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寒梅
摘要:新常态的背景下,音乐美的欣赏行为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进行展开分析的,接着,鉴于对音乐作品的潜藏情感,不断的发展变化,实现价值态度上的转变与评价。音乐审美是在所接触的事物当中,所展现的内心潜在影响。需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使用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人们发现美、感触美、创作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提升人们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能力。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提升生活质量。并在群众文化的活动当中,向着丰富多彩的方向进行延伸。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审美
一、音乐审美的内涵
从一定程度上看,所谓的审美就是对所接触或者所感受的事物进行欣赏和评价。音乐审美就是人们在参与群众文化互动的过程当中,对音乐相关的作品产生了对应的欣赏行为。群众文化活动大部分使用的是唱歌的方式。这个时候,就需要对音乐形成一个程度上的认识与理解。接着对音乐作品的作者与创作的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大家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大家对音乐作品产生一种崇拜感[1]。因此,音乐审美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转变大家的思维方式。在群众的形式中,对音乐作品进行美的欣赏。通过多种渠道来拓宽视野,提升广大群众的审美能力、艺术细胞和文化修养。
二、培养群众音乐审美的重要性
从群众音乐审美的角度看,音乐是传递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音乐审美的素养是享受音乐美的关键。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也反映了作者内心最为真实的世界。音乐审美对群众来讲,不仅可以减低现代社会压力,还可以调节高度紧张的情绪,释放心理及身体上的压力,享受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音乐审美。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满足审美素养。
三、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的路径
(一)深入全面地认识音乐
群众文化中的音乐审美是一种日常生活和行为的真实性反应。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需要不断提升群众对音乐审美的欣赏能力。帮助群众熟练的掌握音乐语言,基本韵律。在群众文化当中,提升音乐美的欣赏素质。例如:可以举办音乐艺术发展历史谈会,提升群众对音乐审美的理解,增强群众文化底蕴[2]。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实践能力,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并理解艺术审美。例如:可以将演唱与欣赏及创造活动联合起来进行构建,在实践当中,帮助群众全面的理解音乐。
(二)将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结合起来
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结合的方式存在很多种。其中,演唱歌曲是作为主要的方式,可以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构建群众干的审美素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一方面需要鼓励群众采用音乐形式的文化活动形式。例如:音乐、书法、相声、演唱比赛、大合唱、民族音乐欣赏等[3]。另外一方面,需要强化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的审美能力。实现音乐审美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整合。例如:可以定期进行音乐相关的活动培训。帮助群众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聘请专业的音乐人,引导群众,并感染群众。
(三)培养群众的节奏感
从一定程度上看,高亢、急促的节奏都属于社会的变迁。这个时候,就需要在长期的音乐接触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情感,感受音乐中潜藏的情感变化。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与作者的心理变化产生共鸣,感受节奏感,提升群众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1939年3月《黄河大合唱》属于民族精神的气势恢弘的音乐,也是国家史诗的音乐,展現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节与不屈不挠的战争精神。《黄河大合唱》不仅展现了个性的鲜明,也展现了新的艺术魅力的发展形式。使用催人奋进深刻的哲学气息,征服了世界。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群众的力量,让大家产生声临其境的感觉,在音乐的步伐当中,深入内心世界,在有效的节奏感中,体验音乐魅力的所在。
(四)选择合适的音乐
音乐素养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音乐时间。体验经典歌曲当中的情感变化。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凄凉的爱情当中,展现自由爱情的伟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科学的引导下,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音乐审美素养。可以选择经典的作品,也可以选择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作品。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接触不同的类型,不断锻炼,构建不同的文化感情与历史感情。
(五)提升群众音乐素养
从一定程度上看,将音乐、动作及舞蹈等行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欣赏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心理感受这种音乐美。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音乐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以一种抽象的心理行为。需要把表演行为为媒介,并具备一定的感知素质(音乐的韵律、节奏等),在思想情感中,提升群众的音乐素质。例如:可以使用音乐相关技能的培训,展开音乐欣赏、表演等活动[4]。提升群众对音乐的本质理解。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文化活动属于普及非常突出的活动。可以深入人们的生活,提供重要的生活点缀。提升艺术修养与陶冶情操的双重作用。培养音乐想象力来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培养群众的节奏感。帮助广大的群众感受美,放飞情感,舒缓压力。帮助群众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在不懈的努力下,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的理解音乐,让群众从理性的认识转化为感性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靳琪慧. 中国音乐审美中的形式要素与组织手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4):12-13
[2] 马迪尼. 高校钢琴课中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J].戏剧之家. 2015(14):111-112
[3] 付馨. 大学生音乐审美行为探究[J].才智. 2014(13):99-100
[4] 邱敏. 音乐美学与大众音乐审美——赏龚丽娜“忐忑”引发的一些思考[J].音乐时空. 2017(05):111-112