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022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桡骨远端骨折情况在骨科中较为常见,以老年人多发,骨折发生和老年人骨骼钙元素流失导致骨质疏松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情况直接影响患者腕关节屈伸功能,增加了腕部关节炎发生风险,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有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效果更佳[1]。为更好地了解不同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本文以我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进行试验对比研究。
2014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0~72岁,平均(53.45±7.26)岁。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54.12±6.9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X线片等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一般资料完整;④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急性传染病;②恶性肿瘤;③心肝肾系统疾病;④无法配合参与治疗。
方法:①对照组:用X线拍片了解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情,辅助患者取坐位后酌情局麻、闭合复位,以石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2周后复查骨折部位情况,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重新固定石膏、夹板,固定5 周左右拆除固定物,指导并辅助患者完成腕部功能训练;②观察组:辅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取仰卧位后行臂丛麻或全麻,桡侧腕屈肌位置行纵向切口,分离桡动脉、肌腱后行牵引复位处理,以克氏针进行移动骨块固定,复位后行L/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1 d指导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腕部功能训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范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范围比较(±s)
组别 n 桡骨短缩(mm) 尺偏角(°) 掌倾角(°)观察组 47 2.68±0.15 29.15±0.18 5.90±1.05对照组 47 4.35±0.30 23.90±0.20 4.05±1.01 t 34.134 1 122.763 9 8.705 3 P 0.000 0 0.000 0 0.000 0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完全复位,腕关节功能正常;②有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腕关节功能良好;③无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情况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活动范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桡骨短缩、尺偏角以及掌倾角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科疾病,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情况明显,成为此类骨折患者主体。桡骨影响腕部关节功能,患者有腕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此类骨科骨折患者治疗形式上包括手术与非手术,促进腕部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关键。对比手术治疗,非手术保守治疗操作简单、经济压力小,但是外固定时间较长,影响患者腕部关节功能恢复,加上肿胀消退后患肢外固稳定性差,增加了复位失效、骨折移位发生风险,整体固定效果不佳。对比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直接调整患者骨折移位部位,有较强的复位性、固定效果,早期腕部关节功能训练加速了患者骨折后康复速度[3]。颜在生研究指出,对比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整体优势突出,对腕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4]。
本试验结果和龙安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疗效佳、安全性高,是优选治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