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益谦
[摘 要] 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酒店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在培养目标、制度构建、专业学习、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师徒关系以及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据此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课程体系、提升师资水平、加深师徒关系、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多元评价等系统有效的建构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酒店;现代学徒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001-03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中职学校推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育部从2012年起连续六年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亦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列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所以,如何有效地推行现代学徒制对一所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来说意义格外重大。如今,很多中职学校酒店类专业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改革试点。其中有不少学校做得很成功,甚至成为典型案例;也有一些只是徒有其表、流于形式,不乏蹭个热点、办个仪式、走走过场而已。
然而,对真心要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学校来说,研究探索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毕竟“现代学徒制”并非简单的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因此,把握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就得回到其概念的本源。所谓“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把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与技术实践训练分由学校和企业一同分担。在学校,学生的德育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主要由教师来承担;在企业,学徒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建立则主要受师傅的熏陶。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制下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
一、现今中职酒店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之所以有些学校酒店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效果不佳,根本原因在于对学徒制的精髓要领把握不准,事先的工作准备不足,具体表现在:(1)学徒制的推行太过随意,缺乏制度与规范;(2)没有出台相配套的激励举措,缺乏建立均衡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保障机制;(3)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能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教学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状态;(4)学校缺少德才兼备的“双师”师资,企业也缺少好师傅团队;(5)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和监督機制缺失,考核不够全面客观。这些都是影响“现代学徒制”推行的阻力。如今,很多中职学校旅游专业都在进行各类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也不少,但是难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制度构建不完善
众所周知,“现代学徒制”的推行都是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当前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一般可分为政府推动型、学校主建型、企业主建型、校企联建型以及校企共建型等模式。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模式,如果校企双方没有一个清晰明确且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那就会出现仅仅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更谈不上推行深入且成梯形的“学徒制”。因为大家只是为了各自肤浅的目的,酒店解决用工荒,学校为了就业同时挂牌一个实践基地,仅此而已,显然这样的校企合作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有时候还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不是简单地找几个酒店的老员工分别让他们负责管理几个学生这么简单,如果这其中没有完善的顶层设计、完备的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协议约束,那么这一切都只是一个简单的签约仪式和拜师仪式,而不会形成真正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专业学习不衔接,教学内容不匹配
由于很多学校在推行现代学徒制前,并没有与酒店一起制定全面系统合理的课程标准,所以很容易出现在学校学的知识与酒店实际的工作岗位并不能衔接应用上,这样在人才培养上就会出现严重的知识体系割裂,使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因此,目前,学校有一套教学体系,而酒店培训又完全是另一套体系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并不是以工作任务或者工作全过程为导向。若用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来执行,必然不能与真实的企业工作相契合、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适应,更不可能突出“学徒制”中师傅的教学特色与专业传承。
(三)学校的“双师”工作经验不足,酒店的“师傅”教学水平不高
