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经验 促数学思维发展

2019-10-21 16:46李杏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时针计时时刻

李杏

一、案例背景

我是一名上海的小学数学教师,3月份,我接到一个通知,需要上一节公开课,执教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沪教版)一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这一节课。对于一向喜欢高效课堂的我认真准备。我认真研究教材,并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这个内容在其他教材中几乎都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那么为什么上海教材这么靠前,这对我以及我的学生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二、设计说明

1.教材、学生分析

在仔细阅读了教材后,我又研读了其他版本的教材。以苏教版为例,首先出示一张节目预告单,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一般在电视节目中,都是用这种计时法来预告节目;接着通过时间尺以及对应的情境图,用两种方法来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认知24时计时法;接着通过一个钟面一个情境图强化对24时计时法的认知;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个钟面想一想,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

沪教版的教材更为简单,就是出示小胖的一天,通过小胖的一天来认识《几时几时半》以及《24时计时法》。怎么办?这怎么学?无数个问号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再次阅读教材,并与其它版本教材对比,寻找共性。发现不管哪个版本的教材,其实都是希望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熟悉的情境来认识计时法,这也是编者告诉我们,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验,必须以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

2.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一天有24小时,知道一天中的某一具体时刻也可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

②利用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发现并归纳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具体时刻的方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某一具体时刻。

③在探索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某一具体时刻。

教学难点:1、掌握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具体时刻的方法。

2、分段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三、案例描述

教学片断一:认知冲突,引发新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几时、几时半,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你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小胖什么时刻在干什么?”

生1:小胖上午7时在起床。  生2:小胖下午3时在踢球。   生3:小胖下午5时半在看电视。

(出示10时钟面圖)

师:这是几时?你在干什么?

生1:上课、看书                       生2:睡觉

师:你说的上课是什么10时呢?         师:你说的睡觉是什么10时呢?

时间和时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我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几时、几时半。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能清楚地说明“什么时刻,谁在干什么。” 学生对于分段计时法(这时候还没揭示分段计时法的概念)比较熟悉,能用分段计时法准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具体时刻。这时只给一张钟面图,问学生这时你们干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法不一, 利用这一矛盾冲突,设疑“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将2个10时区分开”,引出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二:

师:每天都是从0时开始,1小时1小时地数, 谁来告诉大家现在钟面上的时刻?

生1:上午6时                        生2: 6时

师:你能用一个数字表示现在时刻吗?    师:这个6时是上午的6时,也就是上午6时。

生:6时。

师:对呀,从0时开始,经过了6个小时,就是6时。

时间摸不着,看不见。对于钟面上的6时,学生只是利用上一节课习得的方法认识钟面,这是教师巧妙的用一句“从0时开始,经过了6个小时,就是6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用时针的运动规律来观察,教师规范的数学语言,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教学片段三:

师:从中午12时开始,再经过1小时,就是?你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现在时刻吗?

预设1:生:13时。

师:这个13你是怎么想的呀?

生1:数的,12后面就是13。

生2:12+1=13

师:你能告诉大家12是什么意思,1是什么意思吗?

生:12时又往后走了1小时,就是13时。

师:你说得真棒!你们听明白了吗?谁也能像他那样说一说?

生……

师总结:是呀,从中午12时开始,又经过了1小时,就是13时。

追问:能不能就写1时呢?

生…

师:是呀,凌晨1时是从一天的开始0时开始,刚走了一个小时,就是1时。而下午1时是时针在钟面上已经走了一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走第二圈,如果再用1时表示,很容易混淆,所以我们用13时表示。13时就是下午1时。

预设2:生1:1时。  生2:13时。如果写1时会跟凌晨1时混淆。

师:是呀,你真个会动脑筋的小朋友!凌晨1时是从一天的开始0时开始,刚走了一个小时,就是1时。而下午1时是时针在钟面上已经走了一圈,再走第二圈,如果再用1时表示,很容易混淆。那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13时。

师:13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2时又往后走了1小时,就是13时。

师:听明白了吗?谁也能像他那样说一说?    生……

师总结:是呀,从中午12时开始,又经过了1小时,就是13时。13时就是下午1时。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能力时在学校过程中形成的,方法时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的。在上午时间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体验了6时,8时……的由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掌握了从时针的运动规律角度思考问题这一方法,所以在下午时间段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独立说、同桌说等多种形式,不断渗透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感悟方法,加深对24时计时法理解。通过对两种计时法的比较沟通、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联系,从而实现自如转换。

教学片段四:练习巩固,再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将分段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2、用24時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

3、说一说:这是古猗园的开放时间,上面写着6时半——18时半,老爷爷没有学过24时计时法,你能告诉他就是从上午几时半——下午几时半古猗园开放吗?

4、昨天李老师在上班的路上拍了一张照片,仔细观察,你觉得这样写对吗?

练习巩固是一节课中消化理解的重要一环。层层递进的练习,前后知识的呼应,逆向思维的培养,实际生活的应用,不断的唤起学生的认知,同时也一次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案例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了24时计时法对学生而言是教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需要教师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巧用生活情境设冲突引思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开始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冲突,同是10时,怎么有人在上课,有人在睡觉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出24时计时法。

2、巧用生活情境感受一天的时间

利用动画,在时针转动的同时配上天色变化和老师的讲解,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时间和情境中直观经历了一天24小时的变化情形,这样直观性较强,学生体验了24时计时法的形成过程,并知道一天时间很短暂,要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巧用生活情境逐步体验方法

当动画中太阳的上升和下降,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转动,到整点时动画停住,教师激趣设疑,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不断体验,感悟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发展,最终形成数学能力。

《24时计时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加强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实例为素材来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时针计时时刻
冬“傲”时刻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捕猎时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中国古代四大计时工具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24时计时法(教案)
我们为爱计时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一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