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文教学的审视与思辨

2019-10-23 07:59臧松刚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状物写景景物

臧松刚

写景状物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章体裁之一,尤其在中高年级选编的篇目较多。在关注读写关键能力培养的背景下,这类文本如何教得更有价值、学得更有意义?谨以此文,试谈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把握写景状物文的体式特点

写景状物文是指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一般而言,把介绍名胜古迹或描写自然景象的文章称为写景文;把描写动植物或静态物的文章称为状物文。写景文与状物文都通过描绘优美景物来实现写作意图。不过,二者在描写上又有区别:写景文中的“景”一般由多种“物”组成,作者绘群“物”而成“景”;状物文中的“物”一般为特定之“物”,作者围绕“物”的多个层面进行描写。鉴于写景文与状物文的特殊关系,可将它们作为一个类型的文章加以研读。

1.具有较为明确的交际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文是作者(编者)与学生进行言语交际的媒介。作者(编者)会选择契合学情的方式描绘景物,向学生倾心相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如《燕子》一文以愉悦的感觉、轻柔的语气、清新的语言,用儿童喜欢的、促膝谈心般的节奏描述春天的如画美景,勾勒燕子的活泼可爱。

2.真实表述感知景物的过程

作者从自身的主观情感出发,真实地记录客观自然世界的一景一物,是写景状物文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写景状物文反映的客观世界(景物特征)是真实的,反映的主观世界(内心情感)更是真实的。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作者按照“游踪”,紧紧围绕“声响”“形态”“感受”等方面进行描写,既多角度表现了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特点,又突出了个人主观情感。

3.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写景状物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其一,写景状物过程中,涉及到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地点变化顺序时都需要叙述清楚。其二,写景状物的目的是给读者带来鲜明的视觉感受,使人一看到文章就能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或物象。所以,写景状物的关键在于细致地描绘出“景”与“物”的特殊形象和内在韵味。

4.运用平实简明典雅的语言

写景状物文语言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平实和简明,二是典雅。平实是指要表达出景物真实的形态、色泽、轮廓、动静、变化等;简明是指词句达意、通顺明白、精炼概括;典雅是指语言文字和情感内容达到高度统一并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美感。所以说,写景状物文所绘之景、所状之物具体真实、生动形象,而文章本身也不乏优美的词句。

二、明确写景状物文的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主要指在兑现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及学习“这一类”文章能生成的可迁移周转的规律性东西。

1.丰富学生的知识见闻

写景状物文的内容本身就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道“风景”:能让学生欣赏到迥异的风光,如《黄山奇石》《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文章能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各种自然风光的画面;能培养学生深切的家国情怀,如《日月潭》《拉萨的天空》等文章能让学生对民族、对国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能点亮学生成长的心灵之灯,如《桃花心木》《珍珠鸟》等文章能给人启迪,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

2.滋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写景状物文通过语言文字表现景物的“美”。学生通过潜心会文、披文入境就可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滋养。其一,享受感官之美。自然景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抓住景物形状、色彩、声音、姿态等仔细观察,用心比较,写出特色,是所有作者共同的写作秘密。如《翠鸟》一文,学生只要结合具体语句并调动“眼睛”去“看”或调动“耳朵”去“听”,就能感受到“有声有色”的感官之美。其二,发现情趣之美。写景状物文章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象地再现事物形态与变化过程,同时也传递出作者特有的情趣。如《庐山的云雾》二、三自然段,将本该“静”的姿态写成“动”的感觉,再将本该“动”的变化写出“静”的感觉,完整、准确地表现了庐山云雾的神韵,也传递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独有的情感。其三,体悟意境之美。写景状物文一般会将所写景物置放在一个特别的环境中来写。如《灰椋鸟》一文三次写到林子(刺槐林和竹林),作者把“等候灰椋鸟归林”和“灰椋鸟归林”都置放在“林子”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这样,环境对所写的景物起到背景衬托作用,让读者感受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意境之美。