一直以来,受招聘条件限制,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教师以中青年居多,绝大部分来自于本科院校甚至是重点综合性大学,她们虽然思路开阔、头脑灵活,多数教师也持有高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属于学校里的“双师型”人才。但是,他们也普遍存在酒店实践经验缺乏、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学短板”。这一“短板”使大部分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以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为主,干货实战式的教学不足,所以课堂驾驭能力薄弱,在短期内无法很好地实施教学。更严重的是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繁重,同时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事情琐碎,加上学校各种评估和各类教学比赛及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工作层出不穷,使在校教师继续专业提升的学习时间偏少,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自我教学反思,更没有太多时间下企业积累行业经验与提升专业实操技能。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酒店“师傅”也存在自身的“教学短板”。他们虽然都是由企业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能力突出、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也是各个业务部门的骨干精英。然而,他们的“短板”就在于未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也没有专门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熟练掌握教学技能与培训方法,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性格特点更是了解不够。简而言之,“师傅”缺少的是教学经历和学徒训练方法。因此,即使在企业里有师傅愿意手把手倾囊传授技艺,也是回到过去“师带徒”的老传统,学校系统教育教学的缺失导致现代学徒制难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四)师徒关系不融洽,职业传承不理想
目前,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到酒店实践学习这一环节,不少合作企业也为学生安排配备相关的指导师傅。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那些真正认真给学生传授技能和经验的师傅并不多。很多时候学生在酒店都是给师傅打打下手、跑跑腿,或者当个普通实习生,做得多,学得少。如果校企双方推行这类形式化的“现代学徒制”,显然学生、家长都是不会认可与支持的,他们只能认为学生仅仅是充当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而已。同时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职业理解也不全面,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没有具体的方向、目标和规划。因此,常常在现代学徒制中,师徒之间没有实质的关系和感情,应付任务的多,交流互动的少,最后能学成师傅的核心技能而独立上手的更是不多见。
(五)过程管理不到位,考核评价不客观
实际上,国内各个旅游酒店类的中职学校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可推广的、较为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这里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学校和企业的评价互相分割,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与企业对学徒的评价相互分离,学校考核的理论体系与企业考查的实操任务不能做到相互融合与衔接。其次,在中职学校方面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全面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查相互融通得较少,过程性的评价与终结性的评价相互结合得更少;考核往往局限于单门课程的考核,缺少阶段综合性考核和毕业综合性考核。另外,在酒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技能考核有可能过于随意,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考核中,成绩往往都由企业师傅一人来评定,缺少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案,存在太多的主观性;二是实践考核结果太过单一,最后结果往往只是一个分数而已,没有精神方面或物质方面的奖励,也没有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
二、中职酒店类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体系的有效构建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试点不单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一项纯粹的教育政策,而是涉及多个主体单位,需要多个部门一同参与和支持。对每所学校的每个专业来说,推行现代学徒制首先应以自身内外资源、专业发展现状和各种软硬件实力等为出发点,优选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这里酒店企业的积极参与与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效建立双主体育人机制是很关键的,使校企双方都对这样的合作模式产生拥有感和归属感。实行双主体育人机制意味着学校、酒店企业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托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指导委员会和考评委员会,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在委员会体系共同协作下,校企双方需要一同达成两个共识,一是确立校企双方都认可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作为双方合作的核心和主线;二是制定一个可操作、可评估、有约束、有分工,且科学规范的教学与实践管理制度。除此之外,校企双方也要一同研究制定相配套的酒店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在酒店企业享受合理的工作待遇,包括工资奖金、责任保险、意外伤害险、工伤保险等,使他们的福利与安全有保障。
(二)做好课程体系建设,实现知识衔接融合
现代学徒制的构建核心是有效的课程规划、专业学习与职业指导。需要做好三件事:建立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构建资源平台。首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该主动联系酒店集团或者旅游行业协会组织、酒店企业等各相关利益方共同制定“学徒制”的教学标准,统一学徒培养的教学内容和培训方式,规定学徒结业必须达到的知识水准和技能水平。其次,学校与酒店企业应当基于酒店经营管理的工作任务来构建知识体系。这是现代学徒制教学与实践的基础,由此才能保证学校与酒店之间教学与实践的一致性、关联性。也就是说,校企双方必须先共同深入研究如何以工作任务来构建知识体系,以此解决学生 “做什么” “如何做” 的问题,并最终决定哪些内容适合在学校课堂讲授和在学校实训室完成,哪些内容需要在酒店服务与管理过程中通过培训或自学完成,又有哪些内容需要先在学校讲授然后在酒店服务过程中加深理解。确定课程内容,实现教学与实践内容的融合,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有效保证。
