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三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9-10-21 18:07李庆文
信息技术时代·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职业教育

摘要: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教育类型,并且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要求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职能,都要以具体的专业为载体,并通过一系列的与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三联三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职业院校

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教育类型,并且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指出了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要求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质量”和“质量强国战略”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指出质量强国的重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可见,在当今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要牢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持续提升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自我保证能力和水平,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职业院校“三联三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打造、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等方面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与提升成为常态化的工作。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系中,职业院校作为办学方,理所当然要承担起保证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同时通过对教学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不断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接续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牢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内核地位,也就是说,必须把学生的成才成长作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同时构建出以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制度和机制。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职能,都要以具体的专业为载体,并通过一系列的与培养目标紧密相连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同时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构建“三联三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联是指“学校企业联合、国内国外联通、课内课外联结”,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校企合作共谋、共育、共享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积极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教学标准等,以达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还要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教育阵地,做到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合是指“产教融合、商学结合、教研耦合”,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必须走产教融合的道路,采取商学结合的形式,同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样才能及时了解经济社会以及产业的发展情况,确保培养的人才与产业、行业紧密对接,才能真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要求商科类职业院校必须实施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就构建了“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商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中企”“企中校”形式,以中國—东盟博览会为契机,以行业集团——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和学院已有的经济实体——广西经贸服务公司、南宁海外旅行社、外语服务公司为载体,对外承接各类商务业务,如商务活动安排、旅游线路策划、导游讲解、职业技能、语言培训及翻译服务,对内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由学生实习实训,边做边学,边学边练,实现“三交替”、“两实”、“一制”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三联三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主要培养商科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始终以促进广西现代商务事业发展为己任,牢牢把握服务广西开放合作战略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定位不动摇,被誉为广西商务行业经理人才的摇篮。

1.依托SPADE模型构建三联三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成长喜人

学院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创造性提出以“学生成长五到”(知识学到、技能练到、素质达到、情商悟到、胆商独到)和“专业建设五力”(发展潜力、教师魅力、课程保证力、就业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为核心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SPADE诊改模型,构建了“五到引领,德技并修,三联三合”的高素质商务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不断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机制体制,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就业去向符合学校定位,毕业生薪酬水平连年提升,学生就业感受整体良好,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和成长水平居于广西高职院校前列。

2.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学院围绕“广西领先、全国一流、现代商务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强校”的目标,围绕“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对接广西三大定位、六大新兴产业、九张创新发展名片、引金入桂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大力推进专业设置的优化调整,将原有六大传统专业群(国际贸易专业群、财会金融专业群、商贸流通专业群、商务外语专业群、商务信息专业群和旅游服务专业群)打造成“立体建设、双层驱动、集成升级”的智慧商科立体专业群,专业集中度和产业服务度在全区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成为广西首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学院顺应全球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潮流,智慧商科立体专业群建设不断推进,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3.聚焦国际化办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在打造职教国际化品牌,服务广西开放发展战略上成绩斐然。形成了包括学生交流、师资互派、中外合作办学、短期文化体验、国商学子看世界等多种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近年来,我院共接待了国外友好合作院校的代表400多人次,向国外派出交流学习教师150余人次,获海外学历及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教师30余人,派出1300多名学生到国外留学,接收了来自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450多名学生到我院学习,国际交流师生人数居全区高职院校前茅。自2017年开始,学院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招收国际学生,共培养了来自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22个国家的国际学生200多名,探索和完善了“汉语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国际学生培养模式,非东盟国家留学生人数居全区高职院校之首。据2019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国高等教育國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院在专任教师海外经历与国际参与度、来华留学生人数、外语类课程开设门数等多项指标上居于全国领先水平。2015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试点院校,2018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区域合作试点院校,同年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称号。

作为培养新商科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坚持以创业创新教育为本色和底色,扎实推进就业及创新创业创造工作,先后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高校55强”、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连续15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力打造了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及“创客空间”,学生创业教育覆盖率100%,学生参与创业率超过10%,居全区高职院校前列。

4.坚持服务导向,社会满意度不断攀升

学院充分利用办学优势与智力资源,积极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战略。作为广西高校唯一一所获得商务部批准的援外培训单位,近年来先后承接援外培训项目近20个,培训国外政府官员199人,专业技术人员近300人,获得了受援国家学员的高度肯定与赞扬。同时,学院每年均派出大量师生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投资峰会”,连续11年获“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二是主动服务地方发展。每年均承担自治区商务厅多项决策咨询科研课题,与靖西市、凭祥市、东兴市、三江县、融水县、西乡塘区等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跨境职业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基地建设等工作。三是服务行业企业。在广西地市商务系统培训商务人员620人,培训企业人员5795人,承接企业考试20000余人。四是服务脱贫攻坚。学院定点帮扶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6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助力广西乡村振兴,开展农民工家政服务培训1500人。五是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结对帮扶梧州职业学院、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等二十多家区内中高职,指导他们开展专业建设、课题联合攻关和招生就业宣传等工作。六是服务社区工作。每年组织“职业教育服务月”活动,学院图书馆、体育场馆、实训室等资源向社区开放。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3).

[2]唐松林.培育质量文化,建立常态化的质量管理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3]顾月琴,魏晓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其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10,(3).

[4]曹慧.论校企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

[5]郝天聪.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误区及模式重构——基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7,(7).

作者简介:李庆文(1966-),男,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