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前儿童艺术微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2019-10-21 22:19吴朝凤郑盈张莉琴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吴朝凤 郑盈 张莉琴

摘 要: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合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开发微主题活动,以微主题设计形式将其整合到学前儿童领域课程之中,提取适合融入的文化内容并开展艺术微主题活动实践,将传统文化渗透学前儿童教育中。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儿童艺术;微主题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幼儿所接受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人生指引的重要阶段,文化血脉的传承力量,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儿童艺术微主题活动,不仅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而且让儿童在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海洋熏陶,了解并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意识,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一、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艺术微主题活动设计

(一)适合于幼儿阶段教育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积累和沉淀,有许多宝贵的璀璨文化值得传承与发扬。本文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选取了部分适合融入幼儿阶段教育的内容。

1.隆重热烈的礼仪文化。中国乃礼仪之邦。注重礼仪、遵守礼法、讲诚信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例如:用膳之礼、行走之礼、见面之礼等等,原则都是尊重他人,谦恭待人。

2.喜庆欢闹的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另外少数民族自己保留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跳花节、彝族的火把节等。

3.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各具特色,包括古代各大流派建筑如故宫、苏州园林、四合院、塔、长城、桥等等。如四角、六角凉亭,飞檐翘角的大屋顶,马头墙、青瓦等等都值得后人学习与研究,更值得传承的建筑工艺。

4.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以独具特色而闻名,如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各民族服饰等作为中国服饰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色。

5.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传统手工艺是先辈们的手艺活,精致、富有深厚文化内涵,例如皮影、木版年画、剪纸、面人、风筝、纸伞、陶瓷等数不胜数。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儿童艺术微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传承和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以微主题活动的形式,将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发展民族自信心,培养文化认同感,丰富幼儿园的艺术课程资源,深厚其文化底蕴,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提升儿童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能力,使幼儿萌发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认同感和喜爱之情,产生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儿童艺术微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一)活动设计

1.设计意图。因外来文化的加入,我国文化受到冲击影响,弘扬中华文化是国家传承文化的强劲力量,也是有效途径,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融入文化内容,让文化得以延续。

2.設计理念。对学前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其民族意识,提升文化修养。发展孩子健全的人格。从幼儿心理情感出发,给幼儿提供具体的、可感知的材料,创造幼儿亲身感受文化内涵的机会,了解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体验传统工艺带来的自豪、快乐感。

3.设计目标。让幼儿学习优秀特色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欣赏传统艺术作品,动手创作传统工艺,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爱文化、初步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4.设计原则

(1)实用性。幼儿根据其特定年龄,具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理解水平,所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选取作为活动设计的内容需要以幼儿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幼儿的兴趣点,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可以让幼儿真正理解、可以感受的身边文化内容入手,达到其实用性,幼儿不仅可以将学习到的融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还能传承文化。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可以灵活变通运用于切实的教学活动中。

(2)可操作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既需选择简易好操作,又需要联系具体实际,避免出现脱离现实、空洞不具体而无法实施的现象。

(3)可融入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指导纲要的目标,要求选取适合融入的有教育价值的特色传统文化元素和形式,对幼儿园课程有更好的促进及融入作用,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设计框架

1.总框架

2.活动内容选择

(1)节日文化。节日文化是幼儿生活中能够亲身感受和发现的事物和现象,尊重热爱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于是,选择传统节日文化为微主题活动,从一个节日延展多个领域课程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视角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熟悉各种传统节日的习俗,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2)建筑文化。中国自古地大物博,为加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幼儿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认识传统建筑文化,了解建筑是如何形成,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等知识。因而选择设计“中国传统民居”微主题活动,从民居建筑中的四合院、窑洞、土楼为主从其特点、造型设计多个领域的课程,让幼儿多为感官感受民居建筑的特点。

(3)服饰文化。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独有的服饰,选取中国传统服饰中较为特色的旗袍、民族、虎头鞋服饰为微主题设计活动,从服饰图案、造型、花纹、工艺等入手设计一系列相关内容,让幼儿通过细节知识点整合的微主题方式了解特色传统服饰的特点,感受传统服饰的美感设计。

(三)微主题活动应用实践

1.实践对象与开展时间。实践研究对象为南昌市一所艺术机构5-6岁大班儿童,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应用研究。

2.实践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中采用行动研究法与观察法结合,在获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服饰和建筑文化的特点以及对当前节日、服饰和建筑文化在幼儿园及机构中的运用现状的信息后,经过反复的思考与理解,设计节日、服饰和建筑文化微主题活动。活动为符合幼儿教育特色,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其后,将设计的微主题活动与幼儿教学活动进行融合,直接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中,按照计划有目的的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反思并调整。同时,为了保存相关调查数据,采用录像、拍照等手段进行调查。

(四)传统文化融入儿童艺术微主题活动的实施效果评析

1. 实践促进了幼儿学习兴趣、传统文化认知和艺术创造力。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教师进行采访中,教师提到幼儿对这个传统文化微主题活动兴趣较高,幼儿动手能力提高,深刻感受节日文化的氛围,多个角度了解了文化的内容。我们从教师的反馈中得知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动手绘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习到一些传统工艺的简单技能,如剪纸、制作灯笼等动手技能。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丰富性让幼儿自主创作,从访谈中发现,幼儿经常会聊到关于节日文化的内容,如:“我喜欢春节,可以挂灯笼,贴春联,看烟花”“端午节吃粽子”等内容。

2.实践促进了教师成长和课程实施水平。活动实施后,教师有意愿将更多的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中,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对文化的认知,文化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很配合、支持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实施工作。幼儿所学到的文化知识会逐渐渗透到生活中,会主动和家长分享沟通。不仅如此,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搜集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每次活动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展现。

参考文献

[1] 李花.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艺术教育,2010(12):67.

[2] 姚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性研究的过程概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4(Z1):83-87.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