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0-21 08:23白卓让
考试与评价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高校

白卓让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网络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分析新媒体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使用的最广泛人群,高校也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阵地。目前,新媒体平台已经完全渗入到大学生周围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生活、社交,QQ、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相互沟通联系、获得最新以及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新媒体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也要了解其更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好就有可能出现诸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易受到冲击。大学生一直处于校园社会中,其三观还处于逐渐完善时期,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扰。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更加快捷和多样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其左右。并且,我国对新媒体网络上的监管还不完善,各种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充斥其中,学生很容易丧失自己的判断力以及自我的约束力。而且大学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目前许多不良自媒体钻监管漏洞,用不实报道、哗众取宠博人眼球,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蛊惑,因为猎奇有趣而接受错误的思想观念,对本已经树立的正确价值观念产生动摇,价值观、道德观易于迷失。

2. 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下降。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创建了很多交友平台,人们之间的交流相比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除了以前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隔阂,可直接在网上随时随地交流。并且,在原来的交流方式中,口语能力十分重要,但是新媒体时代下,人们更多的是通过键盘、文字实现信息的传输。这种交流方式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线下”的交流能力受到阻碍。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宁愿通过网上和陌生人交流,也不愿意和现实中的朋友面对面地交流。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将逐渐丧失语言感情的表达能力,这也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3. 大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可能弱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的使用会使大学生逐渐养成一有问题就求助于网络的懒惰思想,在向虚拟平台求助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逐渐的缺失,使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并且抗压能力逐渐减小。而且在虚拟的网路环境中,学生因为自己的过失行为受到惩罚的时候很少。一些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缺陷,匿名參与非主流甚至违法的网络活动。因为新媒体监管力度的缺失,这些活动被发现的效率极低,给大学生造成一种“没有惩罚,就是正确”的认知观念,长期下去,大学生的心理防线将会严重失衡。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新媒体应用进行结合的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心理健康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新媒体应用结合的认识不到位,这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形成。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及教育领导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不够,教育理念也比较陈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行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 心理健康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重要力量,当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自身对新媒体的掌握能力也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理念,新媒体知识不足,很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够。

在当前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对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不够。新媒体换而言之也是巨大的知识数据库,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直播平台占据学生的视野,大量自媒体、公众号层出不穷,大学生可利用它们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大学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新媒体的程度有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

三、利用新媒体阵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将新媒体作为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平台。

QQ空间、微信、微博都是公共关注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交流分享个人心理需要。他们通过这些平台不仅能够表达自己对事情的意见及看法,同时还可以抒发自我情感,也是现代大学生表达自我心理状态、态度和情感的主要媒介。从大学生对于这些媒介的使用程度和频率来看,他们乐于使用这种交流分享形式,并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对此,高校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并通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一方而,高校各级组织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的简短、灵活、快捷的特点,编写有针对性的话题内容,充分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互动,能够在思想引领上创新形式;另一方而,新媒体能够对大学生的状态和心理进行及时疏导和调整,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帮助,满足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防线,防范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2. 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现在的大学生仍有很大一部分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或者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做心理咨询,因此在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形式上,会让他们内心感到自卑和难堪,难以将内心存在的真正问题全部倾诉,无法做到坦诚而对,从而也就失去了面对面心理咨询的意义。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进行网络心理咨询,从而降低学生的紧张和不适感,真正做到将内心真实情况和感受完全表述出来,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准确及时的疏导与帮助。另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开辟诸如“心理微距”等专栏版块,聘请专业教师与大学生网上实时活动交流,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求心理健康教师提高自身对各种新媒体工具的了解、应用程度,从而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积极应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及时预防。高校可以适当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对新媒体的应用进行系统介绍,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主动应对新时代变化,拓宽知识领域,掌握新媒体应用技术,搜集、分析网络信息、网络舆情,对群体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针对性工作。同时也要避免形式化、简单化、静止化的工作方式,以引导为主,确保工作及时高效。

4. 加强对“不健康”网络信息的管理。

网络的开放性,必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信息,因此要尽量规避这些“不健康”信息的传播。有关部门要做好网络信息的入境防范,强化监控,落实规范,惩治犯罪,杜绝不健康信息的滋生蔓延。各高校在新媒体管理中要积极构建监督机制,倡导文明上网。鼓励学生检举不健康信息传播,引导学生树立道德觀念,自我约束,从而促进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性发展。

新媒体在高科技发展下将会得到更加快速的提高,它给教育方式以及受教育的途径带来变革,也造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信息选择障碍、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所选择的方式要与新媒体自身特点相融合,并且心理教育工作者还要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学生做出好榜样,在大学生的心中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同时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将新媒体的优点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武丽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32).

[2] 杨竟楠.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5).

[3] 杨钰.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策略[J].现代交际,2015(4).

[4] 孙红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J].新闻战线,2015,2(下).

[5] 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才智,2014(2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高校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