料中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胆碱、烟酸、尼克酸、生物素、叶酸、钙、磷、锰、锌、铜、硒等含量,其结果符合饲养标准。

3.2 细菌检测

3.2.1 涂片镜检

取发病鸡肿胀关节内容物制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大量的单个、成双或呈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3.2.2 分离培养

取发病初期的肿胀关节内容物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置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平板上长出直径1~3 mm的圆形光滑菌落,初期菌落为乳白色,培养时间稍长变为金黄色。挑取单个菌落制作涂片、染色、油镜观察,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典型的葡萄串状。

3.3 支原体分离

取发病初期病鸡肿胀关节内容物接种到改良Frey固体培养基上,平板用胶布密封,置于37 ℃ 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7 d后未发现中央凸起呈荷包蛋样的典型支原体菌落。

3.4 鸡滑液囊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

对鸡群血清鸡滑液囊支原体(MS)抗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分别于1周龄、5周龄、9周龄、13周龄、17周龄和21周龄,按照1%~2%比例抽取肉种鸡血清,用鸡滑液囊支原体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鸡群不同周龄滑液囊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

从表1可以看出,第5周龄鸡群中开始出现MS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17%,第21周龄MS抗体阳性率达到32.61%。由于该鸡群从未接种MS疫苗,监测结果表明该鸡群感染了MS。

3.5 病毒性关节炎血清抗体监测

对鸡群病毒性关节炎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分别于4周龄、9周龄、17周龄和21周龄,按照1%~2%比例抽取肉种鸡血清,用病毒性关节炎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其抗体,阳性率均为100%,而且鸡群抗体均匀度一致,说明病毒性关节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好,对鸡群有保护作用,未感染野毒。

4 诊断和病因分析

根据发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从饲料成分、实验室诊断及从饲养设备和饲养管理等方面查找原因,认为该公司肉种鸡持续发生腿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外伤导致葡萄球菌感染

葡萄球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亦是皮肤和黏膜的正常菌群之一,该菌对各种因素的抵抗力较强,皮肤和黏膜的创伤是引发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主要感染途径[1]。

4.1.1 网架质量不好导致腿部损伤

网架材料和质量是影响肉种鸡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公司15周龄前采用地面垫料平养,未见到腿病发生。16周龄转群,采用两高一低饲养方式,网架采用木条编成栅状板块铺设。木条板年久失修,有些板条上面出现裂痕和毛刺,整个棚架凹凸不平,极易导致肉种鸡腿部扎伤或扭伤。木板条宽度不一、厚度不均、间距不一,有的地方缝隙过大,鸡在活动过程中,腿或脚容易陷入缝隙内,易被夹伤甚至骨折。

4.1.2 转群和免疫接种抓鸡不当引起腿部损伤

转群和免疫接种工作量较大。工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抓鸡动作鲁莽粗暴,导致鸡只腿部受伤或骨折。外伤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易导致葡萄球菌感染。

4.1.3 饲养密度过大采食位置不足

该公司肉种鸡从育成舍转入产蛋舍后,饲养密度为6.1只/m2。正常情况下罗斯308肉种鸡采用两高一低饲养方式,饲养密度一般不超过5.0只/m2。肉种鸡本身体型较大,饲养密度大,鸡只运动空间减少,运动量受限,以及垫料质量恶化较快,导致细菌和支原体孳生繁殖,鸡容易患上腿部疾病;另外肉种鸡在产蛋前为了防止体重过大,往往采用限制饲喂的方法,若密度过大在投料时不可避免地发生抢占料位及横跨料线的情况,增加腿部损伤几率。

4.2 应激因素诱发MS和葡萄球菌感染

惊群、调群、分群、免疫、限饲和环境突变等应激因素,导致鸡体抵抗力降低,增加鸡群支原体和葡萄球菌感染几率。

4.3 生物安全防控制度不健全增加发病率

鸡滑液囊支原体和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程度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昼夜温差变化大、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饲养密度过高和湿度大等,都可增加发病率。

5 防控方案与效果

5.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鸡场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管理,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限制饲喂措施,严格控制种鸡的体重。

5.2 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鸡舍,增加批间间隔,空舍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清扫和冲洗一定要干净彻底,不留死角,然后采用2~3种不同种类的消毒药进行2~3次喷洒消毒,再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

5.3 做好鸡舍卫生和带鸡消毒工作

每天打扫鸡舍地面卫生,两天打扫一次产蛋箱、隔栏、墙壁等处的灰尘及蜘蛛网,每两天进行一次带鸡消毒。每周消毒一次水线和饮水。每天在不影响鸡群饮水的情况下关闭水线一定时间减少网床潮湿。

5.4 加强人员和物资管理

严格执行《生产场区卫生防疫制度》与《入场消毒作业制度》。

5.5 防止外伤

保持鸡舍垫料干燥、清洁、松软,厚度应为5~10 cm,且无杂物,并要经常翻动、及时更换,防止细菌孳生。修正现有棚架,栅条宽度、厚度和间距一致,栅条打磨光滑,棚架上不能有钉头。用20%石灰乳刷洗棚架,起到消毒和润滑的双重作用。产蛋箱要打磨光滑。在称重、免疫和转群抓鸡时动作要轻缓,轻拿、轻放,双手抓鸡,一次只抓一只鸡,减少对鸡腿部损伤。

5.6 疫苗接种操作要规范

接种疫苗所用注射器要严格消毒。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当,注射部位很容易引起葡萄菌感染。注射器针头勤换,一般每30只鸡更换一支消毒针头。

5.7 挑出受伤鸡只,及早隔离病鸡

及时挑出受伤的鸡只,防止葡萄球菌感染。病鸡应及早隔离治疗或淘汰,控制病原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5.8 做好鸡滑液囊支原体免疫接种工作

MS感染的鸡多呈阴性,一旦感染很难根除,若与大肠杆菌、新城疫混合感染会对鸡群造成很大的伤害[2]。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既能通过健康鸡与感染鸡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水平传播,也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感染初期经卵传播率较高。

通过点眼途径接种MS活疫苗,持续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降低支原体野毒感染风险[3]。配合生物安全措施对MS的防控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通过注射MS灭活疫苗产生体液免疫,灭活苗产生的抗体尽管不能阻止野毒感染,但可减少支原体经蛋垂直传播的几率[3],避免雏鸡早期感染。

5.9 加强药物防治

MS一旦感染,感染鸡终生带菌,使用抗菌药物也不能彻底清除,非常顽固[3]。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MS的感染,泰万菌素、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等对MS较敏感[4]。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扩散。

5.10 制定种鸡群MS监测计划

根据监测计划采集不同日龄鸡只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MS血清学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及早处理,避免病原扩大化。监测周龄分别为1、4、7、9、11、16、19、22、26、30、34、38、42、46、50、55和60周龄,若监测到抗体转阳或免疫后的异常阳性,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

通过以上措施,该公司肉种鸡腿部疾病发生率由原来的8%~10%降低到2.3%,死亡率降低了3.1%,种蛋受精率提高了2.3%,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6 结论

肉种鸡腿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常见问题之一,引起肉种鸡腿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管理因素、营养因素和传染性因素等[5]。因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关节炎和滑液囊炎最为常见,已成为最难解决和危害最大疾病之一[6]。

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已遍及全球[7-8],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控制其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用药物只能控制感染而不能彻底根除。在诊断肉种鸡腿病时,应根据鸡群的总体健康状况、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等背景资料,结合饲料成分及患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液囊鸡腿种鸡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今天午饭吃“大鸡腿”
乱世奇商(下)
吃啥补啥
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的超声诊断
种鸡防疫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