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锋
课程改革提出: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位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下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我们不难发现,在有孩子参与的电视栏目中,主持人常常蹲下身子、仰着头、笑容可掬地与孩子交流,而舞台上的孩子总是那么神采飞扬。主持人采用这种交谈姿态,消除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主角,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及大家对自己的期待,表现的欲望迅速膨胀,从而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风采。由此,我联想到教学工作。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遵循 “学生会说的,老师不说;学生不会说的,老师引导着说”的实施原则。关键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说、敢说、尽兴说呢?电视主持人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就是最好的解答。教师必须“蹲下身子,仰视学生”,即在思想上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以欣赏的、期待的眼光敲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像朋友一样耐心地听学生诉说心声,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由于种种原因,老师经常抱怨:“有些学生简直把人能气死,叫回答问题时,要么呆呆地站着,要么说话像蚊子,要么答非所问……”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此时,老师如果能够及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学生即便答不上来,也不会产生心理压力。反之,如果老师流露出不耐烦,甚至冷嘲热讽,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先生,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他给女儿出了10道数学题,女儿只做对了一道,他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女儿,“你真了不起!这么难做的题你都能做对呢!”之后,女儿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智慧。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宽容大度,以平和的、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挖掘有利的教育因素,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多高,学习效果怎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和心理需求,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生表演、做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一位老师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雨点》这篇课文时,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上课伊始,他利用电脑播放了一曲《小雨沙沙》,把孩子们带进了细雨蒙蒙、繁花似锦的春天,孩子们情不自禁载歌载舞起来,紧接着,老师说:“小雨点会落到哪里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雨点》。”导课水到渠成。这首诗歌分别用“睡觉、散步、奔跑、跳跃”依次描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理解雨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不同状态及原因,激发学生对春雨的喜爱。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師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动画呈现给学生。当看到卡通形象的雨点娃娃在“睡觉、散步、奔跑、跳跃”时,教室里沸腾了起来,孩子们兴奋地跟着表演。“雨点娃娃睡得真安静,睡得好香啊!它好像还在打呼噜呢!”“雨点娃娃跳得很高、很欢快。”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惊叹着,情绪高涨。为了达到熟读成诵,老师带领孩子们边读诗歌边表演,孩子们兴致勃勃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声情并茂地读着、表演着,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背诵课文这一目标。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紧扣教学内容,采用了音乐、动画、表演等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是否具有饱满的情绪、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个人修养、高尚的师德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总之,教师只有走下讲台,放下架子,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课堂留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发展自我的空间,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学生才能真正地做回学习的主人,才能意气风发地在求知的道路上跋涉。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高耀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