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坤
从事音乐教育已经第五年了,从刚毕业的懵懂无知、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从容理智、时刻反思,无论是从教学能力还是教育理念上,在我身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切都归功于学校对我的信任和培养。
尤其是近两年来,从事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和艺术团队管理工作,碰到了越来越多的“特殊生”、“个性生”。起初因为青年教师的不成熟和缺乏经验,特别容易急躁失控以及手忙脚乱,通过每节课不断地吸取经验尝试改进,到自我反思取长补短的方式,才得到冰山一角的成效。有時会因为某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这些“个性生”拉近距离、融合相处充满了幸福感,有时却又会因教学方法的不恰当或考虑不周让自己和这些学生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而苦恼惆怅。然而日积月累便积攒成了一些不利于师生关系与课堂融洽的现象出现,再加上班级学生一周两节课40分钟,本身沟通的机会就很少,不像班主任老师能够天天近距离沟通解决问题,也由于科任课没有考试压力基本与家长零沟通,若课堂中未能妥善处理好的事情,反而会给学生积攒一种负面的情感,从而导致很多问题出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我多次反思自己,也多次虚心求教,再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相互尊重,以人为本
师生相互尊重,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师生最好的一种相处模式。教育更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以人为本,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教师需要用理去说服,用情去感化,从而促使这样的特殊生愿意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完成正常的课堂学习进度。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热爱学生是教师这个职业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这种爱是不能以个人喜好和血缘关系为转移的。
对于每个班的特殊学生,但是习惯又比较差的学生,有一种特殊情感宣泄的方式,我发现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太大的作用,相反他们需要的是相互之间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心弦,往往会使师生关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爱的琼浆,从而喜爱你的课堂,愿意接近你,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
二、宽容以待,树立自信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如果老师很严厉的批评,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要用音乐美的力量去影响他们,熏陶他们的审美感知。就如我对待一位新三年级的小“个性生”,当他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在老师面前耍小脾气时,我会先自我冷静,告诫自己现在说什么做什么都会更激怒他,所以在课后留下他一人心平气和地、很真诚地和他谈心,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包容,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这类特殊生在改变思想观念和不良行为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教师要正确对待他们转变过程的反复。要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对反复中的教育,仍然要尊重、信赖,要坚定信心,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不要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反复时,就认为后进生是稀泥巴糊不上墙,失去耐心,大为恼火,甚至新帐老帐一起算,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全盘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前功尽弃。当然,我们不能等待学生出了反复再抓,要估计到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燃”。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师生关系转化后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每一位都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有位著名文学家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很多位教师,但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弄清楚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特殊生”这样比较有个性的学生时,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他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教师平时的督促就会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目前任教的这些班级中面对这些“特殊生”,都能够有更加明显的转变和改进,也希望这些“特殊生”更够感受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更有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
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成长最重要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养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小事情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特殊生”与常规学生同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没有良好的习惯与素质则很难立足社会,最终将遭遇淘汰的厄运。加强特殊生的培养和关注,能够调动他们学习与生活的积极性和强烈的自信,激发求知欲望,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培养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音乐教师的自己,自己要学会通过学科特点,不惜余力地改善与关爱“特殊生”,让这些学生感受美的教育,感受美好的生活,感受美好的校园生活,感受爱的一切。我相信终有一日,会水滴石穿,重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