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真,刘庆华,张桂枝,陈旭辉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450046;2.吉尔吉斯斯坦国亚洲之星农业发展公司 楚河托克马克,723000)
吉尔吉斯斯坦处于一带一路腹地,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全年气候干燥,主产业为农牧业,如,牛、羊。玉米、小麦等初始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豆粕、矿物质原料与饲料添加剂等工业加工品主要依赖进口,价格较高。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是河南贵友实业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河州楚河开发建设的农业产业合作区,合作区内建有商品肉鸡养殖场。该合作区饲养的肉仔鸡生长性能与目前我国及世界生产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改善肉仔鸡生产性能,该合作区与中国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联合成立课题组,从改进日粮方案角度,探讨改善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可行性。本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修订前后肉鸡日粮方案的生产性能,为进一步完善其方案提供参考。
试验动物分组与设计
试验肉仔鸡由亚洲之星股份有限公司孵化场提供。将同一批孵化出雏的1日龄罗斯308肉雏鸡10000只,随机分入两栋舍饲养,每栋舍内5000只,公母混养。每栋鸡舍隔离为10个小区,每个小区500只,为一个重复。按照对等原则,每栋鸡舍和每个小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试验基地的原有日粮方案和修订后的新日粮方案饲喂。试验分为0~18 d、19~30 d与31~42 d三个阶段,试验周期42 d。
表1 试验日粮组成与主要养分含量(风干基础)
注:1为每千克日粮提供铜10 mg、铁120 mg、锌120 mg、锰120 mg、碘0.7 mg、硒 0.32 mg;2为每千克日粮提供VA 12 000 IU、VD32500 IU、VE 35 mg、VK32 mg、VB13mg、VB215 mg、VB65 mg、VB120.1 mg、烟酸 50 mg、泛酸 15 mg、叶酸 1.2 mg、生物素 0.25 mg
对照组与试验组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见表1,依照表1的原料组成,参照GB/T 5916要求,加工成粉状饲料。
两栋舍均采用地面垫料(稻壳)饲养,舍内温度、湿度与光照控制方案及消毒、免疫程序均按常规方案进行。
1.4.1 饲料营养成分
饲料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钙(Ca)和磷(P)含量分别参照GB/T 6435、GB/T 6432、GB/T 6436和GB/T 6437测定,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参照GB/T 18246测定。饲料代谢能与有效磷参考熊本海等[1]提供的原料数据的计算值。
1.4.2 生长性能
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鸡只的死亡和淘汰数量以及饲料用量,分别在试验的第1、19、31和43天早晨对各组鸡只重复称重,计算0~18 d、19~30 d、31~42 d和1~42 d肉鸡的期末平均体质量、各饲养阶段及全程的体增质量、料重比和单位体增质量成本。
1.4.3 全净膛率
肉仔鸡42日龄,每个组随机选取20只鸡(每个重复2只),称活重;放血宰杀后脱羽、去头、颈、爪和全部内脏再称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计算为全净膛重占活重的百分数。
每个重复作为一个试验单元测定生产性能指标。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定标准。
基于肉鸡理想蛋白质模式[5-8]主要以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的量来表达,比较日粮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根据表1中的饲料原料组成及其实际测定的氨基酸含量,参照熊本海等[1]提供的原料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的消化率数据,计算肉鸡日粮方案修订前后的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表2)。由表2可见,修改后的前、中、后期日粮的标准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含量较修改前分别提高4.97%、21.05%及12.80%,5.48%、14.84%和10.76%,3.50%、8.13%及6.12%,其变化幅度较表1中对应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存在差异,说明用标准回肠氨基酸表达饲料中的氨基酸含量更为精确。因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适宜性与日粮代谢能密切相关,表2将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表达为单位代谢能基础。前、中期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超过Bake[5]标准量,后期则低于Bake[5]标准量。将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含量视作100%,对照组各阶段日粮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蛋氨酸水平均低于Bake[5]提出的标准量,而试验组日粮则可满足要求。对照组与试验组日粮的标准回肠可消化苏氨酸水平均低于Bake[5]提出的标准量,但能达到Wecke和Liebert[7]的要求。
表2 肉鸡日粮方案修订前后的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比较
表3显示了对照组和试验组肉鸡不同日龄的平均体质量。由表3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肉鸡初生重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三个饲养阶段的期末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不同日龄肉鸡的平均体质量 g
注:同一列数字后面右上肩标英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4 日粮方案对各阶段肉鸡的体增质量、料重比及单位增重成本的影响
注:同指标同列数字后面右上肩标英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4列出了不同日粮方案对各阶段肉鸡的体增质量、料重比及单位增重成本的影响。由表4可知,试验组肉鸡三个饲养阶段及全程的体增质量、料重比及单位增重成本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增质量的每个重复间的标准差相对较小,说明生长的均匀度较好。
由表5可知,试验组肉鸡全净膛率较对照组提高2.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
表5 不同日粮方案对肉鸡全净膛率的影响
黄向阳[9]按照三阶段日粮方案饲养白羽肉鸡,每个阶段均为14 d,进行42 d饲养试验。42 d肉鸡体重和全程料重比均优于本试验组。将其日粮方案与本试验组日粮方案相比较发现三个阶段日粮赖氨酸水平(1.060、0.898和0.793 g/MJ ME)高于本试验组(1.026、0.877和0.743 g/MJ ME),且均超过Bake[5]建议的赖氨酸水平。说明在Bake[5]建议的赖氨酸水平上,进一步提高赖氨酸含量,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肉仔鸡品种的改良,生长潜力提高,与赖氨酸需要量提高有关[6]。日粮赖氨酸含量视作100%,比较日粮蛋氨酸、(蛋氨酸+胱氨酸)与苏氨酸占赖氨酸的百分比发现,黄向阳[9]的三阶段日粮比值分别为39.3%、63.7%和64.4%、39.0%、64.4%和64.4%以及39.6%、65.1%和66.0%;本试验组日粮的对应值分别为41.0%、68.5%和64.1%、40.9%、70.0%和69.1%以及41.1%、71.4%和70.5%。(蛋氨酸+胱氨酸)与苏氨酸占赖氨酸的百分比均低于Bake[5]建议量。试验数据表明,理想蛋白质模式中胱氨酸和苏氨酸量可能比Bake[5]建议量低。Wecke和Liebert[7]研究结果支持了苏氨酸比Bake[5]建议量低的推论。因此,进一步研究白羽肉鸡理想蛋白质模式,以便更准确地指导生产。
营养水平对肉鸡全净膛率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黄向阳[9]、Saki等[10]、Nahashon等[11]和张辉华等[12]的研究表明,改变营养水平,提高了肉鸡的全净膛率,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张洁等[13]与曹赞[14]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营养水平,不能显著提高全净膛率,其原因可能与营养水平改变的梯度及叠加效应有关。本试验除能量、蛋白质不同外,各种氨基酸和钙磷等营养水平不同,对肉鸡全净膛率的影响远比单独能量、蛋白质及两者互作效应大。
试验结果表明,修订后的日粮方案,提高了三个饲养阶段肉鸡的期末体质量(P< 0.05);改善了三个饲养阶段及全程的体增质量、料重比及单位增重成本(P< 0.05);提高42 d肉鸡全净膛率(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