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辨”到“反思”

2019-10-21 07:40刘玉琦
考试与评价 2019年6期
关键词:低声高声图谱

刘玉琦

一、案例摘要

这堂课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把怎样培养“听觉思维”作为合唱教学的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设计了从“听辨感悟”——“听辨尝试”——“听辨反思”——“听辨运用”,在这一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歌曲的和声在学生耳边不断回响,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同时也为合唱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背景导读

这是一节四年级的合唱课,执教老师经过了长期的构思、多次的试教,大胆尝试,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班级合唱教学有机结合,突破了合唱教学“聆听”的难点,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和探讨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升班级合唱教学,因此撰写了这篇教学案例。

三、课堂实录

教学片段(一)——听辨感悟,大胆质疑

(师播放《红蜻蜓》完整录音,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听辨几个声部。)

生1:歌曲是由两个声部演唱的。

师:其他同学也是赞同这个答案吗?

(其他同学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大声说是的,我们都认为是两个声部。)

师:你们是怎样听出来的呢?两声部各有什么特点?

生2:我是从旋律听出来的,一个声部音高一些,另一个声部音低一些。

师:这首歌曲是两个声部的合唱歌曲,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低音5-高音i”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同学们聆听地非常细致。

教学片段(二)——听辨尝试,思维培养

师:歌曲旋律非常舒服优美,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旋律,老师做了一个动画的旋律图谱,请同学们边聆听高声部旋律边看图谱的变化。

师:在旋律的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变化而形成的起伏线条,我们把它叫做旋律线。看到这个红色流动的线条叫做旋律线。高声部的旋律线像什么呀?

生1:像高低起伏的波浪,仿佛红蜻蜓在飞翔,时而高时而低。

生2:像高低不一的小山,起伏连绵,优美宁静。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小手,随着旋律线,一边哼唱一边来感受。

(学生随着老师的琴声,感受旋律的起伏特点。)

师: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当中来,请你们演唱两遍歌曲主旋律,老师会在第二遍演唱时加入另一个旋律,仔细聆听,老师跟你们唱的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演唱高声部的旋律,老师演唱低声部旋律,合作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把手伸出来,随着旋律线感受一下低声部的旋律特点,高声部是歌曲的主旋律,那低声部有怎样的作用呢?

生1:低声部比起高声部来就更加平稳一些,有辅助高声部的作用。

生2:仿佛两只红蜻蜓,一只在高处飞翔,另一只在低处飞翔,相互呼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两个声部要配合起来能不能我唱我的你唱你的呢?

生:不能。合唱需要做到相互聆听,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学片段(三)——听辨反思,解读文本

师:你们能不能听着高声部的旋律来演唱低声部呢?

生:能。

(学生聆听高声部的旋律哼唱低声部。)

师:下面老师将大家分成两个声部,波浪式起伏的高声部和平稳的低声部两个声部合起来,注意相互聆听!

(学生看着旋律图谱一起用lu哼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师:很好,让我们看着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图谱,完成合唱,可以把手势带上。

(学生再次用“lu”哼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师:低声部同学你们在唱自己声部的时候听见高声部同学的演唱吗?

生1:听到了!

生2:我不仅听到了自己的声部,同时也听到了另一个声部的演唱。

师:其实合唱就是要相互聆听,第一个听自己的声音,第二个听对方的声音,第三个听伴奏的声音。做到这三个要点,同学们的合唱就一点不困难了对于你们来说。

教学片段四——听辨运用,整合创造

师:同学们美妙的歌声让老师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你们的演唱,我加入了哪一句呀?

生1:最后一句,最后一句重复演唱了两遍。

师:你们感觉情绪变得怎么样了?

生2:更加深情了。

师:最后一句还用了什么方法来处理的?

生3:渐慢了,结尾的时候加入了风铃,十分動听。

师:渐慢的同时力度也渐弱了,仿佛很不愿意童年离我们远去,很想回到那个美好的时光。我们把最后一句唱一唱。

(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的最后一句,加入力度的变化。)

四、案例评析

1. “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成为课堂的亮点

《红蜻蜓》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合唱歌曲。本课的设计,我从音乐本体出发,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观察、提问、论证等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入手,设计教法,突破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合唱的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参与到多种合唱活动中,激起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学会相互聆听配合默契的演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觉思维品质。

2. “听觉思维”培养成为合唱教学的主线

其次,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节课以“视听结合”为教学主线,以歌曲高、低两声部的旋律为载体,通过聆听、看图谱、划旋律线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多次聆听体验的基础上,为突破合唱教学的重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3. “整合创造”成为课堂拓展的闪光点

巧用多媒体辅助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听高声部的旋律唱低声部,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是突破合唱难点的有效方法。课件上的旋律图谱让学生可以直观对比感受高、低两声部旋律的特点,为合唱建立基础。

在延伸拓展创造环节以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

最后,我认为音乐课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方法和习惯,更需要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没有一节课是尽善尽美的,我觉得还有些教学环节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果我在合唱《红蜻蜓》这个教学环节时,请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自己加上力度记号,区分高低两声部的旋律特点,这样是否可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是否也更利于让学生深入感受乐曲的旋律呢?这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后的一些思考。

今后怎样开拓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每位音乐教师去积极探索,不断尝试。

参考文献

[1] 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64-65.

[2] 戴维·希契柯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56.

猜你喜欢
低声高声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你有病吗
《蝉》:居高声自远,餐露心自洁
金铜时代
高声诵读,文通字顺
完形填空
图表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
词汇辨析aloud/loud /lou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