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晓彤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1例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特征、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81例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36例,革兰阴性菌感染43例,真菌感染2例;白细胞计数超过13*109/L者占92.59%,中性粒细胞比值超过75%者占64.20%;52例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含量水平显著下降,38例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GT)明显升高;经综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以多种细菌感染为主,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特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佳疗效。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临床表现;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顧我院2012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1例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7~79岁,平均(31.45±l6.42)岁。8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7~13岁占46.91%(38/81),28~55岁占12.35%(10/81),55~79岁占40.74%(33/81)。患者病程7—38d,平均(18.56±7.89)d。颌下炎症2l例,眶下炎症l7例,咬肌炎症9例,翼颌炎症9例,颞下炎症8例,口底炎症7例,咽旁炎症5例,其他5例。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选用针对性抗生素为主,加强支持疗法,调整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轻症患者给予甲哨唑及青霉素,严重者用头孢菌素,厌氧菌感染者以甲硝唑为主治疗,同时加强静脉输液。高热患者先用物理治疗方法降温,然后给予患者退热药物。局部形成脓肿时,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在引流过程中采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达脓腔,以便脓液尽量引流。若脓腔较大,引流速度要放缓,不宜过快。术后对患者实施彻底清创,引流处理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再用庆大霉素8万U加生盐水反复冲洗,置橡皮条、碘仿纱条、乳胶管等引流。采用荆防败毒散为基本方:荆芥lOg,防风lOg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2g,前胡15g,茯苓lOg,川芎lOg枳壳15g,桔梗12g,生甘草6g,儿童各药减半,辨证加减[2]。
1.3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患者疼痛、发热等症状显著减轻,局部炎症肿胀消退,皮肤无反应,无全身症状表现;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发热等症状减轻,局部炎症肿胀消退,皮肤微反应,全身症状表现不明显;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疼痛、发热等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局部炎症肿胀未消退,皮肤反应重,全身症状表现未改善。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2.结果
2.1临床表现特征
2.1.1一般情况
患者发病时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同时部分患者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GT的含量增多。
2.1.2感染菌状况
8l例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36例,革兰阴性菌感染43例,真菌感染2例,感染病原菌分布见表1。
2.1.3白细胞计数
6例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6*l09/L,占7.41%(6/81),白细胞处于正常范围内;其余患者白细胞均显著升高,计数均超过13*l09/L,占92.59%,最高达19.78×*l09/L。中性粒细胞比值超过75%者为52例,占64.20%(52/81),最高达91.54%,中性粒细胞平均比值为(85.74±4.56)%。
2.1.4血浆白蛋白及Y-谷氨酰转肽酶
81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含量在16.9~29.7L之间,水平显著下降,38例患者y—GT明显升高,其含量均超过131.6IU/L,平均为(136.45±3.45)IU/L。
2.2治疗效果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81例患者实施治疗后,显效72例,占比88.89%(72/81),有效9例,占比11.11%,总有效率为100%。白细胞、血浆白蛋白及-GT等异常的患者,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
3.讨论
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是指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为主。本组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革兰阳性菌,而真菌感染最少。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中监测出阴沟肠杆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中监测出葡萄球菌与溶 血性链球菌。说明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主要受阴沟肠杆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3]。
免疫系统不健全与机体下降者,一般其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差,易受细菌感染。本组患者年龄在7~13岁与55~79岁的占大多数。这可能与少儿免疫系统不健全,而年老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机体抵抗力差,易遭受细菌感染有关。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可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诊断[4]。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局部多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体温上升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血液细胞分析检查中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会有显著升高,这更有利患者病症诊断及评价患者病症程度。本组患者在临床特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白细胞个数、中性粒细胞比值、y-T等指标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这些指标可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及病症程度的依据。如果口腔颌面部慢性炎症得不到及时治疗,还易造成多种并发症[5]。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要及时准确诊断,特别对病症描述不详者要及时对患者常规检查,如测量体温、血液细胞分析检查、局部穿刺监测发病部位、病原菌分析检查等,以便确定患者病症状况。根据患者病症监测结果,选用针对性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及时调整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齐晓敏,刘玮,王秀芹,等.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的探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5):89-89.
[2]王晶.丹参酮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3(17):119-120.
[3]张力,唐君玲,兰玉燕,等.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4):89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