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进步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目前,城乡发展不断升级,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不可或缺。本文旨在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角度助力农村普惠金融进步,本文将从客观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低消耗、地域限制小、拓宽性强、高效利用资金和避免信息不对称等优点,同时,本文将客观分析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实情。我国农村人民贫困现象的减缓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将受益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农村惠普金融;金融创新;贫困减缓;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业务模式,可服务于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它具备信息服务、投资支付、资金流通等功能,对于我国的传统金融业是一种高效补充。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提高“三农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薄弱、传统金融业发展落后、资源有限;而互联网金融信息整合成本较低,并不受限于传统金融设施的束缚。因此,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前景良好,尤其是在农村普惠金融方面。
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普惠金融理论
普惠金融的主要内涵是融合多方金融机构资源,按照公平原则将这些资源进行分配,在为人群提供必要金融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为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简而言之,普惠金融旨在帮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公平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贫困人群。普惠金融在提高社会福利公平和缓解贫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普惠金融也被誉为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进阶产物。随着我国金融科研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步明显,但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落后于城市的现状下,发展新型高效农村金融体系仍然困难重重。
1.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匮乏,金融基础设施不足
据2014年数据显示,中国农村金融供需关系极不合理,中国农村村级金融机构的覆盖率仅为75.36%,中国有1570个乡镇尚未被金融机构覆盖。尽管我国农村地区不乏农村信用合作社、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四大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依旧无法实际提升农村金融建设的渗透面。基于以上情况,我国的农业转型工作的全面小康建设将成为农村金融工作的核心。
2.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不足
农村基础信息收集困难,农户和乡镇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误差,因此农村金融征信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与此同時,农民群体的定位是低收入群体,信用力和资金抵押能力较差。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储备资金较少,我国农民贷款的难度比较高,双方供需关系难以相互适应。针对以上情况,可以尝试逐步建立农村金融征信数据库,吸引更多金融资源流入农村,缓解农村金融资源的不足。
3.农村金融服务设备欠缺
目前,我国针对农村情况研发的金融产品欠缺甚至是空白,而农民更加关注与农业生产环节相关的金融产品,市场存在缺口。我国农村基本金融服务比如结算和存取款已经实现了全部覆盖,而保险和证券等理财产品的覆盖率比较低。另外,我国农村保险业务的种类不全面,部分金融机构对于农村金融销售额度存在限额,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种类也比较欠缺。
二、我国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策略
1.大力推广金融知识,加强农民金融能力
我国农村地区人民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模式的了解较少,主要是受制于自身文化水平,农民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也比较有限。如果能在我国农村地区实现金融科普,加强农民的金融知识,农民便可以在具备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自行利用手机银行或网络银行进一步学习,获取最新金融动态。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从融资技能、企业管理和农业经济等农民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吸引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或者宣传活动,使得农民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接受各类金融产品。通过以上方式,农民对于金融产品的意识将会不断变革,对于金融技巧的掌握也会不断增强,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深入农民内部,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逐步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和健全。
2.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提高风险防控
互联网金融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互联网金融目前在我国没有明确它的监管主体,监管体系发展不健全,其自身具有多方面的风险,比如是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等。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我国尚无完善的行业协会和全面的监管机制,自律能力比较差。因此,我国政府可以先从明确监管单位开始,逐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到位,在此同时健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质人生和信用评分等工作,架构起风险防控屏障以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安全。同时,在法治层面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法规,为广大使用者提供法律武器,确保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行业准入和产品操作等方面符合要求。综上,政府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工作中应起到正确引领的作用,为我国农村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增强相关信息的公示,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
3.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传统农业
我国农村的网络使用率不断增强,农村金融体系的网络化也随之增长,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未来不可限量。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反思,开发适用于农村情况的金融产品,比如农民小额贷款和农村支付点等。同时,金融机构可以从我国农业保险不足的情况入手,积极开发新型农业保险,弥补市场不足,同时帮助健全农村保障体系。互联网同时也可以进行农产品预售和生产帮助,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保障农民收益。
三、结语
从互联网金融思维来看,加大对于大数据的利用、增加移动终端和平台是解决农村普惠金融的重点。互联网各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银行和第三方的合作能够帮助普惠金融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将发展为具备现实与网络双重服务功能,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现代化金融机构,为农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杨亮.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运用视角[J].华北金融,2017(1):44-49.
[2]李慧君,胡艳.基于互联网金融角度的农村普惠金融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7):54-55.
[3]钱娜,张军.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7(3):65-67.
作者简介:
曹明明,出生年月:1989.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