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摘 要】 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我们的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层层渗透,俨然已经造就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要求科技与知识、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带来更高效率的课堂感受,从而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那么在历史这样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课堂中,如何与现代化科技共存,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互联网+”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我们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但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往往带来了更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初中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能够为历史课堂带来更多的、无限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也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使用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一、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它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历史就像是记录世界五千年发展变化的日记,它是漫长岁月中事件的积累与沉淀,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绝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就可以承载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得大量的历史学科知识与信息,用来满足初中生对于历史的好奇心,既能够丰富历史教师的学科素养,提高历史教师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与时俱进,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科技往往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它丰富了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的历史课堂带来了更多的体验与成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简单、直接地总结出知识难点,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既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因此,“互联网+”能够让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样,值得广泛应用。
二、借助微课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物,我们开始将课堂的讲述,录制成一段视频,供他人借鉴与使用。同时也可以将某一知识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攻克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在新媒体的平台中都提出了网络公开课,比如网易云,新浪等都聚集了国内外的优秀教学资源,并且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因此,我们可以不用借助课堂中的教师讲述,在课下便可以实现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直观的网络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消化,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是帮助历史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在讲授《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可以借助微课的功能,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的过程,以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当教师讲述完毕之后,可以将提前找寻的“名师讲解”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样地理解重难点知识,从而全面地掌握该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学生将该视频拷贝到自己的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学习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历史知识印象
国家加大了对教育行业的投入,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深化学生历史知识的印象。情境创设的过程,就像是重演历史,将知识的形成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该知识有一定的参与感。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找寻相关的教学资料,经过整理与分析,播放给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画面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高涨的情绪带动大脑的运转,从而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师在讲授《三国鼎立》时,可以在网络上找寻相关的影视资料,如《三国演义》,将魏、蜀、吴之间的历史故事进行快速地播放,既不会占用课堂中过多的时间,也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渲染活跃的课堂氛围。影视资料的播放,让整个课堂笼罩在三国的纷争中,学生也不自觉地投入到历史中,思绪跟着情节的发展而牵动,有利于教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情境的记忆,就是对知识的记忆,是提高学生课上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时代为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为课堂带来更多的体验。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文化作为内涵,科技作为形式,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带来别具一格的初中历史课堂。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峰.利用“互联网+”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7):35.
[2]沈红.融入“互联网+”时代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电脑知識与技术,2017,13(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