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关系研究

2019-10-22 01:48:14苏俐闲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互补性优势一带一路

陈 梦,苏俐闲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一、引言

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五年来,该倡议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特别是沿线国家的支持和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占比较高[1],且大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但不少国家却面临着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匮乏、交通运输不畅、技术能力、管理经验欠缺等的问题,而中国目前正面临产能过剩、部分资源匮乏、产业转型升级等难题,双方贸易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目前针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部分国家的研究较为集中,其中中亚、蒙俄、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研究较多,如龚新蜀等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韩永辉等(2015)研究发现中国与西亚国家间贸易竞争性比较弱、互补性较强。龙海雯等(2015)研究发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互补性较强。王金波(2017)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且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刘志中(2017)在研究中俄双边贸易时指出,相对俄罗斯初级产品的出口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存在很强显示性竞争优势。目前“一带”研究多于“一路”,也有部分学者重点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进行研究[2-14]。

目前相关研究针对“一带一路”64国的较少,采用方法较为多样,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文章拟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角度出发,结合数据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二、数据说明及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文章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按 SITC/Rev. 3 标准搜集相关贸易数据。其中,SITC/Rev. 3 标准将商品分为0-9共10个部门:0大类为“粮食及活动物”,1大类为“饮料及烟叶”,2大类为“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3大类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4大类为“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腊”,5大类为“未列明的化学及有关产品”,6大类为“主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7大类为“机械和运输设备”,8大类为“杂项制成品”,9大类为“未列入其他分类的货物及交易”。按加工程度不同,前五个部门为初级产品,SITC5-8部门为工业制成品;按生产要素来源不同,前两部门为资源密集型商品,SITC2-4部门为能源密集型商品,STIC5和SITC7部门为资本密集型商品,SITC6和SITC8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二)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文章主要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国贸易情况,为便于统计和阅读,根据《世界地理》,将64国分为六个大区展开研究。

三、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竞争性分析

文章通过计算RCA指数和ESI指数来评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国家贸易竞争性情况。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国家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1.RCA指数简介。RCA指数由巴拉萨在1965 年提出,主要从产品角度对贸易结构进行间接性地测度,不受严格的理论假设限制。其公式为:

2.测算结果及分析。中国:制造业表现突出。在10类产品中,中国在SITC8(杂项制成品,RCA:2.06-2.42)、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RCA:1.30-1.48)和SITC6(主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RCA:1.35-1.41)这三类产品上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说明我国制造产品在沿线国家受到广泛欢迎,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未来中国创造的产品将更多的销往沿线市场。同时,中国部分大类产品严重依赖国外,尤其是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RCA:0.09-0.14)、SITC4(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腊,RCA:0.03-0.06)、SITC9(RCA:0.01-0.05)这三类比较优势非常弱,特别是能源,容易受制于能源提供国,加大经济不稳定性因素。通过比较优势分析,中国应该加大优势商品的出口贸易深度和广度,多渠道拓展弱势商品的来源,降低我国对部分国家特色资源的过度依赖。

图1 中国RCA计算图

图2 蒙俄RCA计算图

图3 中亚RCA计算图

图4 南亚RCA计算图

图5 东南亚RCA计算图

图6 西亚中东RCA计算图

图7 中东欧RCA计算图

蒙俄:资源密集型产品优势显著。蒙俄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产品类别是SITC3(RCA:4.21-6.20),其次在SITC2(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RCA:0.80-1.53)和SITC6(RCA:0.87-1.21)两类产品上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主要得力于蒙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矿藏资源,外加雄厚的工业基础、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两国通过能源出口获得本国经济发展。但劳动力的短缺和较高的生产成本使蒙俄在资本密集的SITC7(RCA:0.12-0.15)和劳动密集的SITC8(RCA:0.09-0.13)两类产品上竞争力较弱。

表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表(RCA)(SITC Rev.3,SITC0-SITC9,2012-2016)

续表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表(RCA)(SITC Rev.3,SITC0-SITC9,2012-2016)

中亚:初级产品优势明显。中亚在矿物燃料、润滑剂、非食用的原料的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上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SITC3(RCA:3.5-6.4)类产品拥有极强及竞争优势,同时SITC2(RCA:1.11-1.37)也有较强的优势。但中亚在SITC4(RCA:0.08-0.14)、SITC7(RCA:0.03-0.06)、SITC8(RCA:0.02-0.07等制造业、轻工业产品和日常消费用品方面竞争力极弱,例如国内常见的凉茶饮品,在中亚人民却很难消费得到,因中亚国家无力自主生产。

