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散文的教学

2019-10-23 14:10夏秀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庄子散文内容

夏秀娟

【内容摘要】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的散文风格对中国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了解庄子散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等三方面对如何进行庄子散文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庄子 散文 思想 内容

庄子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因其在文学史以及哲学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高,庄子的散文风格和哲学思想对中国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庄子散文中的许多成语现在依然普遍使用,如“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螳臂挡车”、“游刃有余”、“鹏程万里”等,大家都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因此,庄子散文的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

庄子的基本思想是退隐山林自我保全的避世思想,这是教人处世避免祸患的方法。庄子提出任道德而浮游,空虚自处的处世之道,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激烈,哲人既然对社会不能有所改造,不得已情况下只有退而求自保之道。庄子的处世精神,在求超脱,但形骸是与生俱来,没有办法弃之不顾,所以只有求精神的自由而已。因此主张心斋、坐忘,除去一切主观的思虑和欲望。一方面乘道德而浮游,逍遥自在;一方面无心应物,随变所适。

庄子与人相处,既不欲居前,亦不欲处后,所以他说“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但“材与不材之间”,只是近乎道还不是真正的道,还是陷在有用与无用的系累,无法超脱,只有与道德化合而逍遥物外,不被用与不用限制住,超越祸福,就不会受到物累。

这种保全自己,不与社会发生交涉的退隐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动乱社会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一些人渴望逃离社会,以保全自己,避免遭受祸害。庄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自由而高昂的境界,保全自我对自己有大用的前提是对社会人群没有用处,用与不用之间造成冲突,社会价值和自我存在间产生了矛盾,追求自我高超的自由,势必与现存的社会价值相冲突。庄子的处世思想一方面是不满现实,反对束缚,要求自由,一方面又要与当时社会相安而不至于对立。总体来说庄子处世思想着眼点在保存个人而不为社会服务。

二、了解庄子散文的基本内容

《养生主》是庄子散文的重要篇目,里面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全生,可以尽天年。”意思是说,人就要像一片孤叶,漂浮在无边的海面上,随波上下移动,顺其所之。因为孤叶的外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自始至终都归于无用,也就是说对社会人群没有用处,却可以自我保全,这样对自己就是有大用,所以庄子的处世精神是以“无心无用而归于隐”。

要保全生命,以尽天年,最高的境界是“乘道德而浮游”,庄子告诫弟子“其为道德之乡乎”。庄子所谓的道德不是一般的道德观念,而是符合他所谓“自然之道”的修养,乘道德而浮游的人,能够保持心地明净,思想感情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追求逍遥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根本,达到这样境界,就能与天地混同一体,遨游在绝对的自由之中。但要做到这点,必须摆脱外在世界的束缚,不但自己不能参与到名利的争夺之中,而且还必须对外在世界毫无用处,这样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和侵害。

庄子散文另一重要篇目《齊物论》里说:得道者南郭子綦像一块枯木头那样地坐着,颜成子游问他如何做到,他回答:“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做到“吾丧我”以后就达到天籁境界,也就符合了自然。明确的说,就是基于崇尚自然的观点,必然反对束缚而要求自由,但真正的崇尚自然,必须忘掉个人而跟自然融为一体,个人既然已经被忘掉,就不存在受到束缚的问题,因此就得到绝对的自由。

要达到“吾丧我”的境界很不容易,庄子进一步在《人间世》里提出“心斋”的具体办法,也就是停止五官的作用,进而停止思维,使心处于虚空的状况。《人间世》里记载颜回在得到心斋的秘诀后,就感到“未始有回也”——颜回这个人本来是不存在的,跟南郭子綦一样的“吾丧我”了。但要时时达到心斋的境界也很不容易,保护自己,免于痛苦,绝不是要人积极的去防卫自己,而是消极的使别人不来摧残自己。

三、了解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史学家钱穆先生论庄子时曾说:“儒家道家,乃中国思想史里的两大主流。儒家宗孔孟,道家尊老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书,两千年来,为中国知识阶级人人所必读。”在身处乱世,社会动荡不安,生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庄子选择了退隐无用以求自保,这种避世的思想恰与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积极入世思想相反,除了随波逐流与一般大众浮沉之外,避世、入世成为历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两条路。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是庄子一直强调的,惠施的大葫芦或栎社树都是强调无用的好处,但山木篇里雁却因无用被宰了,因此无用不一定全是福,有时候甚至会带来灾祸,这是用与无用之间的吊诡,庄子进一步提出折中办法——“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但这样仍不能免于灾祸,只有“乘道德而浮游”,超越用与不用,去除掉一切主观我的思虑和欲望,才能逍遥自在,随变所适,如禅宗六祖惠能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庄子处世哲学在以儒家为主体思想中国社会,在既有的社会价值观念中,为我们打开另一扇思考方向的窗,提供另一种价值选择。因此我们在衡量事务时不能固定在单一的标准,转个弯换个角度去看事情,会有不同的发现,甚至会有更精彩的天地。

庄子散文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学生对庄子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重点篇目有所了解,以便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庄子散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主要内容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