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019-10-23 02:29李欣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苏教版

李欣

摘  要:为了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此背景下,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自制年历”一课时,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观察日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制作年历,抓住思维的突破口;研究年历,发现年历中的秘密;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中年历的应用。

关键词:苏教版;自制日历;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在“四基”中提出了数学活动经验一词,还指出特别要关注综合实践领域的数学活动经验 [1]。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各种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做”和“思考”过程中的积淀,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和反思,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单元时,笔者曾一度想跟着教材的编排,通过“说教”式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年月日中的相关知识,但是笔者发现这种没有让学生经历自己头脑风暴的学习是低效的。最终,笔者把“年月日”一课改编成了数学活动课“自制年历”,让学生在课上制作年历,发现年历中年月日的规律。

一、观察年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年历,虽然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但是很少有学生仔细观察过年历,发现年历中的变化规律。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年月日的问题,笔者从“今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这个简单的问题入手,由此带领学生推理出“昨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和“明天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挑战成功了,这为下一环节的制作提供了思考方向。

师:同学们,今天是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你们知道昨天和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昨天是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明天是2019年3月31日星期日。

师:那后天是什么日子呢?

生:后天是2019年4月1日星期一。

师:咦,奇怪了,为什么不接着说是3月几日,而是说4月1日了呢?

生:因为3月是大月,有31天。所以3月31日过后接着就是4月1日了。

师:那像这样推理下去,我们就可以知道一年365天中的任何一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了,对此你们相信吗?不信,我们就动手用硬卡纸来做一做2019年的年历吧!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生活中的年歷出发,在师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初步感知“只要知道一年中的某一天,我们就能推出一个月中的任何一天,甚至是一年中的每一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实现零散的年月日知识块状化。

二、制作年历,抓住思维的突破口

制作年历,既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利用年月日规律的再创造。笔者先安排了设计月历,再从月历延伸拓展到年历 [2]。最终,通过我们的亲身实践来验证一开始提出的猜想:只要知道一年中的某一天,我们就能推出一个月中的任何一天,甚至是一年中的每一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师:为了降低大家制作的难度,老师已经为每位同学准备好了空白的月历卡,这个月是3月份,我们先来完成3月份的月历。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么想的?做了哪些事情?

生:我们刚才知道了3月30日是星期六,我先确定30日是星期六,然后确定31日是星期日,接着依次往前推,确定每一天分别是星期几。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没人举手。)那大家都是这样确定了3月份这31天分别是星期几吗?(是的。)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制作月历的方法,现在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挑战2019年的年历,会吗?(会。)

师:很多小组的同学都已经完成了2019年的年历,谁来说说你在刚才制作年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想办法解决的?

生:刚才我想去做4月份的月历,却发现4月份任何一天是星期几我都不知道。这时,同桌告诉我可以根据前面那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来确定。比如我们知道了3月31日是星期日,那么4月1日就是星期一,我就可以依次把4月份的每一天都写完,5月份、6月份……依次就写完了12月份。然后我根据3月1日是星期五,倒推出2月28日是星期四,这样就完成了2月份和1月份的日历。

师:这位同学的办法真巧妙,利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就知道了下一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利用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就知道了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非常轻松容易地完成了2019年的日历。如果老师要你来制作2020年的日历,你怎么知道2020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呢?

生:我们就根据2019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就能确定2020年第一天是星期几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在自制年历中表现得异常兴奋,思维也持续处于主动状态。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导入环节的铺垫,自行设计好了2019年的年历。此时,教师又趁机让学生说说制作感受,促使他们将隐性的数学活动经验用显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研究年历,发现年历中的秘密

每一年的年历,除了相邻日期之间存在着数学规律,其实还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秘密。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学生设计的年历,笔者组织他们选择其中一个月的月历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并在其他几个月里进行验证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辛辛苦苦地设计了2019年的年历,请你和同桌一起选择一张月历,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你发现的规律在其他月历中试试,看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生1: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的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30天的有4月、6月、9月、11月,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

生2:横着看,我发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竖着看,我发现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7。

生3:我发现横着看,有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一周正好7天。

生4:我发现竖着看,都是同一个星期几。比如说3月份,1、8、15、22、29这一列,都是星期五。

生5:我发现斜着看,比如3月份,斜着的数有2、8、14、20、26,这些数是6个6个变大的。

生6:我也是斜着看的,比如4月份,斜着的数有1、9、17、25,我发现这些数是8个8个变大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借助年历模型,引导学生运用发现规律的方法,充分挖掘年历中的数学规律,让学生经历了发现规律和验证规律的过程,为下一环节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中年历的应用

我们借助年历解决连续几个日期和的数学问题,在加法计算中帮助学生感受到移多补少的妙用,提炼出“几个连续数的和,可以用‘中间数×个数来计算”的结论。

(出示题目:小红家7月要出去游玩,三个日期相加的和是18,你知道是哪几天吗?)

师:同学们,请你先读一读题目,再帮小红解决这个问题。

生1:7月5日、7月6日和7月7日,因为5+6+7=18。

生2:用18÷3=6,那么说明中间那天是6日,前面那天减1所以是5日,后面那天加1就是6日,所以是5、6、7这三天。

师:大家听懂生2的想法了吗?中间那天是6日,前面减1是5日,后面加1是7日。这三个数的和与中间数有什么關系?

生:三个数的和=中间数×3。

师:那是不是随便三个数的和都是等于中间数乘3呢?横着的三个数、竖着的三个数、右下斜着的三个数、左下斜着的三个数,是不是都满足中间数乘3的结论呢?

生3:我选择了3月份,横着的三个数10、11、12,三个数的和是10+11+12=33,11×3=33,符合;竖着的三个数6、13、20,三个数的和是6+13+20=39,13×3=39,符合;右下斜着的三个数10、18、26,三个数的和是10+18+26=54,18×3=54,符合;左下斜着的三个数7、13、19,三个数的和是7+13+19=39,13×3=39,符合。

生4:我觉得你选择了在同一个月里的三个数,如果三个数分布在两个月份时,就不满足“三个数的和=中间数×3”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数的和=中间数×3”的结论,再进一步带着猜想去验证横着的三个数、竖着的三个数、右下斜着的三个数、左下斜着的三个数是否存在这样的结论 [3]。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补充的同时,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积累了活动经验,发现并完善了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月中。

总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时,无论是操作活动还是思维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在综合完善中提炼形成正确的观点,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共“生长”。

参考文献:

[1]  郭勇. 积累活动经验  促进数学学习——“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思考[J]. 小学教学参考,2019(5):78-79.

[2]  杨传真.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小学教学研究,2018(33):44-45.

[3]  朱苑. 让数学之“根”深“植”于活动经验之中[J]. 数学教学通讯,2018(10):7-8.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苏教版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借助实践活动,积累应用经验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运用多元智能实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研究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