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斌
【摘 要】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辅助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单一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浮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对照组的54.84%(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晕针、血肿或者烫伤等不良反应。结论:浮针疗法辅助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温针灸;浮针疗法;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3-0136-03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风寒、慢性劳损等因素损伤腰背部肌筋膜、肌组织,而产生的一种病变,多表现为腰背部僵硬、酸胀痛。该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本病的临床治疗手段较多,如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中医针灸疗法,均有一定临床效果。研究表明,温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2]。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针灸的物理方法。为进一步观察更加优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笔者采用浮针联合温针灸辅助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与单一行温针灸治疗对比,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对象选取62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针灸康复科就诊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年龄34.22~50.86岁,病程1.79~4.45年,观察组年龄33.38~52.92岁,病程1.58~4.40年,两组性别、职业、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自愿签字知情同意书;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提及腰背肌筋膜的诊断标准:有慢性劳损、受风寒等病史,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多发;腰背部僵硬,可触及压痛点,颈肩部酸胀;症状可因天气、劳累等因素而加重;常规X片可无异常。
1.3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不良者;②合并感染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4 方法 ①对照组:行单一温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暴露患处。取委中穴,直刺15~20mm;双肾俞穴,直刺14mm;双大肠俞穴,直刺16mm;阿是穴,直刺15mm;华佗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20~25mm。常规消毒后,取长30~40mm,直径为0.23~0.35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苏械注准20162270970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100支/盒,0.25mm×40mm(1.5寸)][2],进针行指切法,后行平补平泻提插捻转法,使针下得气。于阿是穴、双大肠俞穴、双肾俞穴针柄上套一段3cm艾条。点燃艾条,燃尽去灰烬,灸两轮后取针。1次/日,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浮针治疗。浮针(生产批号20150602,南京派福公司生产,100支/盒,M号,50mm)借助专用浮针进针器。患者体位同前。常规消毒后,取0.25mm×35mm无菌针,针体与皮肤呈20°~30°角,借助浮针进针器刺入皮肤,使针体入皮下,沿皮下向压痛点进针2~3mm,至软管入皮下;针芯没入软套管,以拇指为中心,行扫撒运动,患者疼痛减轻后,抽出针芯,嘱患者行弯腰、直腰运动,3~4min后插入针芯,行上述运动。选1进针处,抽出针芯,留置软套管,6~9h后取针。1次/2d,连续治疗8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3]。0分为无痛觉;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记录患者VAS评分以及总有效率。
1.6 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4]判定。治愈:疼痛等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无不适感;显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70%以上,局部稍有不适;好转:疼痛症状得到改善,存在部分阳性体征;无效: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对照组的54.84%(P<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晕针、血肿或者烫伤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常指腰背部筋膜等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病变,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腰痛”等范畴[5]。临床上,治疗该病多采用针灸、理疗、膏药、推拿、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保守方法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6-7]。为进一步探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尝试采用浮针疗法辅助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随着对腰背肌筋膜炎机理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一种新的方法应运而生。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针灸的物理方法,由符仲华博士于1996年发明[8]。VAS評分,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可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将疼痛程度量化,便于研究和分析。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浮针疗法较单一温针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单一温针疗法进针手法单一,缓解疼痛效果较差。而浮针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中神经反射原理,通过浮针以及进针手法,配合患者适度腰背部运动,改善局部血液运行与组织代谢。此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消炎止痛,可有效减轻炎症渗出,消除组织水肿,缓解症状,以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即VAS评分降低。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浮针疗法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现代研究也进一步证实,浮针疗法可刺激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产生压电效应,通过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在疏松结缔组织中高效传播,开放畅通病变部位细胞的离子通道,可达到舒缓痉挛、僵硬肌肉组织,减少对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缓解疼痛的目的[4][9]。此外,单一温针疗法针刺手法及针刺部位较局限,而浮针疗法以特殊的针刺手法及治疗部位,可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疼痛并有效改善病变部位的状态,以此达到治疗目的。郑泉国等[10]观察了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中长期疗效,表明浮针疗法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晕针、血肿或者烫伤等不良反应。表明浮针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效果优于行单一温针灸治疗该病,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锦文,庞贞兰.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177-179.
[2]彭晓燕,张锦玉,吴家民.温针灸结合平衡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9),178-179.
[3]苏艺, 于世超, 孙永强. 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 5(4):18-2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24(2):F003-F003.
[5]薛威, 王斐, 吴陈欢. 针药结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7,26(6),147-148.
[6]胡熙耀, 穆敬平, 程建明.电热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5):574-576.
[7]周宗波, 陆志夫, 朱华亮.中西医综合方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寒湿瘀阻证的疗效对比分析[J]. 重庆医学, 2017, 46(11):1521-1524.
[8]湛志婧,苏美意,康健.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32(12):2624-2627.
[9]李新伟, 杜嘉, 谭克平. 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评价[J]. 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10):1242-1244.
[10]鄭泉国, 王海, 朱银维. 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长期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 36(2):202-206.
(收稿日期:2019-05-08 编辑: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