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良师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许多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运用生活中一些真实的事件案例,并结合课堂知识,将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更简易更清晰地表达出来,便于学生学习接收和消化吸收。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从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并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特殊性。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小学生玩心更重,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要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更有难度。面对此种情况,不少老师都表示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能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本文通过讲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作用,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切实有效的实现高素质教学。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一个教学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的施行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在开展的。有了一个教学目标就相当于有了一个教学方向,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有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工作才不会感到迷惘,才能更好的找到更有效、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学习中,通过父亲对于花生的讲解,让孩子学习到了花生身上默默无闻的品质,向花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这篇课文通过生活中收花生这样的一件小事,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可谓是以小见大。因此,语文教学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入手,将生活中的事件與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这样询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的父母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或者是你们听过类似的一些故事,来讲给你们一些人生的道理呢?”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道:“妈妈给我讲过守株待兔的故事,是告诉我做人应当学会勤劳。”“还有狼来了的故事,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通过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的方式,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从而开展教学工作,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方法,将生活“搬”进课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适合这个班集体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而且有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过去“统一”教学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只讲讲课,刷刷题就可以的,一旦形成了固定的讲课模式,一方面老师在讲课能力的提升上难有寸进,另一方面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容易形成学习疲劳心理,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阶段,生活化教学手段就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将课程“搬”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知识点,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最近一部热播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马皓文的儿子马飞在古诗学习上不明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描述的场景,马皓文带着马飞来到了一处草地上,让马飞结合这两句古诗,细细观察他眼前所看到的春草,来帮助马飞学习。因此,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把课堂变成呆板、死气沉沉的板书式教学,更应该多一些生活中的事件来帮助学生学习。
三、生活中取材,丰富教学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生活,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学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语文这一学科因为与生活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会极大程度的减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距离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专注。所以为了便于学生们更加直观、简单的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从而降低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接收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环节,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听到的,或者知道的民间故事,并说出其中所蕴含的一些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由不同的学生讲出不同的故事,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又多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丰富了知识。
综上而言,对于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确立一个以生活化为教学手段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教学方向,通过结合生活实例,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从生活当中摘取教学素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对于生活化教学的运用,需要广大教师带领学生真正的融入生活,从生活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平.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5(07):83.
[2]李雪珍.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