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与留置针对小儿肿瘤化疗中血管的保护效果

2019-10-22 00:56欧春红麦彩珠王丽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6期
关键词:外套导管部位

孙 惠,罗 玲,欧春红,麦彩珠,王丽凤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 湛江524002)

恶性肿瘤患儿的重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可引起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并对患儿血管造成一定破坏,从而影响下一周期的治疗[1]。同时,反复穿刺和大剂量、多次化疗均会对患儿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增加静脉穿刺难度,若药物不慎渗出还会对周围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及色素沉着等[2]。因此,建立一条较好的静脉通路,不仅能减轻静脉损伤,还能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确保化疗过程能够顺利完成[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在小儿肿瘤化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并观察其穿刺后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8年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1~8岁,平均(5.72±1.62)岁;肾母细胞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恶性淋巴瘤6例,白血病7例。观察组男17例,女9例;年龄1~9 岁,平均(5.68±1.64)岁;肾母细胞瘤7例,恶性淋巴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7例,白血病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均为肿瘤患儿,需长期接受化疗;年龄1~9岁;均获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留置针穿刺化疗。选用0.45mm×70mm 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选择弹性较好的前臂静脉或血管粗直的头部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消毒局部穿刺皮肤后,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握留置针针翼,将针尖斜面保持向上,在其血管上方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观察有无回血,有回血则降低进针角度并沿静脉方向向前推进0.2~0.5cm,后将针芯退至外套管以内2mm,并将外套管全部推入血管中。术者应用一只手将外套管推进血管内,另一只手缓慢退出针芯,直到外套管完全进入血管才可拔出针芯。然后对穿刺部位四周皮肤进行二次消毒,采用无菌敷贴密闭固定,并消毒肝素帽,将准备好的静脉输液器排尽空气并刺入肝素帽内。操作结束后标明操作人姓名、时间、置管日期,然后再用小胶布进行固定。

2.2 观察组 给予PICC 化疗。备好一套PICC 穿刺包及3Fr型号的导管,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导管。操作前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详细介绍PICC的置管部位、方法及治疗特点等,消除其顾虑。操作时,术者应帮助患儿取平卧位穿刺静脉,首选充盈较好、粗直清晰的贵要静脉,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也可选择头静脉。将患儿穿刺手臂外展并与躯干成90°,测量穿刺点至胸锁关节再反折至第3肋间的具体长度,操作人员应按照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的顺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并与皮肤呈15°~30°角于穿刺点进针,发现有回血后再进针0.5cm,待针孔完全进入血管后,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将外套管送入血管。操作人员应送管至测量长度并嘱患儿头部靠近锁骨和穿刺侧上肢,以防导管进入颈静脉,待送管至测量长度后拔除枕套和导丝,连接好接头,使导管外翼与皮肤紧贴呈“S”形,回抽观察有无回血并进行冲管。冲管时应用20mL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冲管,后抽取肝素稀释液3mL行正压封管。对局部穿刺部位进行二次消毒,并采用无菌敷贴固定,穿刺部位采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4h,后行X 线摄片检查确定导管头位置无误后接入输液装置进行输液。操作结束后详细记录穿刺部位、时间、日期、局部情况、置管深度、患者用药情况等。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穿刺后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肿瘤化疗患儿导管留置时间比较[例(%)]

(2)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37.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化疗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传统方式,但化疗药物会对周围血管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临床应用留置针虽然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却无法减少药物对血管造成的损伤[4]。有研究提出,PICC 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较少等优点[5],已被广泛运用于小儿肿瘤化疗中。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采用PICC和留置针应用于小儿肿瘤化疗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PICC 末端在上腔静脉内,化疗药物可通过PICC导管输入中心静脉,不仅能避免药物外渗引起的损伤,还能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6]。PICC置管穿刺点在肘关节处,在血管内留置长度可达15~30cm,由于导管较软,导管发生异位可在较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不会对患儿日常活动产生限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溶性,不易和血管中物质融合产生反应,细菌感染和凝血发生率较低。此外,整个穿刺过程导管可在X 线下显影,不易引起血胸、气胸等并发症[7]。

综上所述,在小儿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 置管对血管的保护效果较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采用。

猜你喜欢
外套导管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冬天的外套你选对了吗
深冬外套乘以二
穿对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