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玲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入学习,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化。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良好的课堂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快乐、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参与程度,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探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精细化教学环节,预设生成效果,使用各种教学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些自读课文中,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自主解决问题,谈个人的理解和感悟,努力营造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学会大胆思考,主动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到发挥,从而使课堂优质而高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硬件、软件设施的逐步完善,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语文课堂教学,对这些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具有学科的天然优势。比如课文朗读,应该说教师的泛读更是具有指导性和指向性。如八年级第三单元“临水骋怀”的篇目多是散文,其中有朱自清的《绿》,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教师利用网络,下载视频,给学生提供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这样的朗读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美的熏陶,情趣的培养,视频音频中声形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语文课教学中因为内容的不同,教学的重难点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诗歌、散文的教学重视朗读教学,在《海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适合文本情感的音乐,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根据背景音乐朗读、齐读课文,认识海燕时反复诵读,解读其他海鸟的时候悟读,像这种散文和诗歌类文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但是例如《最后一课》这种篇幅较长的文章,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学生朗读感知文本、品读了解故事、悟读体会感情、赏读品味语言及人物心理等教学环节,围绕弗朗士的“爱国”这一主题解读文本,探究主题,优化教学设计。
真正的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真正做到关注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语文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平等地对待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创设“畅所欲言、自由讨论”的教学氛围,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促成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具有创造性。比如,《黄果树瀑布》的教学,教师突破了朗读、分层的常规教学,设计了走近瀑布,初识印象,走进瀑布,品出韵味,离开瀑布,拓展感悟。新颖而巧妙,这样的课堂是生动而高效的。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富有创新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同一篇目、同一内容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思考,努力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例如:我在进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教学时,引导学生的拓展思考,提问“古代诗词中送别诗的名句有哪些?”学生由送别诗联想到名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体会,领悟二者感情的截然不同。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