最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校企互联共享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资源平台,促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长效推进。利用这种丰富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可以根据酒店专业的教学规律安排教学模块,另一方面,酒店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需要安排碎片化培训。与此同时,平台上的各种理论教学资源和实践培训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最终可变成一个庞大的校企共享的知识信息化的资源平台。
(三)提升校企双师水平,打造优质师资团队
在现代学徒制中,双育人机制合作模式的主体是校企双方,这就决定了其教学工作也必须采用“双导师制”。学校教师和酒店师傅应当一起成为学生的导师,并由学校和酒店企业共同选拔、培养、考核。长期以来,教师编制与统一招考的问题给中职校师资建设带来了一定束缚,表现在优秀的酒店师傅进不来,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出去,学生的实践教学没能达到预期。“双导师制”完全可以在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酒店兼职教师的岗位上做一些有益探索。一方面,学校可以尝试聘用高级技师担任酒店企业导师,按照外聘教师管理,正常考核其教学工作量,并发放课时津贴;另一方面,酒店也可以尝试接收学校优秀的教师挂职锻炼,按照企业管理,享受酒店员工待遇。并且,学校和酒店企业也应当实现优势互补,加大横向联系的力度,真正将研究、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此外,酒店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在酒店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校企双方还应当共同打造一批透彻理解专业标准和培训要点的师傅群体,并不断地更新队伍且全面考核其专业指导能力。
(四)加深师徒情感交流,保障核心技能傳承
学校应当重视促进师徒的情感培养,多开展交流活动,营造“尊师重教、勤勉学习”的良好师承氛围,让学徒乐于“取经”,师傅乐于传授。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现代学徒制中师徒之间的冷漠关系,消除市场功利化,帮助职业教育回归本真。与此同时,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实践学习与职业知识教育结合的开始,师徒之间已不是旧时传统的师傅对徒弟“耳提面命”的师承关系,而是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共同发展的师徒关系。这里,师傅对徒弟的影响不再是单一、家长式的命令教育,而是双向、互助式的共同成长。现今,学徒可以从各种开放性的信息化途径获得学习知识与经验分享,师傅并非是唯一的、最权威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的来源。她们甚至有条件比师傅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了解新的知识。在这个背景下,维系良好的师徒关系最好的方式是师傅与学徒的共同提升,形成“学习共同体”。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多东西,例如秘不可宣的技艺、个人技巧以及散发个人魅力的职业品格与职业精神,这是一个好师傅在本行业“独步天下”的根基。而这些可能需要学徒谦卑学习,用心领悟才有可能更好地继承与发展。鉴于目前酒店企业普遍需要特岗紧缺人才和技能拔尖人才,这就有必要从职业传承角度更好地推动行业水平的良性发展,使一些好师傅的好技术和好品格得以在徒弟的身上延续下去。
(五)保证教学过程监管,实现教学多元评价
过程管理是保障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常应当积极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职业学校教学部门以及酒店人力资源部等多方共同监管、多方评价,以切实保障教育教学及技术实践的质量。现阶段,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也取得了很多很好的实践经验,他们都能利用网络手段密切联系,使学生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企业,通过相应的信息平台都能及时收到学校、行业、企业的相关资讯,反馈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但是即使这样,还是不够。因为这样的信息反馈比较零碎、缺乏系统化,更不可能做到有效的数据分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中动态的过程管理的需要。因此,学校应当建立一个开放的、共享性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来进行全面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分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既可以满足校企教学与实践资源的载体需求,又可以实现校企考核评价的大数据共享。这种共享主要包括学生校企学习记录、校企成绩及业绩记录,以及校企双方都可以查阅学生全过程的师承学习成长记录。
酒店类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在校学业水平和在企业掌握技能水平的考核。其中,学徒考试可以大胆改革,一方面尽量缩减理论考试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实践操作与情景运用的考核力度,灵活配置现场模拟实践,甚至多种口试考核等考试形式。此外,承担师徒考试的组织机构可以是中职学校中的专家团队,也可以是试点的酒店企业集团中的骨干团队,也可以由第三方行业协会组织考评委员会,对学徒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技能达标考核。总之,酒店类专业的学徒制考核评价应该是重实践,也经得起专业人士的检验与行业组织的考察的。这样的评价结果才是真正客观公正,且科学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鹿霖,葛晓忠.现代学徒制在推进过程中的困境解析与思考[J].职业技术,2015(11):11-13.
[2]金艳秋.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调研分析和解决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100.
[3]何辉.基于行业联合学院平台的建筑类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53-56.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