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9-10-22 03:08李晓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变革内涵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李晓芳

内容摘要: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围绕“一流教师、一流课程、一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艺术类高校教学特点出发,从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完善几个方面对艺术类课程和教学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教学变革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实现内涵式发展。新时期,新起点,我们应该以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围绕“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教育新思路,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培养一流教师,建设一流课程,实现一流教学,进一步推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艺术专业学生大部分是文科艺术类考生,相对于理科或是一般文科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思维活跃,追求个性,艺术创造力强,不习惯恪守成规,相对各方面的行为有点“自由散漫”。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一流教师、一流课程、一流教学”,我觉得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好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教师日常管理、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培养,实现“一流教师”

新时期教师要做到“四个相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一流教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教育资源的首要条件。

艺术类教师有鲜明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觉得应该在教师管理和培养方面做一些调整和改革。

1.艺术专业教师有较强个人特色,同一门课在相同的大纲范围内,不同的老师教授方式不同,教授内容也不尽相同,个人风格比较明显。这就造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势在必行。采取试讲、研讨、推新的方式,针对专业课程设置,先由专家、教授听取专业教师课程,随后展开教学讨论,对案例、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诊断,由专家、教师、学生综合评定、打分。在后续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前沿发展,推出创新课程与讲座。

2.艺术专业特色,需要了解最新最流行的设计趋势,需要专业教师到先进国家和地区频繁进行学习,对专业教师的业务培养需要给予更多机会。送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院校进行专业能力培训,为丰富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在大力推进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外,还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到先进国家的优秀知名专业院校调研,了解设计最新的发展动态,在开拓眼界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

3.艺术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有更多的创造性,教师教学不一定局限于一个教室甚至不能局限于在学校学习,经常需要带学生到课堂外去學习,例如看各种现代设计或者优秀产品展览、到大自然去寻找设计灵感、去有特色民族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总结设计元素等等,学校可以适当给艺术类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二.丰富网络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和教学体系,实现“一流课程”

1.微课和慕课设置要跟上时代,翻转课堂的改革迫在眉睫

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互联网”思维改变了许多行业,改变了生产、生活。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引发更为深刻的教与学的变革。

慕课,即我们说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3年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慕课就开始陆续上线。慕课正在引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变革已势在必行。但是我国艺术类课程慕课数量少,种类也不丰富,存在很多的空白。慕课是由大量的微课组成的,我校的艺术类微课设置也不尽如人意,需要好好地建设和开发。好的慕课要以学生学为主,“90后”“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微课和慕课很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加快建设网络课程,要求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都要真正大规模用于学校的教学,引领教与学的深刻变革。

2.课程体系要完善,合理安排四年的课程设置

艺术类课程相对于工科课程涉及的领域可能更广泛一些,从心理学、设计学、美学、设计史,到工程学、市场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需要学生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四年的课程体系要不断完善。每学期该上哪些课?这些课的内容广度和深度应该多少?每门课多少课时合适?有些课程只需浅尝即止,有的专业课却需要大量练习和深入学习。

三.完善教学硬件和教学条件、提升学生能力、增加教学互动,实现“一流教学”

1.学校的教学硬件及教学条件需要得到完善和改进

这几年,国内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电脑和投影机已经在大部分教室配备,方便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但是针对艺术类课程,这些简单的设备还不足以满足所有课堂教学需求,有一些专业课程还需配置一些专业的设施设备。比如,动画专业的同学,高配置的电脑、摄像机、摄影棚、手绘板、各种剪辑软件、灯光、麦克风、提词器、背景幕布等等,还不是很完善,有的学生只好自己去购置,或者用一些替代物将就一下,这样会影响动画作品的完成度和完美度。再比如工业设计专业,需要用到各种专业工具,如高配置电脑、各种渲染软件、油泥机、切割机、钻孔机、打磨机、烤箱、气泵、喷枪、油漆调色机、喷绘机,3D扫描仪及打印机等等。所以不同专业需要配置各自的专业工作室,并在工作室有完整的设备。每种设备的使用也需要专人指导和管理,让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要求大学必须有卓越的教学,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

英国正在从国家层面上回归教学,发动一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大变革。提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鼓励原创思维,推动参与,为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做准备。强调教学与研究具有平等地位,优秀教师与优秀研究人员享有同样的专业认可度、职业机会和薪酬待遇。根据近三年退学率、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进行“金银铜”高校排名,以便学生了解哪些高校的教学水平高。只有参加“金银铜”排名的高校才有资格提高学费。高校专业教学应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增加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就业。

卓越的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磨炼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设计思考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个人和社会责任感(文化认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阔的胸襟等),自学能力,运用各种能力去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习惯,成为艺术类创新性人才。

3.增加师生互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有专家分析,课堂教学可以分五重境界。最低一重境界是安静,老师在讲台自说自话,学生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师生互不相扰。第二重境界是回答,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有简单互动,但只停留于回答是或者不是。第三重境界是对话,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第四重境界是批判,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有交流、有对话,学生还会对老师所讲的有质疑。第五重境界是争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不仅有所谓的批评、质疑,师生间还有争辩。美国大学课堂师生之间的质疑和争辩很常见。我国大学课堂上安静和互动常见,质疑和争辩极少。一流的本科应该有一流的课堂教学。

所以课堂上的有效互动是卓越教学的直接体现,课堂上应强调师生互动甚至争辩。艺术类课程中涉及很多美学、艺术学领域的内容,不像理工科课程都有唯一標准,我们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评价标准多元化,最适合师生讨论、质疑以及争辩,在互动中会更快地学习、理解、吸收这些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我们加强教师日常管理,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培养,丰富网络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和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硬件和教学条件,提升学生能力,增加教学互动,实现“一流教师、一流课程、一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进一步推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岩.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EB/OL].个人图书馆,(2017-12-0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04/17/44943135_709867344.shtml,

[2]聚文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怎样打造出来的[EB/OL].百度文库,2018-08-08).https://wenku.baidu.com/view/3eb46d2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39.html

[3]廖娟.艺术类教学管理实践初探[J].大众文艺,2017(2):67-68

[4]陈晨.初探传媒创新视角下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方法与改革.百度文库,(2018-07-31).https://wenku.baidu.com/view/eb064f9205alb0717fd5360cbalaa81145318f07.html

猜你喜欢
教学变革内涵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