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魁
中学作文教学有着很高的社会关注度,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建国以来,不少学者、大学教授、一线教师都对此做过深入的探索。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变,这种探索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陕西语文界也在积极探索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试图梳理我们作文理论探索的线索,分析得失,为我们以后的中学作文教学及理论探索提供参考。
文章随世运,写作的探索与实践和当时的时代氛围是分不开的。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教育国民的国家认同是重要的时代话题。那个时期的写作非常重视体现出的思想的正确性。学者荆仙玉提出“公共话语模式”的说法,认为当时的文风提倡运用政治话语,过多的自由发挥是会受到批评的。
影响我们中学课堂教学的除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要求之外,当时的社会写作风气也会深刻影响我们中学作文教学。那个时期的写作强调主题正确。那么,什么样的主题是正确的呢?热爱领袖、热爱祖国、歌颂集体主义、歌颂英雄、歌颂大公无私的个人等都是思想正确。当时的社会写作,塑造英雄人物,主题先行,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怎么评价这十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探索呢?紧跟政治形势,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宣扬好人好事是那个时期写作的重要内容。这个时期的写作因为要摒弃个人独特人生体验,而要为主题服务,所以不少文章常常会流于“假大空”,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出现这样的情形,主要原因是当时强势的政治思想教育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每一个个体。大家写文章时必须运用当时的政治流行语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社会文化知识积淀不够,社会生活也不够丰富。中国社会才经历了战争的创伤,社会成员总体文化水平低,文盲率还非常高。在这样一种情形下,要写有深度有文化含量的作文也不现实。
从高考题来看,1953年“寫一个你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等,都是以歌颂为主,希望大家歌颂党的好干部,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这样的题目,一般作者只能从政治口号和当时表扬的身边人入手。
从现在的写作观点来看,过于政治化的视角显然是不太好的。但是,这是当时的写作现实,还有就是这种写作理念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文章离不开时代,而那个时代国家认同、新思想的宣传是第一位的,写作回应这些是必然的。而且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写作思想对现在也是很有启发的。
从高考作文来看,我们新时期以来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过于“个人化”使得我们的写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许多中学生没有家国情怀,不关心时事,“躲进小楼成一统”,没有了那种“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热情。有学者批评中学生作文“内中无一忧民字”可谓一针见血。从这个角度看,建国初期的呼唤学生家国思想的写作主张还是有其可取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后,中学作文逐渐开始和政治保持一定距离,高考作文命题开始“暗合时事”,和时事政治遥相呼应,不再直接切入。这样做很有好处,作文教学可以探索自己的发展规律。这个时期的作文思想开始深度反思人与社会的关系,文章开始干预现实,反映人们的思想实际,反映人们对社会事件、生活事件的看法。高考命题也出现务实的倾向。
1980年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5年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1988年习惯,1994年尝试等。这个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生活异彩纷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也日益复杂多元。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重新得到重视,人们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不盲目膜拜,也不完全否定。还有西方思想中一些优秀的东西也被我们的社会所接纳,比如人道主义、博爱思想等,甚至宗教思想也得到宽容。
此时的写作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作文在生活中实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一段时期的写作研究成绩显著,我们陕西出现了好多在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上有影响的语文教育专家。我熟知的方家驹、高志华、冯耀宗、王鹤正、刘彦春先生,他们在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给我们后来人很大的启迪:方家驹老师主张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习作,从中形成飞跃,他积极引导学生写作,也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写作教学效果非常好。高志华老师研究议论文的结构范式,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内在结构,他对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和散文写作也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有建设性的写作建议。他著作很多,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专家。冯耀宗、王鹤正老师在作文技法上探索很多,他们的“一技一文一评”的理论与实践影响陕西、西北甚至全国。刘彦春先生关注学生思维,提出“智能写作”理念,重视思维方法的传授,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一时期,社会生活日益繁荣,人们个性觉醒,思想也比较丰富,也具有创新精神。这一时期,作家写作也很活跃,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一时期,因为社会和谐,社会知识积累日益丰富,写作注重反思各种社会思潮,注重关照社会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写作风气。
引导中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日益完善,日益科学化,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探索,2017年新颁布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结了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把“自由”“自主”“创新”作为对写作的指导原则。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个体生命体验得到尊重。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充分尊重。这一时期的写作个性化非常浓郁,作文探索从内容到形式都异彩纷呈。中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教师也广泛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作文教学知识。
高考作文这个时期命题也更加开放,由原来的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现在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开放度、自由度越来越高。从全国的命题来看,高考作文命题多元化,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的思想情怀;考查学生思维的思辨性;考查学生对自己和社会和他人关系的认知水平。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分省命题以来,陕西卷所选用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比较重视理性思辨的。所以陕西中学语文教学以及研究都是把训练要点放在了议论文上。
可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出现了新的动向,题目关注的是学生整合复杂素材的综合思维水平,关注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认知,关注学生对当下时代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
在这个时期,陕西许多重要中学承担了“个性化作文研究”和“创新作文研究”的国家级课题。随着对此理论的学习、推广与再深入研究,我们当下的写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为都指向了学生个体生命体验,所以我把它称为“生命化”写作。
我们不少学校老师的作文训练重视文体训练,重视作文形式的丰富多样,但是忽视了文章的原初意义,那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个基本出发点。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背离了我们生命的本真,朝形式主义的泥潭滑去。我提出生命化写作的主张就是呼吁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者和执行者都要意识到这点,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给学生写作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写作时能从自己的生命中去深入挖掘,从而写作既有时代温度又有生命温度的好文章来。
在新时期,传统文化受到空前重视,全民阅读也提上议程。这些都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实施的。那么,我们中学生阅读情况到底怎么样呢?从观察来看,大多中学生阅读很肤浅、随意。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整本书阅读、集体阅读、专题阅读、批判阅读等,这些都是希望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能得到彻底改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选烂,秀才半”,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先贤的肯定。“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要写好作文,阅读积累是我们必须做足的功课。
在新时期,我们陕西的中学作文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是一线教研员和语文教师努力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問题,那就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写作知识储备不够,在指导学生作文上水平有待提高;还有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并不写作,这是说不过去的。另外,我们陕西中学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写作,开口闭口谈阅读,说起写作却三缄其口。这些认识必须改过来。试想,你都不重视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水平怎么能提高?
我们现在社会物质已经相当丰富,为我们教育发展,为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足提供了根本保障。我们是到了认真追求精神生活的时候了。我认为写作就是精神探究与丰富的最好手段,写作的反思性、情感性、创造性都会使得个体生命日益丰盈。所以,在应试教育的现象还很严重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关注应试的同时,还要从写作的生命化角度去理解写作,去指导学生写作,这样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与研究就会走入一片新天地,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读写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