3.习得观察景物的方法

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尤其是写景状物,离开了准确细致的观察,很难把文章写好。其一,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静态观察指观察事物静止状态下的特点;动态观察指观察事物在运动状态下的特点。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是相对而言的,二者结合,文章才有生趣。如《乡下人家》一文,1~2自然段描写的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3~6自然段描写的是乡下人家各个方面的动态画面。其二,定点观察与动点观察。定点观察指站在固定的位置上观察事物。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作者自上(天空)而下(草地)定點观察,发现草原上的天空与别处的天空不一样——清鲜、明朗;草地远处“一碧千里”,近处有“平地、小丘、羊群”。动点观察指随着人移动的空间顺序(行踪)依次观察各处不同景物,多用于游记的写作。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按照“金华城—罗店—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顺序观察。其三,整体观察与局部观察。整体观察指观察景物的整体全貌和总体特征;局部观察指观察景物的局部细处特点。二者结合,感受逐步深入,也就容易全面表现景物的特征。如《广玉兰》一文第二节侧重整体观察,突出了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第三节侧重局部观察,特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不同形态。

4.作为语文学习的例文

从选文功能的角度看,可以把写景状物文当作“例文”来教,常见的有三种情形。其一,当作学习阅读的例子。写景状物文的阅读方法可以有很多,诵读想象、朗读介绍、默读批注、浏览提取……教学时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及单元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如《燕子》和《荷花》两篇文章就可以围绕“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语句的表情达意效果”这一阅读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其二,当作学习语文知识的例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支撑。语文知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在内的客体知识;一类指包括读法、写法、听法、说法与学法等在内的操作知识。语文课堂,学生主要通过学习操作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但是操作知识必须建立在对客体知识有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桂林山水》一文二、三自然段以相同的段式分别描写桂林的“水”与“山”。教学这两段,要把学习对比、博喻、排比等三种修辞知识,分号作用与这篇文章教学重难点直接关联起来才能达成目标。其三,当作学习写作的例子。以课文为“范型”, 着眼于课文内容、写法、语言而设计迁移写作的实践。一般来说,三个学段可以各有侧重:第一学段着重句式仿写,能写意思清楚完整的短句和内容连贯生动的长句;第二学段着重段式迁移,能有规律、有条理地安排段的内容;第三学段着重章法迁移,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谋篇构段的方法。

三、精选写景状物文的教学内容

基于写景状物文的体式特点和教学价值,可从以下几个层面选择教学内容。

1.品读作者的立意

教学写景状物文,教师要善于站在作者立意的高度引导学生品读并与作者精神产生共鸣。写景状物文的立意,不外乎三种类型。其一,触景生情型。描写喜爱的景物,传递自己的情感,是写景状物文最基本的表现类型。如《三亚落日》开篇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点题,传递出作者对“三亚落日”的主观感受。教学时就可以紧紧围绕“诗意”这个总引擎组织引导学生品读。其二,借物喻人型。借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品格,可使文章立意更深远、更含蓄。如《白杨》一文,教学的重点指向感悟白杨树特点与边疆建设者品质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的。其三,托物寓理型。把抽象的思想或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中,是写景状物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如《桃花心木》一文,作者由桃花心木的生长联想到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告诉我们生命成长的朴素道理。所以,引导学生结合经验理解文中道理应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

2.细察景物的特征

学习写景状物文,必然要弄清作者描写了景物的哪些方面,把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可在以下几处加以关注。其一,多种角度呈现事物特征。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写空隙之小,作者一方面从船之“小”的角度来烘托孔隙小;另一方面从“我” 过孔隙的细节和感觉的角度表现空隙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辨别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写清楚的。其二,细致描摹事物外在形态。如《丁香结》一文前3节从颜色、形状、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不同位置的丁香花。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感知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花,并深层感受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其三,借助场景描写事物变化。如《火烧云》一文着重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火烧云变化的描写就可以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与奇。