南亚: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优势明显。南亚大部分类别的商品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RCA>0.8):SITC0、SITC2、SITC3、SITC5、SITC6、SITC8上,SITC0、SITC2和SITC3均属于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而SITC5、SITC6和SITC8属于制成品范围,说明南亚国家各行业发展相对中亚、蒙俄等区域国家教为均衡。其中南亚在SITC0(RCA:1.55-1.85)类产品上竞争力最强,说明南亚食品和活动物广泛受到国内外欢迎,非食用原料SITC2(RCA:0.91-1.52)竞争力也较强,SITC3(RCA:0.95-1.12)产品竞争力中等;资源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SITC5(RCA:0.99-1.04)、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 6(RCA:1.95-2.07)和SITC8(RCA:1.3-1.97)等制成品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优势较弱。

南亚地区在SITC9,7,1,4四类产品上存在比较弱势,特别是SITC9(RCA:0.18-0.41)和SITC7(RCA:0.36-0.42)两项,说明南亚制造业,特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方面有待加强。

东南亚:油脂类产品竞争力突出。东南亚国家大部分类目均处于比较优势临界值(RCA>0.8)附近,没有出现表现特别弱势的产品类别,说明东南亚各行业发展及布局相对平稳。其中SITC4(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腊RCA:2.95-6.12)这一类目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国家,存在绝对的竞争优势,主要因为东南亚国家气候宜人,橡胶、棕榈等初级产品生产加工业发达,出产的相关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西亚中东:矿物燃料等具有极强的产品优势。与东南亚情况相反,西亚中东大部分产品类别RCA指数值在0.4左右,处于较弱的竞争优势,但其在SITC3(RCA3.00-2.72)这一类目拥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而SITC9(RCA1.57-3.78)产品优势也较强,说明西亚中东国家产业发展较为单一,过度集中于能源相关产业,而机械设备加工产品SITC7(RCA0.25-0.29)和初级加工产品SITC2(RCA0.24-0.35)、农业加工产品SITC4(RCA0.19-0.35)等类别存在明显的竞争弱势。

中东欧:粮食、饮料和烟草类产品具备一定优势。中东欧拥有比较优势的(RCA>0.8)产品类别范围较广,但优势地位一般,主要包括初级产品SITC0(粮食及活动物,RCA:1.01-1.30)、SITC1(饮料及烟叶,RCA:1.09-1.31)、SITC4(RCA:1.25-1.36)和制造产品SITC6(RCA:0.89-1.10)上。还有部分产品类别接近临界值SITC2,7,5,而SITC9(RCA:0.21-0.29)和SITC3(RCA:0.34-0.40)两类产品竞争力很弱。

总体来说,从图表来看,中国、南亚和中东欧国家各类产品竞争力表现较为相似,均较为分散,但中国和南亚总体竞争力强于中东欧国家。其他区域国家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中,蒙俄、中亚、西亚中东国家能源资源绝对优势地位明显,东南亚国家动植物油等产品享誉世界。

(二)出口市场相似度指数(ESI)

1.ESI指数简介。ESI(Export Similarity Index)用来测度在世界市场上各国及各区域之间的竞争性,最早是在1979年由Finger 和 Kreinin提出,后在1998年经Glick和Rose修正,公式如下:

图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相似度指数(世界市场)

2.测算结果及分析。通过图8可以看出(测算原数据表及过程略),我国与“一带一路”六个区域国家出口相似度指数基本长期保持在稳定水平,并略有上升,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和中东欧三个区域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性较强(ESI值较高)。而中国在中亚竞争力最弱,ESI指数在2013年达到最小仅17.47,随后逐渐提升到24.94,其次是蒙俄,ESI最小也仅24.46,2个区域国家主要均是能源出口型国家,说明中国与蒙俄、中亚国家互补性加强。

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互补性分析

文章通过计算TCI和TI两个指数值来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国家贸易互补性情况。

(一)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1.TCI指数简介。TCI指数的首位提出者是琵特·德拉斯。计算公式为:

TCIijk=RCAXik×RCAMjk,

其中,RCAXik表示商品k的比较优势;RCAMjk表示商品k的比较劣势。Mjk为j国对商品k的进口总额,Mwk为世界对商品k的进口总额,Mjt为j国的进口总额,Mwt为世界的进口总额。RCAXik的值与k 产品的比较优势成正比。

RCAMjk的值与产品的比较劣势成正比。TCIij>1,说明两国贸易的互补关系强。

综合互补性指数公式为:

2.测算结果及分析。通过测算可知(图9),中国与沿线国家存在较高的贸易互补关系(TCI>0.6),其中与蒙俄互补性关系最强(TCI=1.08-1.25),其次为中国与东南亚(TCI=0.83-0.89)、西亚中东(TCI=0.77-0.91)、中亚(TCI=0.68-0.83)、中东欧(TCI=0.72-0.75),而中国与南亚的贸易互补关系相对最低,但其指标值也并不低,TCI=0.61-0.71,说明中国与南亚贸易也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总体趋势来看,五年间,中国与六大区域国家贸易互补关系均维持稳定状态,其中,中国与蒙俄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中国与南亚则上升趋势较为明显。

