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师学生师德养成 打造家校共育有机课程

2019-10-21 21:46周岚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4期
关键词:幼师共育师德

周岚

[摘           要]  当前学校在家校共育关系上存在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平台问题。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通过整体搭建家校共育课程,推进家校关系从碎片化德育活动走向整体课程改革,开创了以师德养成为统领,以体验探究为方式,以生活研究为平台,以成长评价为推手的家校共育课程改革新格局。

[关    键   词]  家校共育;有机课程;师德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68-02

家校关系如何从家校各育走向家校共育,从零散德育活动走向整体课程改革是我们当前推进家校合作的核心问题。经过六年实践,我校根据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实际情况,校本化推进幼师学生师德养成教育,以“博爱雅艺,彬彬幼师”为主题,整体性实施幼师师德养成家校共育课程,并积极开发家校共育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举行常态化的家校开放活动,形成以师德养成为统领,以体验探究为方式,以生活研究为平台,以成长评价为推手的家校共育课程改革新格局。

一、以师德养成为统领,搭建家校共育课程框架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茁壮成长与健康发展。教育部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念和师德”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幼师职业的特殊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以新时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来培养我们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幼师学生师德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以“彬彬幼师”作为我们师德养成教育的目标方向。整个课程框架在培养幼师学生师德素养基础上,贯通跨学科素养发展,为学生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通过家校共育课程的整体实施让学生能够拥有儒雅的精神气质。新生报到的时候家长就通过迎新活动和开学第一课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和宗旨以及学生的未来培养方向,学习幼师三年课程架构,关注幼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

二、以体验探究为方式,创生家校共育课程实践

就幼师师德养成课程运作而言,我们以“博爱雅艺”为主题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实现家校共育实施共同体,即课程利益关涉主体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应当建构一种关系力量,使之能够享受应有的课程权利,又能履行各自应尽的义务,为高效有序推进课程运作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宿舍文化节、远足励志教育以及汉服茶艺女生等主题活动,在致力于培养优雅女生、阳光男生的同时修炼艺体技能和匠心精神。在“艺术素养节”、毕业生基本功展演、周末剧场“爱艺秀”、暑期教育实践等活动中体验探究家校共育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艺术技能训练和教学技能研究。通过寒假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更因为家长和学生共阅一本书密切了亲子关系,把书香从校园带进家园。

三、以生活研究为平台,完善家校共育课程内涵

早在20世纪初,怀特海就指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唯一源泉,生活是动态的、开放的,所以家校共育课程生活作为平台,并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判定。我们突破了理论范式的束缚,以“雅泽芝兰”“东塔风”和“青葱故事荟”为平台,借助信息化的力量一方面向家长传递学校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引进了优质的家长资源来助力学校课程建设。我们通过元旦文艺汇演、文化素养节、艺术素养节、体育节、周末影院等引导家长走进学校现场,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丰富学生教育内容和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

四、仪式生活教育,形成家校教育体系

仪式是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学生成长的特定时刻,举行有意义的仪式会对其生命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经过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以“开学礼”“成人礼”和“毕业礼”为核心的“三礼”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举措。

开学礼定在每学期第一周。学校特设联盟班活动,即学姐带学妹做好联盟班联谊活动。活动邀请家长参加,联盟班同学通过联谊活动展现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凸显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成人礼我们安排在12月9日,那天特邀家长们来到孩子身边,亲手为儿子戴上冠,为女儿插上簪子。孩子们手捧杯盏,敬上满满一杯孝心茶。让学生在十八岁的起点,携手前行,奔向未来,向青春挥手召唤。毕业礼我们安排家长和学生一起上好中学阶段“最后一课”,孩子们献上精彩的节目感谢学校、感激老师、感恩家长。每次仪式活动都让家长和师生接受一次人生洗礼,通过规范的仪式流程,精心的情境设计使家长和师生都受到鼓舞,得到信念的引领。

五、特色生活教育,形成家校教育亮点

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常态的。我们通过毕业生返校活动为在校生和家长提供榜样生活教育;通过幼儿园观摩活动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未来职场生活教育;通过远足拉练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斗志和战胜困难意志力的提升;通过红色星期天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体验到正确政治信念引领下生活的正能量;通过文化素养节、艺术素养节和元旦师生同庆等系列特色生活教育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提升,也使学生的师德素养在生活教育中得到提升。

六、以成长评价为推手,沟通家校共育课程反馈

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成长评价是家校共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的成长评价,我们可以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内容的实施情况,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并为改造家校共育课程提供有效反馈。我们把对学生的成长评价嵌入家校共育课程结构中。学校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我们在开学的时候就和家长做了沟通和介绍,家长对学校的成长评价也相当认同。有了学校和家长在成长评价方面的同频共振,家长资源得到了充分调动。

(一)多维评价,助力个性发展

学生的成长评价通过收集学生表现的多样信息作为评价的依据,即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整合。在成长评价中,我们重视学生的创生性表现,做了评价目标的“留白”设计,对学生助学团表现、故事荟表现予以描述性评价,并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予以推广,让学生非预期表现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应有的好评,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适度的引导,也让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多彩的一面。

(二)微信联动,助力过程评价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推出了“微信+”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平台,及时推送学生在校信息,家长养成了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共同协助学校帮助学生调整反思。我们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建档,从重结果评价到重过程评价,从传统的量化评价表到成长记录袋,从借助信息化工具到以大数据为准的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利用多元的科学评价方法,对沟通家校共育课程的反馈起了积极的作用。

课程运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通過聚焦幼师师德养成课程,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从过程和关系两个视角出发去分析建构,能够帮助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俯瞰课程运作的全景,抓住其整体和动态的特征,梳理出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让家长主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提升了家校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推进打下了坚实优质的家校合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阿伦.C.奥恩斯坦,琳达·S.贝阿尔-霍伦斯坦,爱德华·F.帕荣克.当代课程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鞠玉翠.学校道德氛围建设:学习共同生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桑青松.青少年道德学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18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 王 敏

猜你喜欢
幼师共育师德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致良知与师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男幼师荒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