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与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9-10-21 08:37陈文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年龄段癫痫发作

陈文娟

【摘 要】 目的:分析与讨论小儿急诊惊厥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40例小儿急诊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讨论,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分为高年龄段组(n=80)、低年龄段组(n=60),展开多项实验室检查(头颅CT检查、脑脊液检查),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提供对症治疗方案。140例患儿均给予苯巴比妥钠、地西泮药物进行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性、惊厥发作时间。结果:经药物干预,高年龄段组的临床有效性高于低年龄段组(P<0.05),140例患儿总治愈率为84.29%(118/140),死亡率为5.71%(8/140)。高年龄段组的惊厥发作时间短于低年龄段组(P<0.05)。结论:年龄越小,临床特点更为明显;颅内感染、持续性高热、癫痫等因素均可诱发小儿急诊惊厥疾病,应当根据不同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惊厥发作时间。

【关键词】 小儿急诊惊厥;临床特征;苯巴比妥钠;地西泮

小儿惊厥在儿科及神经内科临床中属于一种普遍多见的急症类型,好发于婴幼儿群体,多因各类因素作用下引起脑神经功能紊乱[1]。该疾病具有较高发生率,常表现为全身/局部肌群阵挛性抽搐,绝大多数患儿还伴有程度不一的意识障碍,容易留下后遗症,甚至对其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2]。由于小儿惊厥发病较突然,且发作频繁,加之部分亲属缺乏正确认知,难以得到及时、充分治疗。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与讨论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40例小儿急诊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40例小儿急诊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讨论,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分为高年龄段组(n=80),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47∶33;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2±1.08)岁;低年龄段组(n=60),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31∶29;年龄1个月~3岁,平均年龄(3.61±1.0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通过统计学计算结果得出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

1.2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首先需展开全身检查,详细询问与了解其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家族病史以及是否存在药物禁忌证、过敏体质等资料,随后进行实验室常规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头颅CT、脑脊液。在治疗期间,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临床症状的患儿给予苯巴比妥钠、地西泮药物进行治疗。另外,选用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的给药方式需充分结合患儿的病情特征而定,对于伴有感染症状的患儿,还需要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伴有颅内感染的患者需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再结合常规抗生素干预。对于存在持续性高热的患儿,需加用安定药;对于存在中毒现象的患儿,需立即进行催吐、洗胃等处理。对于伴有癫痫症状的患儿,需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数据。1)痊愈:小儿惊厥症状均已完全消退,且未出现复发现象;好转:小儿惊厥症状有一定好转迹象,存在复发现象;死亡。治疗有效性=(痊愈+好转)/总数×100%。2)惊厥发作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有效性比较

高年龄段组的临床有效性为97.50%,高于低年龄段组的90.00%(P<0.05),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的惊厥发作时间

高年龄段组的惊厥发作时间为(7.10±2.20)min,短于低年龄段组的(8.18±1.04)min,检验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当小儿伴有发热、缺氧、癫痫、中毒等临床特征,且全身/局部肌群抽搐、意识障碍,则很有可能会诱发小儿惊厥[3]。由于小儿属于一种特殊群体,其大脑皮质尚处于不断发育健全过程中,可提高神经细胞兴奋性,无法有效抑制大脑皮质,大脑运动神经异常放电后可导致惊厥发作[4]。据不完全统计,至少伴有1次小儿惊厥发作的患儿约占7%,与成人发病率比较,低于6岁的小儿发病率可高达至少14倍[5]。通常,部分患儿在发病前可发现有呼吸急促、体温持续升高、呼吸不规律、瞳孔大小不同等前兆,病情严重的患儿还可表现为呼吸不正、大小便失禁、昏迷等,经检查可观察到瞳孔散大体征。因此,当惊厥发作时,其亲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保持淡定,以便于早期发现与干预。经临床分析,发现主要是以颅内感染、持续性高热、癫痫等因素引发小儿惊厥,因此,加强早期头颅CT检查、脑电图可有效进行诊断与筛查,这对于后续临床药物治疗的选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6]。总之,充分了解小儿急症惊厥的临床特点,加强早期诊断、识别与干预,有利于控制与改善预后。

本研究表明,高年龄段组的临床有效性高于低年龄段组,表示年龄与小儿惊厥的治疗有效性呈正相关性,经药物干预,140例患儿总治愈率为84.29%(118/140),死亡率为5.71%(8/140)。高年龄段组的惊厥发作时间短于低年龄段组,表示年龄越大,小儿惊厥发作时间越短。

综上所述,年龄越小,临床特点更为明显;颅内感染、持续性高热、癫痫等因素均可诱发小儿急诊惊厥,应当根据不同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治疗,对症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惊厥发作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文玲.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与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01):11-12.

[2] 谭佳音.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29(01):69-71.

[3] 荣贺杰,梁久娟.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243-244.

[4] 顧静.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用于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3552-3554.

[5] 陈晓飒,郑小龙,柯海燕,等.短程口服地西泮预防小儿复发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03):378-379.

[6] 冯玲.探讨小儿急诊抢救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04):112-113.

猜你喜欢
年龄段癫痫发作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癫痫多数可控可治
珍惜现在的年龄
警惕隐藏在自言自语后的癫痫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也可有良好预后
神回复
卒中后痫性发作63例临床分析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