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作文教学的定位

2019-10-23 04:08杨克明贺秀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举教学活动考试

杨克明 贺秀萍

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训练的主要阵地。高中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对高中学生语文各种能力考察的最好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实施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使语文教学步骤能够做到完备,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那就必须明白高中作文教学在全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白了高中作文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了解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更有方向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作文训练。高中作文教学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作文教学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更因为它是对一个学生语文各种能力的考量,同样,也是考量每一位国人母语把握能力的标尺。高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举足轻重,而且作文水平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作文如何上、如何教教师随意安排,这样一来作文课成了蜻蜓点水,结果只能是学生一提作文就“难受”。如果不是为了考试,笔者认为学生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为考试而写作,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是极平常的事》,文中这样写——

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

我说以上的话,意在表明写作是极平常的可是极需要认真的一件事,这个观念很重要,非在学习写作的时候认清不可。从前科举时代,学生在书塾里学习写作,那是有一个特殊目标的,就是:写成投合考官眼光的文章,希望在仕宦的阶梯上一步步爬上去。现在虽然仍旧有考试,但考试的性质和科举时代不同了;你若认为写作的目标只在应付几回升学考试、毕业考试或者其他考试,你就根本没有弄明白写作对于你有什么意义,从前书塾里也有一个高明的先生,不仅要学生去应考,他们对学生期望得更高,要学生成为著作家或文章家,写作的教学就以此为目标。这样的目标显然也是特殊的;现在的语文教师不自觉地承袭着这个传统的,似乎还有。试想自古到今,成功的著作家或文章家有多少?既不說成功,想做著作家或文章家的又有多少?如果写作目标只在做著作家或文章家,那么,让想做的人去学习好了,何必人人都学?现在人人都要学习写作,就因为从前的那种特殊目标丢开了,看出它的平常,虽说平常,却又是人生所必需的缘故。说得具体一些,现在学习写作,并不为考试,也不必为要做著作家或文章家,只因为要记笔记,把情意告诉别人,要写信给家庭或朋友,诸如此类。这些事情都是极平常的,但做不来的时候便是人生的缺陷。咱们不愿意有这种缺陷,所以非学习不可。

在这篇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痛斥“科举时代的精神”对写作教学的种种表现——

现在教师、家长乃至青年自己,对于写作这回事,还有抱着科举时代的精神的。这种精神必须根本革除,否则写作便是生活上的累赘,说得过火一点,竟可以不必学习,学习比不学习更坏。抱着科举时代的精神,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教师出一些超过学生能力的题目给学生作,逼迫着学生写一些自己也不甚了了的话在本子上;这和从前硬要代圣贤立言、代帝王划策没有两样,是科举时代的精神。认真学习写作专为应付考试;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要出什么题目,平时就做什么题目;教师对学生说:“作文要用功,考试才可以及格?”家长对子弟说:“你的文字这样坏,考试怎么能及格?”这是科举时代精神。把写作看作与生活无关的事;自己的经验和情思,不写,临到动笔,便勉强找一些不相干的话来说,或是以青年人的身份说老年人的话,或是以现代人的身份学说古代人的话;如果有的,咱们非改变观念,消灭这些现象不可。观念改变了,这些现象消灭了,咱们才可以认真地学习写作。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60多年前说的这些话,这种“科举时代精神”到今天还浸染着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大部分老师看来。作文训练就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对个别文学爱好者来说,也仅仅是鼓励他们多写而已。带着这样的思想来训练学生这就有悖于作文教学的目标。

作文写作的动机首先应该源于作者内心的冲动,作文是个体生命的宣示,有了“个体”二字,而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作用,就是强调要特别看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学生语感的培养,要突显学生的个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作文必然着意于个人色彩也自然是五彩缤纷的鲜活世界。

猜你喜欢
科举教学活动考试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科举”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从《聊斋?叶生》解读蒲松龄四十不灭的科考幻想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