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华
【内容摘要】本文从讲故事、设置悬念、开展竞赛、扮演角色和品词赏句五个方面阐释了如何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书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自觉主动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故事法 悬念法 竞赛法 角色法 欣赏法
兴趣,是指人对某个事物产生爱好或关切的情感。学习兴趣,是指人对学习产生的热情、兴致、爱好等情感。要学好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强大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因为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学习热情,激活人的思维活动,激励人不断地探究问题。所以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就会越努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语文学习如此,阅读教学亦如此,因为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要在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逼迫讀”为“自觉读”。
一、故事法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采取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教《称象》一课时,我首先把这一课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要求他们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教师和家长听,这时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为了能把故事讲好,同学们便急忙打开课本读起课文来,有的同学甚至主动记忆课文内容,将阅读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再如上语文阅读课时,我从《安徒生童话》中挑选了部分故事讲给他们听,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我故意停下来不讲,接着乘势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争相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劲头十足。通过检查,阅读的效果明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都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回答,甚至通过自己阅读,还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更加深刻的问题。
二、悬念法
小学生喜欢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什么都想急于知道结果,这是他们共有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在课余时间,我常把学生召开在一起,给他们读一些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课外读物,特别是利用文学名著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巧妙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引导学生读《西游记》时,当我读到孙悟空被小雷音妖怪收进金饶这一情节时,便戛然而止,此刻学生们非常想知道孙悟空后来怎么样了,在这种非常迫切的心情之下,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阅读来寻找答案,学生读书时兴致高昂,态度积极。在这种自觉求知的心态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竞赛法
每个人都有上进心,参与竞争能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寻求、探索知识。因此,我常常在班里组织一些读书竞赛活动,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通过活动,认识自己、肯定自我,并从中尝到读书功的乐趣。在一次“看谁读的好书多”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在一月内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读一些有意义的书,且读完后记下书名并能说出主要内容。一个月后,当我检查时,最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读了5本书。根据同学们汇报的读书情况,我把一些内容设计成竞赛试题,以开卷形式进行竞赛,竞赛时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查阅资料,老师巡回参与讨论和资料查阅,对他们争执的问题给予适时指导,即使是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我也对他们这种能大胆提出不同见解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
四、角色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会学有所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但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他们往往会失去读书的兴趣,为了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角色换位”,我选择一本书,让学生课余时间去读,过一段时间后,让学生针对内容提问题老师来回答。学生们为了尽可能“难”住老师,便从多方面寻找问题,在寻找问题中不断激励他们广泛阅读书籍。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将课文或文学名著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当好演员,演好角色。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分小组让学生扮演“五壮士”。同学们为了演好角色,事先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演练,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有一些同学为了演好角色,还专门在网上观看了《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当同学们分组表演时,他们已对课文内容熟记于心,表演现场深深吸引了全班同学,达到了最佳阅读效果。
五、欣赏法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课课文及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都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果能引导他们去认真阅读欣赏,并能从中体会出句子及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含意,他们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在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我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打扮”和 “穿”两词的意思,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也就懂得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多么亲切而优美的语句啊?在同学们发出啧啧赞叹之后,我告诉同学们,像这样优美的语句,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再找出一些优美的语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优美语句进行了品赏,切实达到了预期阅读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