图9 中国与沿线六个区域TCI指数(以中国为出口国)

以中国与蒙俄来看,2012-2016年综合TCI指数均大于1,说明我国与蒙俄的贸易互补性最强,贸易关系最密切,但五年内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可以推出两个结论:一是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贸易来往,结合表2可知,我国制成品竞争力强于蒙俄,而在初级产品方面,蒙俄的产品优势强于中国;二是中国正通过自身发展建设和产业升级,同时积极寻求资源替代国等方法,减少对蒙俄初级产品的过度依赖。其次,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贸易互补性也较强,中国可以出口较多的制成品换取东南亚国家盛产的橡胶、棕榈油等初级制品。

(二)贸易结合度指数(TI)

1.TI指数介绍。贸易结合度指数(TI)是用来衡量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的综合性指标。由经济学家布朗首先提出,后经小岛等人的研究加以完善,明确了其经济学及统计学上的意义。TI指数大于1,表明两国双边贸易依存度高;反之,则两国贸易关系疏远;等于1,代表正好处于平均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

2.测算结果及分析。除了我国与中东欧的贸易结合度较低(TCD=0.37-0.42)(图10)、我国与西亚中东贸易结合度持平以外,我国与其他四个区域国家均大于1,结果与ESI指数刚好相反,说明贸易竞争性的国家间,互补性则相对较弱。其中,中国与中亚的贸易依存度最高,TCD最小值都高达2.35,虽然中间有减小,但从2015-2016年增幅明显。中国与南亚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呈现稳定上升态势最为明显,由 2012年的 1.06 增加到了 2016年的 1.52。

图10 中国与沿线六个区域TCD指数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总体来看,我国与沿线六大区域国家的贸易互补关系强于竞争关系。从TCI指数和RCA 指数上看,中国在制成品上的优势远强于其余国家,但在初级产品特别是能源类产品的竞争力较弱。ESI指数说明各国间的竞争性均不明显,且基本保持稳定。

其次,“一带一路”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国外贸易市场。近年来欧美国家消费疲软,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出口贸易,而“一带一路”沿线诸多新兴市场国家则刚好相反,市场广大、经济增速快,成为中国贸易的新选择。同时,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对能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的需求量旺盛,这使得国家间出口的互补性增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贸易、文化与人员交流的联系都更加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货物的流通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便利。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发展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均。如中国在制造类产品上存在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能源等初级产品上却过度依赖于蒙俄和中东国家、在动植物油等初级产品上过度依赖于东南亚国家,而蒙俄、中东国家经济却过度依赖于能源出口,各国均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升级。

(二)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建议

1.中国应进一步加大与沿线国家的互补性贸易。在产品类别上,积极发挥中国优势产业,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品类别产品出口,加大具有比较劣势的高质量能源、动植物油等初级产品的进口。在国家区域上,进一步加大、加深与中国贸易往来关系密切的东南亚等区域国家的合作,同时不断探索与其他区域国家的合作可行性,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形式。在合作支持上,从政策层面出发,在密切关注各国不同贸易政策的同时,相应地制定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贸易便利程度、降低贸易成本;同时,积极和沿线互补性强的各国和地区建立境外经济合作区(如中国-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贸区)或跨境经贸合作区(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经贸区),激发合作的潜能。

2.加快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上文分析,中国仅在部分加工制成品类产品处于比较优势,而附加值高的科技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深加工产品相对优势不足,同时受制于国内人口众多、能源储备不足等,对沿线国家初级产品的需求也较大。中国加快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对初级产品重点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升附加值,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产品生产和出口水平。

3.加强各国间互通互联水平。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重点发展跨境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特别是随着中欧班列、义新欧班列、渝新欧班列的开通,极大的缩短了我国与中亚、西亚等区域的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大力促进了国家间的货物贸易。针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重点发展海运,特别是中国沿海省份,如福建、浙江、广东等,应积极打造自己的核心贸易港口,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升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同时,针对各国不同需要,加大拓宽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步伐,大力支持老挝等国铁路建设、支持北非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等[15-16]。

4.创新贸易方式,扩大贸易范围。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新的物流与供应链创新模式产生,在与沿线国家合作过程中,应不断创新贸易方式、扩大贸易范围,在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合作基础上,不断尝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深加工农产品、民族文化项目等交流合作,发现新的贸易增长点,不断深化双方贸易。

猜你喜欢
互补性优势一带一路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画与话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3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出版与印刷(2016年1期)2016-01-03 08:53:43
春秋时期公族与士夫之族的互补性——以鲁、晋两国为例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中国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
小句关系的多元解释与研究方法的互补性
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15
第二优势
中国体育(2004年3期)2004-11-11 08: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