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伟
在我国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这不适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新课改理念要求历史课程要积极进行改革,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紧迫性
1.教师授课方式存在问题。
传统历史教学重视知识积淀,对于技巧和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缺乏有效方法的指导,使历史教学理论化严重,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持续走低。
2.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
有些学生不会在课前预习,课后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摄取和消化,对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3.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养是学习能力,这是现代资源管理理论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思维和意识的重要催化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动力,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将学习视为负担,就不会觉得枯燥,进而主动去学习。
教师可以运用课本、板书、多媒体等,让学生动态了解教学内容,甚至可以让学生大胆走上讲台也当一回老师,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轮流上台讲课,讲自己喜欢的内容给同学们听,也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喜爱。
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角色分工。教师应该走下讲台,用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消除戒备,主动与教师交往,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语言表现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可依赖性,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产生对学习的满足感。
当然,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与保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总结得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设计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要在强化旧知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的正向迁移,确定学习目标,顺利将新知识镶嵌和顺承到旧知识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
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抓住问题关键,使他们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最后,要采取多样化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并有参与的热情,进而辅以科学的学习方法,长期训练,刻意纠正,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科内容的自主学习,即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体验和学习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实现自主性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要从历史学习的目的上去引导,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唤起他们后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教师要对具体的知识点有整体印象,教给学生一些历史常识记忆技巧,使学生可以充分借鉴,并进一步提高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化抽象内容为具体内容,促进交流。历史内容并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由诸多信息内容共同构筑成了完整的历史学科组织架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合并、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識体系,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不断探索历史教学方式、规律,将历史内容活化,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