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理论视角下分析美剧《杀死伊芙(KillingEve)》中女性自我认知的转变

2019-10-23 03:44马悦琪
北方文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女性

马悦琪

摘要:本文以镜像理论为理论指导,分析美剧中《杀死伊芙(Killing Eve)》中主要女性角色Eve的人物成长和自我认知变化。在剧中Eve经历了生活工作中的一系列变化并与世界产生了新的连接,本文从同事、另一主要女性角色Villanelle以及社会这三个他者的角度,对Eve的自我认知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镜像理论;女性;自我认知

一、引言

本文意图探究镜像理论视角下美剧人物中的性格特点。目前研究领域中,有对文学作品、电影中人物的镜像阶段理论分析,或对作品中女性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但是没有对美剧中的人物进行镜像理论方面的心理分析。本文从拉康的镜像理论中自我与他者关系入手,对美剧《杀死伊芙(Killing Eve)》中女主角Eve的自我认知进行分析。

二、关于雅克·拉康镜像理论的阐述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是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思想及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但其理论并不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单纯继承,而是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1936 年,拉康出席了在马林巴德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年会,首次发表了《镜像阶段》(The Looking-glass phase),标志着他精神分析学家生涯的开端。

镜像阶段是镜像理论的核心。作为拉康理论的起点,镜像阶段阐述了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即他者在认知过程中对自我认同的作用。镜像阶段描述的是婴儿时期自我身份确认之初的心理状况。从以出生到6个月左右,处于前镜像阶段的婴儿对自己的身体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识,只能够感知到一些零散的身体片段。但从6个月到18个月期间,婴儿就开始辨认出镜子里的自己的完整形象了。在这个自我认出的瞬间大约也经历了三个步骤:最先婴儿与大人同时出现在镜前,这时婴儿对镜像与自己、对自己的镜像与大人的镜像还不能区分;稍后可以区别镜像与自己的身体;最后觉察出镜像是自己的,并不断为这一发现而欢喜。

镜像理论不只是适用于描述人类在婴儿时期的自我认知状态,而凸显出“他者”对人类塑造和影响。拉康认为,自我身份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对他者的参照,只有以他者形象作为媒介,主动的自我形象建构才可能完成。根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主体对自我的认识需要借助他人的反馈,否则对自我的认知是模糊、不准确的。主体只有通过镜像阶段,只有将自己还原到外部世界的他人之间,才能在他人中认识自己,自我是在他者中生存,只有在他者中才能发现自我

三、美剧《杀死伊芙(Killing Eve)》中女主角Eve自我认知的变化

在美剧《杀死伊芙(Killing Eve)》第一季中,两位女主角之一的Eve是英国MI5的一名后勤人员,在遇到另一个女主角Villanelle之前,Eve的工作和生活本身并不存在太多的刺激和危险。在剧情发展之前,Eve对自我的认知建立在与他人,即丈夫、同事及朋友和社会的交互过程中,此时Eve对自我的认识还来源于固定的他者,产生了对自我形象的基础认知。但随着剧情的推进,Eve与更多的他者产生了交互和联系,形成了新的自我认知。

(一)同事对Eve自我认知的影响

工作中的同事帮助Eve建立了与世界新的连接。在工作中,Eve作为外勤人员主要在办公室里进行线索的整理和推理,不参与实地任务的执行。但她以及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异乎常人的直觉,在第一集就为她赢得了MI6俄罗斯办事处高级特工Carolyn Martens的关注。上级同事的肯定让Eve意识到她的直觉和调查方向是准确的,进一步坚定了Eve的自我认知——自己适合从事这份工作。Eve敏锐的观察和对工作的热情逐渐带领她走进真相,但触及真相破坏了MI5内部杀手组织卧底的利益,Eve被上司Frank开除。Frank的举动进一步印证了Eve对真相的猜测。随即,Eve被Carolyn Martens招募开始了对杀手组织的秘密调查。至此,所有外部的他者帮助Eve创造了与这个世界潜在的新连接。因为这份新工作,Eve得以继续自己对杀手组织及其成员Villanelle的调查,在调查中过程中,获得了另一女主角Villanelle的关注与追杀。

(二)Villanelle对Eve自我认知的影响

因为与Villanelle逐渐接近,彼此了解以及后续的正面交锋,Eve通过“他者”的眼睛又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认知。在剧集中段,两位女主Eve和Vilannelle之间正式开始一段追杀与被追杀,调查与反调查的关系。Vilannelle的出现象征着生活中新的“他者”的产生,打破了Eve规律平淡的生活,为她自我认识提供了更丰富的场景。剧中,在调查Villanelle的杀人过程中,Eve在尝试从Villanelle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细节中寻找Villanelle这个不存在的杀手的蛛丝马迹。当Eve越接近真相,她越靠近危險。在这个过程中Eve一方面面对危险时极度恐惧几乎无法应对,但在下一次可能遇到危险时内心又是雀跃的向往的。在复杂的新情况下,Eve发现了自己“隐藏人格”。Eve发现自己看似是正义一方的真相追寻者,却与所追查的杀手Villanelle之间有种莫名的情感上的联系。Eve在Villanelle的身上发现了自己身上向往刺激、渴望挑战的潜在性格。

(三)社会对Eve自我认知的影响

在剧中,Eve是英籍韩裔的身份,她的丈夫拥有波兰血统,但在剧中对Eve影响最深远的是她的女性身份。整个社会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级探索,对男性和女性在世界中的角色有一定的预设,例如男性在需要力量、速度、智力的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部剧中,女性的身份帮助Eve突破社会和原有的自我认知。Eve的丈夫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个“正常”的妻子,而不是会把杀手引入家中的疯子;Eve在MI5的上司Frank希望Eve只是个普通的调查人员,没有敏锐的直觉和锲而不舍的工作热情去拆穿他卧底的身份;杀手组织认为Eve只是挡在自己道路上的一个普通的情报人员,想不到Eve可以影响该组织最成功的女性杀手。Eve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的最大武器是直觉,而剧中如幽灵般的女杀手Villanelle略有神经质而有趣的杀人手段没有留给调查者足够的证据去推断,此时Eve的女性直觉做出的推理就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性。《杀死伊芙(Killing Eve)》这部美剧改编自Luke Jennings的系列小说,原本剧中的两位主角身份都是男性,编剧在改编过程中,建议将主角全部换成女性。

四、结语

拉康的镜像理论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欲望和他人对等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了解他者对自我以及自我认知的影响,可以激发人类对生活工作一系列行为及思考。拉康的镜像理论意义远远不止在心理分析方面,而应指导人类对自我的本质、人类身份的建构以及人类知识进行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曹海峰.精神分析与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黄丽娟.从拉康“镜像说”解读“他者”的含义[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06):86-87.

[3]拉康.拉康选集(精)[M].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4]王茜.拉康:镜像、语符与自我身份认同[J].河北学刊,2003(06):130-133+136.

[5]张一兵.从自恋到畸镜之恋——拉康镜像理论解读[J].天津社会科学,2004(06):12-18+74.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女性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