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升寄宿制学校学生校园幸福感

2019-10-22 14:04汤晰珺
教师·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寄宿生幸福感校园

汤晰珺

摘 要: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的责任在于珍惜并维护学生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在于帮助学生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

关键词:寄宿生;校园;幸福感;对策

一、寄宿生幸福感现状调查

湖南省岳阳市华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湖南省岳阳华夏教育集团斥资近2亿元兴办的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九年一贯制全日制寄宿学校。据调查统计,学校75.60%的学生,其父母中有一人或二人同时在外工作;78.50%的学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有42.10%的学生一月难见父母一次。学生们大多在家庭保姆式的呵护下成长,不要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连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都有些困难,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差。

为达到学校提出的“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校在幸福中不断发展”的理想办学状态,为给学校在“幸福教育”方向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学校专门设计了《寄宿制学校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感的现状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 份,在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各层次学生中进行抽样,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回收有效问卷 383份。经统计我们得到以下数据:学生对友谊的满意度为65.02%,对家庭的满意度为71.69%,对学校的满意度为88.74%,对自由的满意度为56.35%,对环境的满意度为72.89%,对教学的满意度为88.06%,对生活的满意度为55.16%。

整体来看,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对教学和自由表示非常满意的分别只有16.64%和17.79%,这更让我们担心。这种长期对生活和学习不满意的消极心理体验将影响学生的成长,轻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重则可能引起学生严重的心理叛逆。

二、寄宿生幸福感现状的成因分析

通过班主任找学生谈心及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约谈等形式,我们收集了学生反映出来的各种原因,并结合学校办学具体情况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

(一)人际关系方面

学生对人际关系表示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在开学以来组织了一系列集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友谊;住校生活让大部分同学与室友朝夕相处,增进了友谊;学校节日活动、社团活动让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了交流的机会,志同道合者增进了友谊。学生对人际交往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部分學生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了较强的功利竞争意识,大部分独生子女个性较强,自私心态比较严重,与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强。

(二)家庭生活方面

学生对家庭生活表示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聘请校外专家讲课,家长学习了更多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氛围公平、民主,父母感情融洽;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学校与家庭教育一致。学生对家庭生活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氛围专制、父母感情不和、单亲等。

(三)办学条件方面

学生对学校表示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学生对学校有较强的认同感;学校虽办学时间不长,但办学质量、管理水平在社会上反映好、评价高,学生对进入学校有较强的荣誉感。学生对学校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个别设施设备不完善,新住校生习惯家庭生活,对住校生活不习惯;学校管理较严,部分学生感到规矩太多。

(四)自由空间方面

学生对在校自由学习与活动表示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各种功能室齐全,高标准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各类活动室开放程度高,各种学生活动较为丰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因此感觉自由。学生对自由学习与活动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对学生的常规管理较为严格,加之寄宿制的封闭管理,学生感觉约束较多,部分学生对活动的自由度不满意。

(五)校园环境方面

学生对校园环境表示满意的原因主要有:校园自然环境优美,校园里的绿意浓,孔子雕像、特色景墙、文化长廊、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碧绿的草坪……传统与现代交融,是师生集学习互动、空间交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学园、家园、乐园,对校园环境有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对环境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校园环境风格现代感较强,文化底蕴还没跟上,不能适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学习成绩方面

学生对学业表示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学习目标明确并认为学习现状和发展预期与目标较为吻合;在校学习成绩进步较大;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学生对学业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刚办不久,没有具体的升学数据,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缺乏参照标准,感觉心里没底;家长、教师的期望值较高,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三、提升寄宿生幸福感的策略

提升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感主要是师生共享幸福的内心体验,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提高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对此,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一)促进活动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载体

学生之所以喜欢活动,是因为这些内容是他们自主选择的,代表着自由、兴趣和个性。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切身体验,获得个人成长。但是学校组织的许多活动中,有的活动家长并不积极支持孩子参加,甚至教师有时也不情愿,有的学科教师还抱怨活动影响了学习。为此,学校把这些能够明显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纳入了课程管理,使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以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纲要规范、评价管理保证来确保学生活动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构建了十大“活动课程”体系,包括: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团队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幸福技能课程、礼仪课程。每个活动课程均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模块内容、实施方式、活动时间、评价办法等。在实施方式上,注重“自主参与,实践体验”,对学生参与情况实行考试考核;在实施要求上,坚持活动课程的个性化,最大限度保证了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办学以来,学校突出学生品质的培养,注重国学、艺术、双语特色教育,坚持一人一球、一人一器(乐器)、一人一笔(硬笔、软笔)、一人一技(科技、劳技)的幸福课程教育,致力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和成功人生奠基。

(二)促进教师成为学生幸福的主要源泉

教师不仅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自身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既是学生幸福的要求,也是自身幸福的需要。一所关注师生幸福感的学校,必定先要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幸福感的学生;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一定能给学生带来幸福!

学校一直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学的基础建设、主体工程、核心工作来抓,注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三)促进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重点基地

学生在校园里,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关注学生的幸福,必须关注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重要基地,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为此,学校正在引导教师落实“三案(学科组研究方案、教师本人教案、班级导学案)和六环节”。

(四)促进生活成为学生幸福的能力训练场所

一所寄宿制学校,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在这里有家的感觉,吃得好,住得暖,才有好好学习的可能。学校采用全封闭寄宿管理,每个宿舍都有独立的卫生间,住宿条件优越,空调冬暖夏凉,24小时供应热水。每个寝室有生活教师日夜陪伴和监护,放学放假有校车全程接送。但学校更注重培養寄宿生的生活能力,因为有良好生活能力的学生,会将习惯转移到学习中去。而生活能力差的学生,学习也会缺乏主动性,因为他已经习惯依赖别人。生活教师为学生做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适可而止的,而不是像伺候小皇帝一样。学校开展文明餐桌、文明寝室活动,指导并教育学生规范行为、提高生活能力。

(五)促进家庭成为学生幸福的补给港湾

学校利用微网、QQ群、V校构建了“家校连线”,让家长表达心声,教师热线回应,解决育子困惑;让学校作媒介,做好亲子情感传递,让家长与学生共赴心灵之约。仅有沟通是不够的,“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家长”,学校开办家长课堂,并构建了深得家长认同的课堂模式。一是沙龙互助式,班主任主持,围绕课程主题抛出话题,家长分组交流;二是成果展示式,每学期结束,学生以作业、作品、才艺或其他形式展示自己的多元进步,让家长见证自己的成长;三是学生主讲式,让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的课堂表现、合作学习、与同学交往、参与活动等各方面的情况。

探索基于幸福教育观的师生成长策略,营造“快乐而勤奋、轻松而充实、自由而有序”的幸福校园氛围,搭建起师生幸福成长的平台,构建完整的学生幸福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重视、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2]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马 颍,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60-64.

[4]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朱小明,郝加虎,刘业勋,等.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吸烟与饮酒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791-793.

猜你喜欢
寄宿生幸福感校园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农村寄宿生有效管理对策分析
寄宿与非寄宿初中生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每天给“小小寄宿生”一个香甜的梦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