3.关注行文的结构

理清行文结构是整体阅读文章的前提,也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基础。学习写景状物文,要关注作者在行文上的材料安排与结构处理。一般来说,进入中高年级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头与结尾。开头与结尾对一篇文章写作而言很重要。教学写景状物文,我们也应关注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研读与积累。如《牧场之国》开篇为一个单独成段的句子,先聚焦“荷兰”,让“水之国”“花之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突出“牧场之国”,既奠定了全文田园生活的基调,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结尾,同时也是全文第四次写到这句话,更加耐人寻味。从结构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作用看,是再次强调、升华主题。其二,顺序与衔接。顺序是指不同景物或景物的不同方面在文中“出场”的先后次序;衔接是指作者用什么方式或线索将这些“散珠”过渡联结为整体的。顺序与衔接是写景状物文重要的言语表现密码,教学时有必要引导学生适当破解。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可让学生默读2~7自然段,关注每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发现作者用标志性词句作为明线把景物与景物自然地緊密连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词语和句子在连接段与段、内容与内容上的秘密。其三,详写与略写。真正走进文中的景物,作者是有所取舍的,即使需要写,也要根据所能传达的情趣强度作出详写与略写的区分。需要详写的,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只需略写的,一笔带过、惜墨如金。如《观潮》一文,潮来时的场景最吸引人,作者就详写了潮来时潮水的种种变化;而潮来前、潮来后的景象,作者只用不大的篇幅略写。学生辨别详写部分与略写部分很容易,关键是要再往前推进,体会作者为什么安排详写、略写,以及详写部分与主题的关系。

4.品味文本的语言

写景状物文教学,品味语言不仅是辨物识景、揣摩情感思想的需要,更是学习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路径。一般来说,品味语言可从如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其一,细致描述与情趣想象处。写景状物离不开描述,而描述的同时往往伴随极富情趣的想象。如《白鹅》一文在描述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时候都展开了联想。作者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让白鹅高傲的形象跃然纸上。有些景物描写则直接以想象为主,写出独具个性的景物。其二,精当词语与关键句子处。语文学习应有“抠词抠句”的习惯,可通过置换、增删、调序等方法比较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蟋蟀的住宅》)这句话信息丰富,句式典型,值得品味:首先,“阳光”“ 堤岸”“青草”和“隧道”四种事物写出了蟋蟀的住宅环境优美,安全隐蔽,排水功能好,表现了蟋蟀对住宅选址较为谨慎用心;其次,在一个句子内,先进行直接描述,再用条件句式补充强调,很有特点。其三,超常用法与感觉变异处。在写景状物文中常常会有一些超越常规用法和感觉变异的词语或句子来传递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如《牧场之国》一文中“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句话,“碧绿”指鲜艳的青绿色,“丝绒般”指丝织品的质感柔软平整光亮。“碧绿如丝绒般”就形成一种错位搭配,其精妙在于跨越空间发现不同事物间隐蔽的一致性,凸显了作者对草原的惊叹与喜爱。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于中。按事实逻辑应该是“一条条运河镶嵌在碧绿色的低地上”,而作者说成“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这种逻辑变异的句子的妙处在于:更能突出运河之多,同时与前文“水之国”和下文牧民“驾着小船过来”挤奶的事实趋于一致,此外,有了运河的阻隔,骏马群的奔驰范围就有所限制,草原就始终保持相对的宁静,与作者的情感逻辑又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写景状物文教学的关键还是要以这一类文本特点作为基础,充分挖掘这一类文本的教学价值,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精选教学内容,实实在在地教出语文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薛法根等,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 郑宇.探寻语言的奥秘[J]小学语文教师,2010(10).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状物写景景物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记叙文之状物逼真
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写景成语连线
浅谈状物类课文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状物内蕴探析
如何写景(一)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