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养的文化价值呈现路径与实践思考

2019-10-23 04:08毛华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偶像英雄价值

毛华明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面对高中学生写作素养文化价值缺失的情况,做了原因分析和实践探究,得出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学生写作素养文化价值被忽略的主要原因

1.这山望着那山高:忽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意义

高中学生也有素材积累的意识,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积累时新文化、外来文化上,认为只有登上“那山”才能让文章呈现新意,与众不同。殊不知,“这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先秦诸子文化、节日民俗文化、戏曲音乐文化、棋类书法文化等等数不胜数。

“不读‘经,只读‘时文,失去的不只是‘温柔敦厚的性格、人品,更是人的精神、文化素养,中华民族之根,语文教育之魂。”若有学生能有意识扩充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让传统文化“虚无主义”,那么拿来增加自己文章的文化内涵才更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2.不识庐山真面目:忽视课内教材文化价值的意义

都说“当局者迷”,语文学习亦会如此。学生迫于学业考试的压力,更多把语文课文当成考试知识的载体,而非把它当成文化的载体,没能识得课文的“庐山真面目”。

其实,语文课内教材除了语言的基础知识,还有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爱国精神与外交艺术,《荆轲刺秦王》中的民族大义与小我价值,《师说》中的择师标准与学习观念,《老人与海》中的硬汉精神,《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处世之道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然而,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忘记课内教材的价值,不能巧妙地运用于写作之中。

3.近水楼台不得月:忽视地方文化价值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生他养他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价值是随他“与生俱来”的。按理“近水楼台”应“先得月”,对地方文化应先有自信感、自觉感。

因为生长于斯,对该地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名人风采“耳濡目染”,比外来之人更容易了解,也更容易记忆。如沈从文在《边城》中,写出了家乡湘西美好的风土人情。我们的学生若也能主动去了解本地区的文化价值,喜欢它、运用它,也就能将地方文化形成为自己独特的写作素材。

二、文化素材呈现的个性路径

1.慧眼识别文化素材

在高中生的成长过程中,感受过许许多多的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他国文化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学生写作的“前经验”,然而如果不能“慧眼识别文化素材”,这些“前经验”也不过是“死经验、未用经验”。所以,要引导学生善于筛选文化素材,选择个性视角,深度加工、升华素材中的文化价值。

比如校园文化,它可以涵盖校史文化、风景文化、班级文化、活动文化等等。其中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让学生精神产生过悸动,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对学校有一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感,这就需要学生个体“慧眼识价值”了。聪明的学生往往能体悟这份文化价值的特色,在写作中能激发出深刻的情感。

笔者所工作的学校是所百年老校,有一定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校园里有一栋30年代的教学楼(名为新华楼),学生周末常喜欢在其一楼自习。在一次“感恩校园”的作文训练中,我引导学生不能光写校园风景,一定要写出校园文化对自己内在所产生的文化冲击。有个学生是这样描绘这座教学楼的古朴韵味的——“在中厅自习的时候,最喜欢的便是阴天下雨。每每坐在门口读书,读着古文,迎着阵阵晚秋凉风,望着暗灰色的天空,心里不时生出寂寥之感。情到深处,和着丝丝细雨,漫步在新华楼老旧的廊道上,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深吸一口凉气,颇有。山中避雨之感,心情也是极好的。倘若是在早上,再伴着阵阵晨雾,如临仙境,世间似乎只剩自己一人。这种仿若古人古境的感觉叫我如何能忘却。”

在众多的校园风景中,作者巧妙地筛选出了富有古韵的教学楼,写出这栋楼作为读书之处,那种古雅的文化价值对其产生的熏陶,使得文章在校园风景之外多了一份校园文化的韵味感。

2.个性表达文化素材

文化素材的筛选需要智慧,也需要個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能让潜在的文化价值焕发出特色。笔者在教授完《边城》之后,也鼓励学生写自己的地方民俗,要努力把地方独有的民俗文化价值表达出来。

有学生写了一篇彻八》,描绘闽南人正月初八拜天公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初八夜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夜晚。傍晚时,妈妈就会开始叠金纸,卷成条状装一箱,折成元宝再装一箱。后些年还去买了莲花模样的金纸。每家每户那时刻都在做这活儿,到了十一点便摆到门边去,和早些时候就准备好的甘蔗放在一起,那甘蔗头上的长叶子并没有削去,刻意留了下来好系上成束的黄纸,像头发一样蓬松,每隔一截距离像缠发带一样绑上一条红纸,它们安静地站在一起,和我们一起虔诚地等待着十二点。”作者不写别的祭拜品,专写拜天公用的金纸、黄纸、甘蔗,既有现实的描写,也有回忆中的描写:既有面上的描写,也有点的描写。闽南浓郁的祭拜民俗文化特色经过作者的描绘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

三、写作教学落实写作文化素养的具体步骤

提到作文训练,不应是“机械化应试训练”。鲁迅先生认为:“一味相信法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一定的指导步骤,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写作目的、面向具体的读者对象、解决真实的情境问题,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愉悦的写作行为。

首先,创设让学生有亲切感和新鲜感的作文情境。会教的教师不愿意用别人的题,而是结合学生的阅读和自己对社会的思考来出题。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给学生创设适合他们思考的作文题。如:“在我们学过的古典诗词中,。英雄一词并不陌生。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时代之音。如今时代发生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觉得偶像和英雄一样吗?当今的时代还需要英雄吗?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这个作文题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偶像的话题很亲近,英雄的故事教材学过。两相对比,可比之处会有感触。

其次,进行追问、分解情境的写作指导。进行写作指导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才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比如针对以上作文题,可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很切实的问题——“古代的英雄内涵是什么?那些时代有什么特点?人们呼唤英雄做什么?你有佩服的古代英雄吗?从呼唤英雄看出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偶像是什么样的人?偶像和英雄一样吗?现今时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现今有那么多的偶像?你有崇拜偶像的经历吗?崇拜偶像给你带来什么好处?现今时代还需要英雄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英雄吗?英雄一定是流芳百世的人吗?你想成为被人崇拜的英雄吗?”

这样的引导追问,既激发出学生感性的个体体验,又提供给他们理性的思维导向。学生将自己理性的思维认知和感性的情感认同形成文字,便是极好的创作。在这样的创作中,对古代英雄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就水到渠成了。

由此观之,“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在写作上的落实是“有径可寻”的,从教学到写作指导需要我们不断引导学生,尽量做到:便捷积累、慧眼识材、个性表达、情境设题、追问分解等方法,如此这样,文化才能由纸上到心里,由心里到笔尖,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才真正有意义。

猜你喜欢
偶像英雄价值
大众偶像
Task 4
英雄
重走英雄路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绛红英雄谱
偶像效应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